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人各有异: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2020-11-30 15:53 浏览量: 4285

“一个小男孩,夏日夜晚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无忧无虑,忽然像是靠了新的知觉,初次听见蟋蟀的唧唧声,一时间心潮澎湃,只觉得自己与天地万物,与昆虫、草木、夜晚融为一体,意识到对人世间那道难题:“‘我’为何物?”的隐约的应答声。”

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获得美国“国家文学奖章”,被评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50名永久院士之一。他生于纽约蒙特弗农,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作为《纽约客》 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 “《纽约客》文风”。怀特以散文名世,“其文风冷峻清丽,辛辣幽默,自成一格”。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他的道德与他的文章一样山高水长。

代表作:散文集《人各有异》 童话《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

E•B•怀特的《人各有异》,是他在缅因州农场五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总结。

一九三八年冬,怀特正当在《纽约客》事业顺遂,突然转身(不够华丽,但很坚决),跑到缅因州去当农民,由春到夏,由秋入冬,亲手操持了一个农场。怀特与梭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警惕以国家、政府、集体等等名义,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和侵犯。甚至《纽约客》要求编者始终以“我们”的面目发声,也让他感觉不自在。正是在缅因的乡下,“他找到了他的主题(就是他自己),还有和缓但真诚的语调。”他将“我们”如何,改换为“我”如何,成就了知识分子作为个人的独立存在。

书中没有微言大义,但凡讲到社会,仍然还是常识。文章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他要建立的,是一种简朴的,审美的生活,虽然这种简朴的生活有时也需要惨淡经营,忙个焦头烂额。作为一本乡土生活的闲谈杂记,读者不妨放慢心绪,慢慢去读。

这本小册子,不亚于军万马。勾起了我们对生活热气腾腾的认识和感知,这是一切美好的基础,是我们对抗邪恶最为强有力的武器。用不眼红那些漫天飞舞的塑料玻璃纸,先做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没有哭天抢地,只有冷静克制,坚定不移。这才是迈向美好的第一步。

——Ghost

怀特之追求简朴生活,在他的时代,不知有没有受“不识时务”之讥;而若放在当下这个喧嚣的掘金年代,的确是个另类举动(自然亦有人付诸实践)。怀特认可的生活方式显然与物质无关,而是审美的,但如此精神层面的追求并未使怀特凌空蹈虚、不着实际,他踏足于泥泞与尘埃中,真真切切地做着一个农夫份内的所有实务,“谷仓里神秘地出现一捆干草,又冒出一只矮脚鸡,自得其乐地生活”,此种场景不论于他的想象抑或现实中,均为切实映像。

固然,五年之后怀特结束了他的农场生活,又回到了城市,但如其所说,人的一生总会有些时候,头脑异常清醒,而不是迷迷糊糊,这几年就是如此的状态。人总有思想的困惑与扰乱,也面临着诸多的选择,此时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还是屈服于外在的压力,是个体独立与否的问题,怀特选择的是“立即动身,从哪儿来,回哪儿去”,那我们自己又该如何呢?

——齐物秋水

对日常生活细致的体验观察中,融进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虽然仅仅描述美国缅因州某小镇的生活琐事,却又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折射出二战时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点点滴滴,怀特的文章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半个多世纪之后读来仍让人感慨良多。或许当今中国社会中缺少的就是如《人各有异》这样对民生和社会进行独立思考、时刻反省的书籍。

——林微云

我们的财富增加了,幸福却没有,存在不一定要靠物质来充实。他们从城里出逃,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蛮夷和达观的状态中。

我始终直觉,人与自己订有极其重要的契约,必须保持自我,又能容受万物,独立自强,凭借与此一星球的偶然遇合,随机应变,又像猎犬一般执着,不离不弃。

羞怯也是一种虚荣,唯一的区别在于虚荣倾向高估自己的价值,羞怯则低估它;二者都源于自我意识太强。

如果认为人应自由生活就是孩子气,那么我很高兴停止发育,随便世界上其他人如

何成长。

自由遇到挑战,艺术家和作家必然最先拔剑投笔,自由乃是人世间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维护的神圣状态。

编辑:陈志达

(本文转载自南京大学工程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