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布】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1-01 15:42 浏览量: 2631

10月31日上午,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发布《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年)》,这也是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报告。该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工具,针对中国实际以及统计基础,研究提出了中国地市级HDI指数编制方法。本报告综合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和多种数据来源,测算了201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的HDI指数,从健康、教育和收入等三个方面,评估了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并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

2021

Oct.31

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年)

——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人类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覆盖沪、浙、苏、皖三省一市,含41个城市,常住人口2.35亿,约占全国1/6;2020年地区经济总量达到24.47万亿,约占全国24%,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陆续出台,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推出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以下简称HDI),主要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的成就: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衡量;知识的获取,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衡量;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衡量。在测算时,首先计算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GNI指数三个分项指数,然后采用几何平均计算出HDI指数。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按照HDI值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HDI值介于0.8-1之间,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介于0.7-0.8之间,为高人类发展水平;介于0.55-0.7之间,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小于0.55,为低人类发展水平。根据联合国《2020人类发展报告》,全球HDI指数最高的5个国家和地区为挪威(0.957)、爱尔兰(0.955)、瑞士(0.955)、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0.949)和冰岛(0.949)。HDI的推出将决策者、媒体和社会的注意力从传统经济统计转向人的发展,更强调人和人的能力,而不是经济增长,应成为评价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理念上更加契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图1 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为回顾和总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十年发展成就,本报告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综合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和多种数据来源,测算了201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的HDI指数,从健康、教育和收入等三个方面,评估了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并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

一、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

十年间,长三角地区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第一,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2020年,我国HDI为0.781,总体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前列,而长三角地区的HDI则从2010年的0.743上升至2020年的0.814,整体跻身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迈上了人类发展的新台阶。从市级来看,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城市数量和覆盖人口大幅提升。2010年,仅有上海、苏州、无锡三市的HDI大于0.8,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覆盖人口约4000万,占长三角地区总人口的19%。2020年,极高人类发展地区扩展到以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为主体、覆盖部分沿海沿江发展带的17市,包括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常州、宁波、南通、绍兴、扬州、镇江、舟山、泰州、嘉兴、合肥、湖州、芜湖等,覆盖人口约1.29亿,占长三角地区总人口的55%。2020年,上海的HDI为0.883,南京为0.880,接近意大利和希腊的水平;无锡、苏州、杭州和常州的HDI超过0.85,与葡萄牙、沙特阿拉伯等大体相当。此外,长三角地区原属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市全部进入了高人类发展水平。2010年,安徽省仍有11个地市的HDI小于0.70,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如图2红色区域所示,主要分布在皖北、皖西和皖南地区。2020年,以上11地市的HDI全部超过0.7,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从空间分布上,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沿G60科创走廊从东至西递次衰减的趋势。

图 2 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变迁:2010-2020年

第二,长三角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从省级层面来看,2010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HDI分别为0.827、0.762、0.758和0.682,极差为0.145;2020年,四省市的HDI分别为0.883、0.819、0.808和0.764,极差缩小为0.119。2010年,仅有上海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2020年,江苏和浙江迈入了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安徽则迈入了高人类发展水平。从市级层面来看,2010年,上海的HDI最高,为0.827,阜阳最低,为0.625,差距为0.202;2020年,上海的HDI仍为最高,为0.883,阜阳最低,为0.722,差距缩小为0.161,如图3所示。从省内来看,浙江、江苏和安徽的省内差距均有所缩小,其中安徽缩小的幅度最大。2010年,安徽省HDI最高的为合肥(0.759),最低为阜阳(0.625),差距为0.134;2020年,最高的仍为合肥(0.820),最低为阜阳(0.722),差距缩小为0.098。究其原因,可能得益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的快速发展及其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周边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皖北、皖西、皖南地区的城市进步最快,缩小了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图 3 长三角地区全域人类发展差距变化

第三,经济增长是推动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均GNI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长三角地区的HDI从2010年的0.743上升至2020年的0.814,增幅为0.071。其中,GNI指数从0.717上升至0.812,增幅为0.095;教育指数由0.657上升至0.712,增幅为0.055;预期寿命指数由0.875升至0.935,增幅为0.06。经初步测算,GNI指数增长对区域HDI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46%,而教育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4%和30%。如图4所示,除上海的三个分项指数增幅大致差不多外,江苏、浙江和安徽的GNI指数增幅均远高于另外两个分项指数。以安徽省为例,HDI从2010年的0.682上升到了2020年的0.764,上涨了0.082。其中,预期寿命指数从0.847上涨至0.885,增幅为0.038;教育指数从0.599上涨至0.671,增幅为0.072;而GNI指数从0.626上涨至0.750,增幅为0.124,是驱动全省HDI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预期寿命指数增幅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平均约80.8岁,高于OECD国家平均约80.2岁的水平,与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国家平均80.9岁的水平大体相当。

