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做科研重在学贵有恒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05-18 21:00 浏览量: 2430

高翔,2018年博士毕业后来学校任教,现为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入校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等课题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2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B1类期刊发表论文8篇,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同时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年鉴》等转载或收录,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参著《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2019,2020)》。年初,荣获学校2021年科研标兵称号。

找准研究方向,聚焦制造转型升级

能够与上经贸大结缘,他非常感谢学校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也是他的博士生导师黄建忠教授。黄建忠教授在高翔博士阶段给了他许多指导和帮助,带领他一起开展科学研究,同时也传递给他上经贸大的许多动态和资讯。读博期间,高翔多次来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参加科研研讨培训,对学校国际经贸学院的学术氛围也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博士毕业后,高翔毫不犹豫地跟随黄建忠教授选择进入上经贸大任教。

高翔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新新贸易理论、微观计量和全球价值链,重点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聚焦于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他认为,要做好科研,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又具有研究价值的方向是很重要的。选择的科研方向应该是既“顶天”又“立地”的。所谓“顶天”就是它是当今这个领域最前沿的问题,而“立地”指的是它是非常接地气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紧密相连的。

2015年,在博士阶段学习第一年,高翔到北京参加一个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培训。会议上,现就职于香港大学的邓希炜教授作的关于全球价值链的报告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场前沿的培训,让高翔看到了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意义、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极具价值,从此他便坚定选择,把全球价值链作为自己科研的重点领域。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深远的研究价值。高翔以他的国家社科项目《全球价值链重整下中国制造业的分工位置、收益评估与转型升级研究》举例,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始终是中国制造的短板。比如:大家在用的苹果手机,它的研发实际是在加州,而零部件提供和生产组装是在中国。据WTO的数据统计,苹果手机所创造的价值大概只有4%被中国所获得,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如何让中国制造业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在研发和营销环节中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便是高翔重点研究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综合运用开放宏观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前沿方法,构建层次递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模型;评估剖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嵌入位置与增值收益的变动特征与演化机制;量化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曲线的总体与结构、静态与动态、近期与远期、确定与不确定变量影响与利益差别,探讨中国制造业通过增长调整与结构优化以及相应的制度变迁、政策完善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真实合理、持续有效攀升的中长期对策。

在过去的两年里,高翔已把课题的前期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他说,虽然在课题研究中需要收集、运用、测试各类数据,开展实证研究;但是“跑数据”只是方法和手段,不能只追求“跑数据”的酷炫技巧,而忽略了做课题的目的是要根据数据测试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在高翔发表的重要论文中,有多篇是与学校国际经贸学院的老师合作完成的。谈到科研合作,高翔老师认为,每位老师的研究细分领域有所不同,在撰写论文和课题过程中也各有所长。因此,开展合作、优势互补能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也能在合作中形成团队优势,提升学院科研氛围。在具体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高翔老师列出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合作同伴之间工作分工明确,第二是合作者要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他坦诚道:“作为青年教师和黄建忠教授、何欢浪教授等学院多位资深教授合作撰写过论文,他们从理论高度、整体架构把握方面,在理论上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建议,而我在数据测算和回归分析方面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技巧,可以说这方面我更具优势。”于是大家各取所长、分工合作,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让学术研究变得更加高效。

能和多位同事开展科研合作,离不开学院始终致力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高翔表示,国际经贸学院对于青年教师在申请申报国家课题上给予了足够的自主研究空间,这也充分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积极性。不仅如此,国际经贸学院还积极推动青年教师参加高端的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交流研讨。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和视野,也为大家开展学术合作创造了条件。而学院营造出的浓厚学术氛围,好像是一个有力的推手,支持与助推着高翔等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在科研的道路上,高翔得到了导师黄建忠等一批资深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和硕士生导师,他也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自己做科研的经验传递给所带的研究生。高翔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以学促研、以研带教”。在课堂上,高翔会引用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微笑曲线”“两业融合”等前沿学术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选题。

作为导师,高翔会让研究生阅读相关文献,参与他的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在这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秉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建立终身学习的科研理念。他对有志走上学术道路的研究生分享了他做科研的经验和体会:首先是要能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找准方向和目标;其次,要讲好科研故事,注重讲故事的方法,把论文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最后不仅要打好经济学的基础,掌握理工类数据的梳理,还要注重对人文社科的积累。

坚持求真悟道,追求科研更高境界

做科研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没有捷径可以走,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刚开始研究全球价值链问题的时候,高翔遇到了中文文献缺乏、数据难以采集等问题,也曾遭遇到论文被反复退回修改的困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对于做学问的追求,相信“慢工出细活”,随着不断的积累,才能慢慢体会到科研的独特魅力,最终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刻。

做科研有时好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高翔说起近期帮学生改论文的经历,他们在模型推导过程中遇到问题,经过多次尝试,始终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总觉得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高翔突然发现只要对问题假设进行修正,就能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这种前后180度的反转给人一种喜从天降的感觉,而这可能就是科研的独特魅力。

谈及获得“科研标兵”称号,高翔谦虚地说道,荣获“科研标兵”称号只是对他过去科研工作的肯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未来的科研之路还很漫长。在上经贸大有许多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都崭露头角,做科研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抛开过去的成绩,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落伍了。

采访最后,高翔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人生的三层境界比喻科研工作。所谓“学贵有恒,道在悟真”,做科研不仅要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对科研要有持之以恒的热情,不断提升科研的境界,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传承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学术精神,真正做到“敬畏规律、守护真理”,用科研成果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 SUIBE -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王亚琪 郭文杰 金子青

指导:陈文樑

编辑:王亚琪 彭飞

责编:施晖

编审:张莉莉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