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圆桌对话

MBAChina
2014-11-25 16:14 浏览量: 1298

MBAChina网讯】2014年11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暨北大光华MBA二十周年庆典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开幕。2014年11月22日下午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203会议室举办题为:“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的分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闫龙主持。参与此次圆桌对话的几位对话嘉宾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联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苏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郦金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教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闫龙:谢谢吴院长的发言,今天早上主论坛的活动非常严肃,但是今天下午我们尽量轻松,愉快一点。中国的MBA教育在过去20年经历了飞速的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许多人认为MBA教育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我们第一个讨论的问题是,您认为当前的中国管理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苏秦:各位老师,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苏秦。刚才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MBA的教育者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在MBA的教育中是首批试点的九所学校之一,应该说在国内MBA的教育和成长中,我们也是探索者和参与者。但是,这个进程中我们的体会是我们中国MBA的教育始终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所以,现在我认为首要的挑战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MBA的教育如何来应对,如何来面对,这是我们面对的第一大的挑战。换句话讲,我们培养的学生,包括我们的教育者,如何来运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我们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来考虑中国的复杂的管理问题如何来应对和挑战,这是最大的挑战。

  
第二大挑战,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包括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的管理教育不仅面对着国外的同行们,他们教育也在全球化来进入中国,中国的管理教育走向世界。在这个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中国本土化的经验,我们自己的特色在哪里体现,这是我认为的第二大挑战。

  
第三大挑战,在本土教育和国际化要紧密融合的环境下,我们师资的队伍,我们既要有学术的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又要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教师,我们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谢谢!

  
张闫龙:下一位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董院长讲一下。

  
董明: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我感觉中国管理教育面对的挑战,比如各个院校内部的挑战,最重要是课程的传授,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我感觉比较厉害。比如2008年哈佛大学整整100周年,他们有很大的争论,未来MBA要走向何方?他们也发现,MBA课程的设置和讲授内容越来越偏向娱乐化,与实践脱节比较厉害。以中国为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时候,往往不能马上直接到岗位说,需要额外的半年甚至一年的培训之后才能真正分配到岗位上。这说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直接被企业使用,这说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脱节。

  
我记得很早之前,在美国看到一个电视,就是MBA学生能做什么?除了他可能能做一些非常好的PPT,实际上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所以,我感觉一个是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另外,目前有一个趋势,叫多学科交叉。我们不能只说是学习管理方面的一些软技能,其他的偏技术方面的东西我觉得也是需要学习的。我觉得未来社会也好,企业也好,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后面的很多国际商学院都比较注重多学科交叉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这是对我们各个商学院内部而言。

  
外部而言,一些体制或者机制上的约束。像我们在做的一个项目,同学会同时拿到两个硕士学位,比如MBA学位加上工读硕士学位,但是这个在体制上遇到很大的障碍。当我们试图做一些新的事情,去突破或者创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机制上,或者体制上的约束,使得我们很难做下去,我觉得这个也是未来我们管理学方面遇到的一个障碍。

  
中国这近30年的改革开放,走了很多发达国家可能100年所走的历程,发展很快。而且很多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国际上其他国家,或者其他经济体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我们中国特色的问题。所以说,这里我觉得是我们的机遇。现在很多比如国外大学的教授,他很喜欢到中国研究,因为很多管理实践只有在中国有,而且中国是在实打实的做事情,所以有一些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在中国可以拿得到。所以,这方面对我们MBA教育也是一个机会。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契机,把MBA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张闫龙:谢谢董院长,董院长基本上提到了四点。第一、课程设置和实践之间连接的关系。第二、多学科的交叉对以后MBA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多学科的交叉,可能在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双学位的设置,体制是如何的。第三、国外商学院现在到国内做很多研究,我们如何利用国际化的经验把我们的经验推广出去。我们看哈佛商学院的一些案例库,发现很多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比如海尔。再往后,我们觉得一些不可思议的案例也进入他们的案例库,比如海底捞,比如《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的经验,也已经变成哈佛商学院的案例。

  
郦金梁: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各位所有的老师交流,首先我向光华管理学院MBA 20周年表示祝贺!刚才苏老师讲了三点,董老师讲了四点,已经七点了。我们现在面临很多挑战,从大的方面讲。第一、其实跟我们经济面临的挑战我觉得有类似之处,我们体量很大,经过20年的经济,我们经济也成为世界第二了。但是,大家普遍感觉我们的经济没有那么好的质量,所以量和质矛盾在里面。