图 4 长三角各省市人类发展各领域十年变迁

二、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水平的着力点

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城市群的前列。但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部分地市人类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虽然长三角地区整体跻身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仍有约60%的城市、45%的人口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HDI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仍然是长三角人类发展差距的主要肇因。2010年以来,长三角各市在人类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预期寿命指数一直在高位保持缓慢增长,教育指数和GNI指数则呈现低位快速增长态势。三项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协调,地区人类发展差距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其次是教育水平差距,最后是预期寿命差距。2010年,41个长三角城市中,GNI指数最低的是阜阳,为0.492,最高的为苏州,为0.843,相差为0.351;教育指数最低为0.580,最高为0.744,相差为0.164;预期寿命指数最低为0.829,最高为0.927,相差为0.098。2020年,GNI指数最低为阜阳,为0.657(人均GNI约为7745美元),最高为无锡,为0.895(人均GNI约为37531美元),相差为0.238;教育指数最低为0.642,最高为0.792,相差为0.150;预期寿命指数最低为0.866,最高为0.985,相差为0.119。根据测算,2010年人均GNI差距对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差距的解释率为84%,教育和预期寿命差距的解释率总计为16%;2020年人均GNI差距的解释率缩小到71%,教育和预期寿命差距的解释率总计为29%。这反映出,虽然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但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客观存在,并成为导致人类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第三,教育水平是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的主要短板。2020年,长三角地区的预期寿命指数和GNI指数分别为0.935和0.812,教育指数则仅有0.712,比0.814的HDI值低约0.1,是影响地区人类发展的突出短板,也是未来进一步提升人类发展水平的着力点。这一点与全国情况类似。2020年,中国HDI为0.781,其中教育指数仅为0.699。根据联合国《2020人类发展报告》,我国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4.0年,低于英国17.5年、美国16.3年和日本15.2年的水平;再加上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较晚,中老年人口和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2020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估算约为9.4年),远远低于上述国家13.2年、13.4年和12.9年的水平,是导致教育指数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从省级层面来看,上海的预期寿命指数、GNI指数和教育指数分别为0.980、0.886和0.792,江苏分别为0.899、0.840和0.719,浙江分别为0.910、0.820和0.707,安徽分别为0.885、0.750和0.671,教育指数均显著落后于预期寿命指数和GNI指数。沪苏浙三省市虽总体上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教育指数均低于0.80,江苏和浙江的教育指数则略大于0.70;对于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安徽省,教育指数还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三、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人类发展的建议

十年间长三角地区HDI指数的增长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地区虽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HDI介于0.8-1)中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下一步要全面提升教育、健康和收入水平,同时针对区域内人类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类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建议如下:

第一,着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尤其是健康预期寿命。当前,长三角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继续提高的难度要比以前更大,未来在继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同时,可以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作为重要指标,更加注重提升健康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更能反映老龄社会的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中间差距大概是8.3岁。建议长三角地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二,着眼于提升教育水平,夯实长期发展动力。与全国情况类似,教育是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进一步提升人类发展水平的关键。当前,尽管长三角地区的HDI达到了0.814,但教育指数仅为0.712,且41个城市中仍有24个地市的教育指数低于0.70,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未来可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覆盖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教育体系“向前延伸”到学前教育,“向后延伸”到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探索,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升居民人力资本积累,赋能长远发展。

第三,持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近年来,长三角各地的人类发展主要靠经济发展驱动,人类发展差距也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虽然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在持续缩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溢效应,提升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要促进区域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较低人类发展水平地区的辐射和延伸,使区域内人民更好享有发展成果。要重点缩小经济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的差距,尤其是要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低人类发展地区向高人类发展地区流动,让人口与经济更均衡地分布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更好的城市化地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均衡。

(课题组顾问:杨伟民 课题组成员:杨永恒 龚璞 董煜 李治 王红帅 邓雅兮)

///关于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

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于2020年4月,是经清华大学校务会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日常运行依托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担任院长。区域研究院坚持高层次、开放式、前瞻性的发展导向,围绕区域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课题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政策咨询、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等活动,力争建设成为助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参与全球区域发展对话的顶尖智库平台。作为清华大学设在长三角地区的专业智库机构,研究院将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践,总结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助力中国区域发展实践,分享中国区域发展经验,为实现全球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

2020年12月,上海市与清华大学双方主要领导就推进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进行会商,其中一项共识就是推动发起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2021年1月13日,八家发起单位在线举行智库联盟第一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联盟章程草案、机构设置和工作计划,设立联盟秘书处于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联盟以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践为目标,是全国第一家区域层面的智库联盟,将努力加强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交流、合作和对话,力争成为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定、参与全球区域发展对话的重要智库平台。

供稿丨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