校友故事 | 卢策吾:AI研究无止境 重邮赋予我奋斗、自信的灵魂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0-10-01 17:37 浏览量: 9792

卢策吾 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卢策吾和他的前同事等15位中国AI科学家、创业者,在《Nature》机器智能子刊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和前景。一经发表,这篇文章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诸多讨论,被称为“中国青年科学家的集体亮相”。

早在三年前,他们便入选MIT TR35—《麻省理工技术评论》35位35岁以下的创新者,成为西方世界最早开始好奇的一群“天才科学家”。卢策吾便是其中一位。

2019年,因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学者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创新能力,卢策吾被授予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这也是近三年人工智能方向唯一的获奖者。

虽然荣誉无数,但谈及母校重邮,卢策吾依旧滔滔不绝,话语中充满感恩,他说,重邮的学习,赋予自己奋斗、自信的灵魂。

天才少年“平平无奇”的重邮岁月:一篇论文至少要看一百多篇文献

2002年,卢策吾正式就读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期间担任强化班班长,以年级综合排名第一(1/336)的优异成绩毕业,连续5次获得特等奖学金,获得挑战杯全国二等奖(第一作者),国家专利一项。

打小就爱埋头苦研的卢策吾,大三后加入学校陈前斌教授研究组从事算法研究。在之后的一年,卢策吾便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3篇,提出一系列新的信号同步与匹配算法,这在当时实属难得。“当年,本科生做科研项目还不普及,能参与研究并发表论文的本科生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或许是爱好,或许是释放压力,或许是为锻炼忍耐力,卢策吾还加入了校田径队。期间,他代表学校参加2004年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取得400米接力亚军,并且在历届校运会短跑项目中取得两次冠军,三次亚军。

至今,“卢策吾”这个名字依然是学弟学妹口中的“天才少年”“大神”。然而,在常人看不见的地方,这些荣誉背后却有着诸多的努力。

“泡实验室,在24小时自习室深夜学习,参与田径队‘魔鬼训练’,将图书馆所有编程类相关的图书阅读了个遍、试题做了个遍,甚至为了写一篇论文我至少要阅读一百多篇文献……”用卢策吾的话来说,哪有什么“天才少年”“大神”,那些被常人所称赞的“奇迹”往往是用无数个“平平无奇”的时间堆砌,是需要付出非比常人的努力与坚毅。

酿一生的“玉露琼浆”:学术研究就像一壶越久越“上头”的美酒

“四年的重邮经历带给我的是潜移默化地成长,让我学会慢慢沉淀,影响深远。”在卢策吾看来,参与算法研究让他奠定了编程基础;发表研究论文让他第一次体验到做科研的魅力;以本科生身份与全国各路研究生高手“过招”参加全国挑战杯获奖,让他获得一种勇于突破科学极限的勇气与力量……于卢策吾而言,重邮就像是自己科研之路的一块“敲门砖”。

2006年毕业后的卢策吾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2015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员;2016年,回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与智能机器人……卢策吾一直在自己的科研路上长跑着,也一直坚持着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早在十几年前,卢策吾就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当时,人工智能不像现在热度这么高,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技术不大成熟,算是比较冷门的领域,不少研究同行纷纷止步。当时的他有些彷徨,但是他的内心总是有一种声音,觉到人工智能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坚持做下去,所以并没有改行。

直到2015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不断战胜人类顶尖高手,人工智能正式迎来了最高峰的时期,掀起了一阵狂潮。“站在风口,我该往哪儿走呢?”智能时代的来临,卢策吾并没有盲从,而是选择沉淀下来,透过本质,追随真正的价值。

在他看来,对于人工智能这样的科学领域,做基础科学探索会是很大的机会,而基础研究的前进才是AI领域包括产业繁荣的源泉。这是一件能做很久的事情。

“学术研究就像一壶越酿越‘上头’的美酒。”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导师,从“天才少年”到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十几年的漫漫科研路,卢策吾就像是一位“酿酒师”,潜心酿着自己一生的“玉露琼浆”。

Mr.AI在未来生长:成立AI朋友圈,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人工智能浪潮已滚滚而来,在这波浪潮中,人才成了各方争夺的重点。如果国内高校想为人工智能行业输出人才,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2016年,卢策吾回到国内,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并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原本不太关注互联网新产品的他,现在时常出没在各大社交媒体、论坛上,因为年轻人在上面,他要把最好的生源留在国内。

“我觉得符合工业界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非常扎实的工程功底,他的基础计算机课程、数学、计算机编程都应该很扎实,然后对人工智能基本的算法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解,再加上适当的实习。”卢策吾说。

在他看来,只要高校能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质量,学生有这样一个素质,以后就可以自适应企业的各种需求。“等于说我们把原材料做好,企业就是去雕一个东西,但是我们的原材料必须做得非常好,企业雕起来就会容易了。”

在AI浪潮中,人才成了各方争夺的重点。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才聚集,缩短他们与成功的距离?

2018年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卢策吾和一群AI青年科学家,成立了一个联盟,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朋友圈”。2019年,这个联盟推出了“A班计划”,聚集了年龄在20-30岁之间最具潜质的AI青年,希望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鉴,帮助他们快*长。

“我们联盟有30个人左右,也是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我们更知道一个青年人应该经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怎么去走未来的路。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去帮助这批人,使他们能够加*长,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卢策吾表示,他希望有更多能将AI技术融入到产业中洞悉前景,并具备将未来全景图变成现实能力的Mr.AI 在未来生长。

据了解,该计划是在全球AI人才高速流动背景下的“精准孵化”,聚焦于年龄20-30岁之间最具潜质的AI青年,包括最具潜质的博士生、学者及最具潜质的初创企业创始人等。

未来,将有一群像卢策吾一样的Mr.AI,致力于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为最前沿的技术赋予最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更多校友故事请搜索公众号“MBA网”,每天更新备考信息、招生政策、行业热点等最新内容。

【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学MBA校友胡华: 带领中国动漫飞向世界的“超级飞侠

★ 校友故事 | 聂一拓:乘风破浪而来,只为在交大安泰寻找更好的自己

★ 校友故事 | 清华MBA学子朱君:忘掉所谓身份,重新定义自己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学韩悦洁:不管行业多么乱象丛生,不变的是“服务创造价值”

★ 校友故事丨 高金FMBA 施治慧:让“优秀”成为你的“习惯”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学MBA校友茅润潮:学会沟通最重要

★ 中山大学MBA校友苏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顾,这是个谎言!

★ 北航MBA李晓晶:跨越银行到通航的职场转型

★ 中山大学MBA校友乔武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中山大学MBA校友王伦: 只用作品说话是一辈子的行为准则

★ 中山大学MBA校友贾金华: 压力最大的时候,恰恰收获最大

中山大学MBA校友李跃军:百战归来的斗士

★ 中山大学MBA校友杨稷:人生磨炼是财富

★ 中山大学MBA校友冯丽锦:工程机械共享,我的目标是 200 亿

★ 中山大学MBA校友王伟兴:因为热爱,所以有范儿

清华MBA学子潘林:求学水木,踏外交新征程

★ 中山大学MBA校友邹德育:职业生涯就是自我树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 校友见闻|浙工业MBA校友闻艳:传统而新鲜,老行业的新生意

★ 校友故事 | 长江新秀刘熹然:疫情来临,她决定回到中国

校友故事 | 清华MBA赵丹尼 (Danny Parrott): 在中国读MBA重塑了我的旅游初创企业

★校友故事 | 清华MBA学子刘智丹:厚积薄发 自我升华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重庆邮电大学MBA教育中心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