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學子又雙叒叕搶下ASLA景觀大獎!這次不止一個……

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 2021-11-12 浏覽量: 4211 [簡/繁]

精彩推薦

1.趣味考卷,答題開始!2.你是怎麼愛上蘇大的?3.招聘信息彙總(11.9-11.12),快來pick你心儀的崗位吧!

近日,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公布了2021年競賽作品獲獎名單,在全球440多項參賽作品中,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學院研究生的作品在綜合設計類、城市設計類、分析規劃類學生組共斬獲三枚榮譽獎,獲獎作品數量與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并列世界第一,這是金螳螂建築學院學生繼去年拿下一項綜合設計類獎後再次斬獲殊榮。

對此,主要指導老師、學院風景園林系主任翟俊教授表示并不感到意外。他說,這是學生們作為景觀人走出去的一大步。從今年3月底開始,學生們在付曉渝、馬晨亮、張一新等老師們的指導下,耗時近四個月反複打磨項目内容。他們跳出了戶外園林的界限,以景觀都市主義方法論為基礎,兼具科學性與創新性的研究型景觀設計,既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腳踏實地運用景觀的手法處理全球關注的生存發展問題,《聖水新生》《野生動物的命也是命》《與洪共舞、随洪而行》三項獲獎作品就是将景觀與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相結合的最佳诠釋。

“遠程會診”瓦拉納西水問題

成員:葉懷澤 葛楠楠 任敬 周悅 胡光亮

《Rebirth of The "Holy Water"》

2021 ASLA Honor Award | Urban Design

葉懷澤是金螳螂建築學院2019屆研究生,他們的小組作品《聖水新生》遠程解決的正是印度的瓦拉納西水污染問題。

“我們選了很多場地,其中最典型的場地是在印度瓦拉納西,對這個城市的更新設計做好了,那麼世界上有類似問題的城市也會有參考作用。”葉懷澤說,瓦拉納西地處恒河邊,水系複雜,雨旱季明顯,解決當地清潔用水問題迫在眉睫。

設計師不僅是設計師,也是一位研究者,“無法做到實地調查是個局限,”翟俊老師說,“學生們會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單是資料搜集都要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好在資料很全面,Google地圖及大量的SCI論文能提供充足的理論及數據支撐。”

《聖水新生》小組對瓦拉納西宗教文化背景、氣候特點、人口激增等問題做了大量的背景調查,除了景觀設計,小組成員也考慮到了景觀方案背後解決社會問題的潛力及創造的經濟價值,他們選擇了更好落地,更結合傳統文化背景的方式,比如通過複興當地的傳統水井帶動解決清潔水資源等。項目的設計圖幅也很出彩,或粉棕色或青色打底暈染,濃濃的印度風呼之欲出,研究數據更是繁複龐雜,條分縷析,呈現了一個非常宏大又事無巨細的景觀工程。

這次“遠程會診”,《聖水新生》團隊對症下藥給出了漂亮的“藥方”,ASLA專家評審團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學生們所做的設計複雜精細卻又适用廣泛,他們提出的框架模式可以複制、推廣運用到世界其他地方。

要人類怎麼看,更要刺猬怎麼看

成員:王歆月 張欣迪 張晨悅 韋姝宇 秦慕文 王美斯

《Wildlife Lives Matter》

2021 ASLA Honor Award | General Design

“對于人類來說,合适的庇護所是喬木、高樓,但對刺猬而言,它們一心尋求的隻是20厘米左右高的灌木叢。之所以做這個選題,就是想利用景觀的手法,為野生動物數量銳減問題提供一點思路。”《野生動物的命也是命》項目組的王歆月說道。

項目定題大費周折,起初他們選擇了很多物種,通過大量的對比研究,發現歐洲刺猬在城市的野生動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而英國又是城市化進程領先的國家之一,“英國”、“刺猬”正好切中了“城市化”、“野生動物”的命題。