  
第二、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个体系里面建设和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培养领袖,或者说未来的领袖人才。这我觉得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挑战在哪儿?我们有各种各样体制上的约束,其中另外一点,中国经济的发展跟MBA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教育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的经济学家都说中国的经济是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人创造的。其中管理学院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个贡献没有被社会,各个媒体能够足够的理解和传播。另外,我们的贡献够不够这是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质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光是商学院的问题,还有各个体系的问题都有。我们培养的MBA的学生最后是不是真的做了所有的工作,所有做了所有的重要的工作,这也值得探讨。当然,我们整个MBA教育,管理教育,包括EMBA,MBA,所以,从总体上我觉得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个工作也能够帮助我国的经济目前叫深化改革或者转型。这真是我们巨大的机遇,市场在呼唤着我们提高教育质量,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从早年的时候,马云未必去学管理,但是他可以创业。但是,你去看看,国际上创业的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的教育本身,就是管理教育,或者其他专业知识的教育都是比较扎实的,只是他们可能选择辍学,那是因为时间分配上的问题。所以,越到以后,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包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新的诉求。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聪明的人培养成创业的人,所以不光是商学院的问题,还有政府跟主管部门面临的挑战也是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是世界第二了,预期会是世界第一。是不是有钱了,经济发展了,教育水平就会提升,尤其是大学教育水平,或者商学院的教育水平就会提升。我们从国际上找例子,会发现未必。有钱的国家未必是教育,或者是商学教育、管理教育作的最好的,所以这里面有自身诉求的问题。为什么在座的各位老师、领导,在座的同事们都这么辛辛苦苦,周末还在这儿上班,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诉求在做,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既是一个时代的号召,也是转型期我们一个重大的机会,就是我们能为中国的MBA和管理教育做出一点点贡献,并且这个贡献可能会放大到全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刻,我们在见证并且希望做出改变。

  
张闫龙:郦院长第八点内容很多,首先,面对经济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水平。但是,也有另外一点,就是如何培养中国未来的领袖,这一点比较好。支院长。

  
支晓强:各位下午好,刚才说到第八点,宏观形势怎么样,经济管理体制怎么样,我说第三个层面。作为一个商学院MBA的管理者你现在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比如这几位是一流院校,可能我们学费没有他贵,师资没有他好,怎么办?现在237所院校都做MBA,你需要和兄弟院校的MBA竞争,在同一个学院需要和EMBA,甚至本科、硕士抢好的师资,人家愿意不愿意给你上课,你还有很多别的专业学位,什么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审计专业硕士,一堆的硕士你需要跟它竞争。在这个竞争过程中,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就是各个学校的MBA必须做特色。现在我们大部分的MBA其实是同质的,我们都是几门核心课,大家都强调国际化,动手能力。但是哪个学校,一说方案,一说某一个概念就知道,我一定要到这个学校去。我觉得现在MBA的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很迫切的阶段,每个学校都应该去思考,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我个人理解,MBA会出现重大的分层。237所院校,学费高的收到快30万,学费低的几万块钱,甚至有的还不收钱,哪里有钱做跟别的学校一模一样的事情,如果不做特色,将来很多学校在竞争中会被兄弟院校和别的专业学位所替代。我说的简单一点,用蓝翔技校校长的一句话说,如果我们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区别。

  
张闫龙:刚才支院长做了一个非常有能量的第九点。事实上我很多亲戚朋友说,我应不应该读一个MBA,说有用吗?我说有用,说你们多少钱?我说100万,说你们才100万,别的学校120万,人家是不是比你好。对此我只能两个字,呵呵。很多MBA在大众心里可能是一个标准的产品,但是我们的MBA项目大众不知道,也可能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先沿着这个问题,探讨一下如何做出MBA项目的特色出来,就是如何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吴联生:的确我们之前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我们的一个校友讲他们的平台,现在我们有关的互联网所带来的改变,而且可能颠覆掉他所有的业务。从这个角度来说,MBA项目的确也在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挑战,我们也一直着力在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于我们新行业风起云涌。原来MBA项目基本上大家都是一样,叫做一般的综合知识管理。我们教出去的同学就是万金油,哪个行业都能去。但是,现在新兴行业特别多,而且这些新兴行业又是非常的特殊,这种情况下,用一般知识管理的理念培养出来的MBA同学对某些特殊的行业可能是不适应的。所以我们考虑了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点尝试,我愿意把这点尝试跟大家分享。

  
我们在今年3、4月份的时候,专门做了一个行业模块周。这个行业模块周有四个行业,一个是新金融。第二、健康与医疗。第三、互联网经济与管理。第四、文化产业。这些课的内容请一个老师做学术主任,他授课的内容很少,授课的老师都是这个行业当中具体在操作的第*的专家来讲。我们老师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带领同学们来讨论专家们所讲授的内容。大家学习的体会是,听完这个课程觉得非常的接地气,对他将来的实物非常有帮助,特别对他进入这个特殊的行业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现在已经在发展MBA里头的行业方向,比如已经把文化产业方向和健康医疗方向这两个方向作为MBA项目发展的核心的方向来做。所以在我们后续的课程当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健康与医疗行业的课程,有文化行业的课程。为了支持这两个方向的发展,我们还专门有相应的中心,专门有相应的企业来给我们做支持。

  
所以,或许我们做的,探索的刚好回答了支晓强院长提出来了,就是我们每个院校怎么做差异化,怎么样应对当前风起云涌的变革对我们商学带来的挑战,希望我的阐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教授观点资讯:

  
“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分论坛吴联生致辞

  
“草根创业时代的创业教育”圆桌讨论

  
精彩专题推荐:

  

第十四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暨北大光华二十年庆典专题

  
欲了解更多关于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