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倒计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10-11 17:16 浏览量: 2769

MBA中国网讯】10月30日,教育部专家组将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对学校本科教学各项工作进行审核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服务辽宁以及特色项目等。本次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次充分鉴定,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的一次重要诊断,对我们“以评促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激励和督促作用。

一、定位与目标

(1)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及确定依据分别是什么?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类型定位——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构建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辽宁,服务地方、服务国防工业,服务民航和通航行业,强化服务国防的传统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服务地方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定位——到2035年,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确定依据】

①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②依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③依据办学积淀和特色传承的要求。

(2)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分别是什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确定依据】

①依据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②依据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③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要求。

(3)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分别是什么?

【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标准】: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质量标准,各专业根据相关行业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以OBE理念为指导,确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

【确定依据】

①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

②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③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

(4)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有哪些?

①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章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党代会、教代会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均明确把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学校定期召开全校规模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将本科教学作为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巩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组织管理,发挥教学委员会对学校重大教学问题决策、咨询和指导的作用。成立教学质量与评估处、教师发展中心,强化建设、明确职责,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定期召开教学副院长工作会议,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进行调度、分析和部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运行、建设及管理机制,探索实施需求导向的专业优化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②明确政策导向,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教学投入,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政策性文件中明确了教学成果导向,特别是在岗位聘任中将学生评价结果优秀、教学效果突出、教学改革探索成果突出作为岗位聘任的强度条件。将人才培养质量指标、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作为中层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之一。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和修订一系列教学组织、教学质量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及时应对教学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完善对新教师的培养管理,新教师入职未满一年不可上讲台授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刚性规定;完善各教学环节的监控、督察及问题解决机制。

③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本科教学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积极筹集资金,坚持本科教学经费优先保障,教学经费逐年持续加大。2018年本科教学经费总额达6804.87万元,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争取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1亿元,投入建设航空工程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住房、引进人才安置、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及工作环境保障等方面出台政策,投入资金,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5)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如何?

①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夯实。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对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谋划。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始终将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作为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全校各单位主动服务本科教学工作。

②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学校始终秉持环境育人理念,每年优先安排专项经费改善育人环境。实施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相关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科研、财务、办公自动化)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

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专业建设,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

(6)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的?

①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地位。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本为本”,以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产教融合、军民融合、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不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内容、方式的全面改革。每年召开的全校中层干部会议、教学工作会议、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主要任务进行部署和总结。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校长亲自主管教学质量与评估处,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②坚持深入教学单位和*调查研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定期到其所联系的学院调研,参加班子办公会,及时解决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校长参加教学督导工作会议,认真听取教学督导的汇报,共同研究、讨论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党委书记、校长定期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和了解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积极采纳教学单位和师生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③校领导深入本科教学课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本科课堂听课,掌握教学*动态,即时监控,及时处理。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参加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师资队伍

(1)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如何?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47人,外聘教师326人。现折合学生数19442人,师生比为1:16.1。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734人,占比70.1%;外校毕业教师972人,占比91.7%;正高级职称131人,占比12.5%;副高级职称348人,占比33.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3人,占比51.9%;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36人,占比41.6%。

现有教学辅助人员259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170人,其他系列人员89人。教辅人员平均年龄41.2岁,45岁以下人员占73.4%;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7人,占14.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96人,占37%。

(2)学校是如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

学校制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确定人才引育计划。召开“2018年人才工作会议”,明确“十三五”期间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万人计划2-3人;新增辽宁“攀登学者”1-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10-15人,辽宁省高校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0-20人;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50人左右;补充博士学历教师200人,师生比达到1:16;正高职教师比例达到13%,副高职教师比例达到3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45%。

出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完善人才引进办法,提高人才引进待遇,着重加大特色专业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面向全国乃至海外招聘高层次及高端人才。