選題确定後,團隊在刺猬的生命周期和人的城市生活環境的關系方面讨論了很多,王歆月回憶道:“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以刺猬視角審視周邊環境,不代入到小動物視角的話,我們不可能了解到它們的真正需求。後來,我們從歐洲刺猬的生活習慣、生命周期入手,想要在滿足刺猬需求的同時跟人的需求進行融合。但過于專注于刺猬的話,又可能脫離了人類的城市生活環境。”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根據刺猬的生命周期進行了空間分類,做出能夠滿足人和刺猬共同需求的景觀化城市設計。比如我們設計了一種竹制座椅,下方特意設計了适合刺猬通過或藏身的通道,從動物角度來設計改造人居環境。我們白天各自畫圖,在結束一天的課程後聚到一起互相提供修改意見,”張晨悅同學回憶一起熬夜做項目的時光,“大家都朝着同一個目标在努力,雖然辛苦,但很快樂。”

洪水不隻是猛獸

成員:于夢晴 唐慧 黃希婷 宋玉玲 劉暢 陸巧芸

《Run With The Flood》

2021 ASLA Honor Award | Analysis and Planning

《Run with the flood》(《與洪共舞、随洪而行》)乍聽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而這個項目背後的景觀設計卻像是戴着鐐铐的舞蹈。“我們修大壩防洪水,魚類無法洄遷,這就需要我們用軟工程的方式來消解洪水,做到順應自然,與自然共生,”翟俊老師說,“項目的創新點就在于把洪水消解的通道變成了鲑魚的栖息地和洄遊的路徑,所以我們說是與洪共舞、随洪而行。”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選題磨合期,項目小組長于夢晴回憶道:“邏輯、圖面表達兩者也缺一不可,我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整理競賽邏輯,出圖壓縮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重點梳理了場地當中産生洪水的原因、鲑魚的生活特點以及當地居民的文化背景,将三者交織在一起,場地獨一無二的解決策略就水到渠成地梳理出來了。”

在這個項目中,小組成員通過鲑魚洄遊路線的三個階段重建鲑魚的栖息地連通性,尋求了一種與潛在的與洪水共生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傳統的抵禦為主。賽後,小組成員劉暢感歎:“本科時期,對風景園林的理解,僅僅是戶外景觀或者公園。通過國際競賽,我們意識到景觀的功能不僅是傳統的休閑娛樂,還能為全球的環境問題提供可持續、動态發展、順應自然的新途徑。”

“除了大家說的,這個項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人性的關懷,我們結合當地印第安人傳統的生産工具和生産方式,不僅幫助鲑魚洄遊還能保護農業特色。”黃希婷補充道。

巧妙的選題視角、可靠的研究數據、清晰的邏輯推理、精緻的圖幅表述,是競賽成功裡缺一不可的基本條件。

當然不可或缺的,還有金螳螂建築學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兼濟天下的國際視野。

“這次學生組競賽,我們提交了四組作品,有三項獲獎,中标率還是蠻高的。這次獲獎得益于金螳螂建築學院采取的一體多維的教學方法,比如一個項目既是研究生課程的設計作業,也能拿出去參加國際競賽的項目,學生們能夠專精設計創意,做到了匠心築品。其次,選題把握了時代脈搏,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都是國際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翟老師鼓勵學生們參加國際競賽,“我們讓學生們先行一步,通過競賽與世界接軌。我們要展示給大家的是——蘇大的學生不僅能解決中國問題也能解決世界的問題,我們要把作品寫在地球上,緻力于把蘇大學生培養成世界第一梯隊的設計師。”

“一直以來,蘇州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建設既根植傳統,又放眼國際。這次競賽師生們不懼挑戰,敢于作前沿的引領者,真正做到了匠心築品。”談及學院的人才培養,金螳螂建築學院副院長申紹傑表示,學院将繼續緻力于發展成為國際化、專業化的一流設計學院,努力培養兼收并蓄、勇于創新、知行合一的優秀建築人才。

蘇州大學新媒體中心

采訪:林陳心子、于飛鴻、邢淑敏

文字:邢淑敏、于飛鴻

編輯:于飛鴻

覺得不錯,點個在看↓↓↓

編輯:淩墨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推薦活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