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2-11-05 12:52 浏览量: 2415

2022年11月3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第23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为总论坛和五个平行分论坛两个阶段,围绕“新时代中国财政”进行了理论研讨。

在总论坛研讨阶段,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出席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高培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余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线上),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毅和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七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海涛,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庆旺共同主持总论坛并对专家发言进行点评。

史耀斌提出,新时代的十年,财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要求,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承载着进一步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能力、继续深化改革、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等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杨伟民作了题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力促明年经济企稳回升”的主旨发言。他谈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三个体会: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两个任务”的提出,为明年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二是力促明年经济企稳回升要应对好疫情、“三重压力”和主引擎失速三个问题;三是要聚焦解决预期转弱,聚焦扩大居民消费,聚焦稳定房地产,聚焦推动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政策。

高培勇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现代财税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现代财税体制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进行谋划、部署,也需要理论界积极探索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包括构建现代财税体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总结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全面梳理中国财政的理论创新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

余斌认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要把安全上升到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未来五年,我国一定能够翻越高收入门槛、进入到高收入社会,之后面临的突出挑战就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同时解决高不成低不就和防范化解一系列重大风险两方面的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许宪春主要就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问题进行研讨。重点交流了有关国际组织、统计部门、研究机构关于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基本分类、测算方法、数据表现,以及增加值测算的突出问题。他提出,数字经济统计已经形成了窄、宽两个口径,基本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范围相当,从中美两国数据表现看,窄口径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低于美国,占GDP的比重比较接近。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对数字领域的税收政策有着直接的支撑。

王毅作了题为“促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政策”的主旨演讲。鉴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出“3060双碳”目标切合我国资源禀赋特征,以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数量核实为基础,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支持,有效解决绿色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现阶段我国建设碳交易制度和市场面临技术保障、行为监测、核算标准以及经验不足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厘清碳交易内在逻辑,尽量避免过度金融化和复杂化倾向。

刘尚希作了题为“结构效率、结构性改革与‘农民社会’”的主旨演讲。结构效率蕴含于国家治理结构之中,优先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而国家治理结构是由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组合而成,会衍生出不同的行为自由度及其规则的可预期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效率。当前,中国面临经济、社会、所有制三个“二元”结构难题,亟待推进社会改革,促进人口的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农民社会”的转型。

第23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总结过去十年财政改革发展与理论创新成果,展望新时代财政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重点。会议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推动财政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创新,回答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地方财政系统、高等院校、相关企业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会议。按照会议安排,五个平行分论坛于11月4日上午举行。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