(3)学校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

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辽宁省特聘教授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2人、千人层次31人,辽宁省“教学讲师”1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讲师1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柔性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航空企业院所副总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②专任教师专业水平较高,研究成果丰富。近三年,教师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9篇,其中SCI、EI等各类检索论文718篇;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立项424项;纵向科研项目立项39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获省部级奖8项。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锐翔(RX1E)”“锐翔增程型(RX1E-A)”2款新能源通航双座电动飞机均获得型号设计合格证(TC),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飞机型号研制和适航认证体系的空白。授权发明专利230项。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为3.99亿元,培养高被引学者1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撑项目10项。

③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4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个省级教学团队,13名省级教学讲师,25院校级教学讲师。近三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3项;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8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件大赛获精品课件奖1项,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二等奖1项。31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获批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52项。2013年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157名教师担任英文授课任务,双语教学能力较高,获批国家级英文授课品牌课2门,省级精品课(含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27门。近三年,教师指导学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78项,二等奖288项,三等奖435项;省级一等奖376项,二等奖370项,三等奖533项,优秀奖96项。

(4)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措施】:①健全制度措施,引领规范师德师风建设;②强化培训监督,促进并保障师德师风建设;③加大典型宣传,积极营造师德师风的良好风气。

【效果】:近三年共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30人,“良师益友”16人,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32人、“师德师风”标兵2人、“教书育人标兵”4人。获“沈阳五一劳动奖章”2人,“沈阳工人先锋号”集体2个,“沈阳市先进集体”1个,“沈阳市劳动模范”1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人。

(5)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如何?

学校出台职称评审、聘期考核等政策有效保障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近三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人数的比例稳步提升,其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大幅提升。

(6)教师是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

①以政策为导向,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校制定相关文件,规定将教研工作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聘期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项目管理、经费资助、奖励政策等举措,加大教师对教研工作的投入力度。

②以集体教研活动为抓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制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关于加强和规范教学研究活动的规定》,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7)学校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组织保障体系。2015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设专人专岗从事教师发展服务相关工作,为教师提供教学培训与教学服务,搭建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完善教师发展机制。

②开展系列培训,完善培养体系。开办新入职教师系列培训班,举办各类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课程,实施“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校内学术活动,开展“骨干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工程”,开展“学历学位提升工程”。建立“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为老师终身学习提供便捷渠道。开展企业挂职和工程实践技能培训,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8)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完善教师进修、培养的政策文件。出台及修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办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内外访问学者选派及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教师培养培训文件,为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提供服务。

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服务活动。学校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的特点设计活动。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导师制”;积极组织教师国外访学交流、企业与挂职教师面对面、院校教师讲座等多形式的教学沙龙、教师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师范院校的教学讲师到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多模块的教师教学能力技法培训;对教学上较弱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诊断,使这部分教师通过听取专家的点评、回看自我课堂录像等反思教学的微格演练模式,多角度观察和学习教学技巧,及时改善教学薄弱环节,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③构建高端人才成长体系、支持拔尖教师快*才。启动“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分层次、分类别选拔一批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切实做好国家及省、市各类专家的选拔推荐工作。

(9)学校在师资队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①学校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不足。改进措施: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完善引进政策及措施;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三是多方筹集资金,提供引育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

②部分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改进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引导教师增加教学投入;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导向作用。

③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待加强。改进措施:一是实施“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力度;三是加强符合“双师双能型”教师特点的考核、评审机制,为“双师双能型”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④助力青年教师发展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改进措施:一是转变观念,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二是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办法;三是完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四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与学院合作机制。

⑤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尚需加强。改进措施: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重新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位,做好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二是制定实验技术人员补充计划,同时为培养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一批高层次、高素质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建立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

三、教学资源

(1)学校的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是什么?学校是如何分配教学经费的?

学校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障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预算,通过争取财政专项、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本科教学经费、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满足本科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

(2)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需要?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率如何?教学信息化条件如何?

学校重视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新校区2004年建设至今,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项办学条件均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有关规定,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制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所有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场馆均实行常态化开放,深层次发掘资源共享能力,保障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课外学习的需要。目前共有161台套设备纳入共享平台,其中,教学设备89台,科研设备72台,涵盖18大类,充分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实现了对校内外人员全天候预约开放,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建立和健全保障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便捷、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建成“融合、移动、智能”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为教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3)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学校是如何制定培养方案的?

学校修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业建设管理规定》,统筹规划专业布局,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提高专业建设的适应度。一是统筹规划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对学校办学特色及辽宁区域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撑度;二是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化工程教育理念,做好转型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工作;三是明确专业建设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学院领导负责制,统筹规划专业特色发展;四是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整体提升学校本科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制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从办学定位、专业布局总体规划和专业建设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发展趋势、辽宁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综合考虑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专业建设情况、招生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专业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支撑度等因素,对专业进行适应性排序。对长期处于办学水平不高、社会需求不高的本科专业实行减招、停招,直至撤销。

学校制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本科专业建设“三个十工程”,即“10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10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10个本科专业认证工程”,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和转型专业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学校本科专业建设水平。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认真分析专业优势和特点,按照每年做微调、两年一小修、四年一大修的原则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4)学校课程总量、结构如何?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成效如何?

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四类课程: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课程。近三年开设本科课程门数分别为1829门、1846门、1839门,门次数分别为4310门次、4372门次、4268门次。

目前建有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含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0项,校级资源共享课35门。2014年学校获批省跨校修读首批试点高校。获批至今,省内其他高校累计选用课程60余门次,2018年共有31门课程参与省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近三年学校共有14门课程入选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

(5)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

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决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沈航。2017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学校与中航工业、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办、沈阳市公安局等51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2015年获批与法国皮卡迪大学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法方优质课程17门,并于2016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个年级共113名学生在校学习。2018年获批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合作举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美方优质课程14门,并将于2019年开始招生。

学校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共建沈航-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成立航空发动机噪声、传热与封严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共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海克斯康联合实验室;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沈航-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共建无人机应急救援保障基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9部队共建军民融合研究院。通过校企联合共建的实验室,共吸引企业投资(设备折合)人民币价值700余万元。稳步推进与沈阳工学院的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工程实践类跨校修读课程,联合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工程学院开展基础化学类课程实验和电力课程的跨校修读工作。下一步将建立互访机制,共同研究确定合作项目,共同探讨合作新领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近三年,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深圳英众世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晓奥享荣汽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沈阳分公司等多家社会和校友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及科研合作等支持。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布居艺阁家居连锁有限公司、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华讯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辽宁正亚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弗沃尼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沈阳沈师被服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校友会等多家校友企业(个人)及社会上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企业(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三年来学校接受社会各方捐赠的物资总额超过2000万元。

(6)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①个别专业教学经费尚不能充分满足专业需求。改进措施:一是不断开源,主动提升创收能力;二是努力节流,进一步合理配置现有资金;三是积极增效,不断提高资金效益;四是设立专项经费,加强专业建设。

②图书资源配置欠合理,优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改进措施:一是逐年增加文献购置专项资金,提高纸质图书的馆藏数量,加快专业图书的更新速度;二是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进行宏观规划,提高设备利用率;三是推动大型仪器设备校内共享使用。

③个别专业特色不明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不够。改进措施:一是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进行顶层优化设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二是出台相关制度,有序开展专业评价警示制度,提升专业对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三是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深入企业调研,科学论证。

④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尚需进一步深入融合,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还不充分。改进措施:一是深入贯彻OBE教育理念,实现从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二是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完善相关硬件、软件、资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改革;三是推进课堂由“单声道”向“立体声”变革,推进“期末一考定成绩”向“全过程学业评价”变革。

⑤优质课程资源、特色教材资源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导向作用,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二是加强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培育;三是实施优质特色教材建设项目。

⑥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一是深入加强与政府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与社会资源共建二级学院的新模式;二是提升学校服务能力,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三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友网络体系;四是完善捐赠管理体制,切实增强学校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并提高使用效益。

编辑:

(本文转载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