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学评论》第三辑 | 海派观察:大融合前夜,我们应该如何认知元宇宙?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023-02-28 16:00 浏览量: 4440

《上财商学评论》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主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一本刊物,以研究“海派商学”为办刊特色。在主题上,已出版四辑分别是:百年商学、未来商学、元宇宙与全球化,不仅回顾了海派商学的历史,还展望了商学的未来,更关注当下的商业热点。在视野上,它立足上海的城市和商业动态,讨论其中的海派管理和海派文化。在时机上,国内国外的双循环的新格局也召唤我们去研究新时代机遇下的新海派商学。

本文选自主题为“元宇宙”的《上财商学评论》第三辑“海派观察”栏目,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元宇宙》一书作者赵国栋先生撰写。以下是相关内容。元宇宙不同于过往任何一项信息技术,也不同于过往任何一个产业,同样不同于任何一个学科。

元宇宙描绘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永恒追求的梦想,点燃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有一个天堂,无穷无尽可以握在手掌,永恒不过是刹那时光。这不再是诗化的哲学思辨,而是可视化、形象化的元宇宙常态。

在理想的元宇宙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体验者。每个人都像孙悟空一样,拥有“七十二变”的本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遨游太虚幻境,体验不一样的世界,甚至不一样的人生。

认知元宇宙的钥匙

人们对元宇宙的态度,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

一类人嗤之以鼻。他们的典型观点是,元宇宙无非是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马甲”,或者是大号的游戏。更有甚者,把元宇宙当成“割韭菜”的工具,无论是资本市场的股价飙升,还是数字藏品的天价成交,统统斥之为“造概念”“割韭菜”。

另一类人欢呼拥抱。他们苦红海竞争久矣,盼元宇宙如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详加论证,躬身入局。

全面理解元宇宙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极具前瞻性和系统思维能力。这涉及自古以来人类的两种宇宙观。

一种宇宙观,可称为形而上学。秉持这种观念的人,往往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往往看到了A事物,就看不到B事物;或者只看到A事物的表面,就一惊一乍。这种错误的宇宙观有两种极端表现:棒杀和捧杀。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斥之为骗局,是棒杀。不深入思辨,将所有高大上的概念统统往元宇宙的筐里装,从而模糊了方向、失去了焦点,是捧杀。“割韭菜”为人深恶痛绝, 就把元宇宙贬为“割韭菜”的工具;量子纠缠足够烧脑,就用量子纠缠解说元宇宙,这都是形而上学观念的表现。秉持这种观点,即便是善意批评,都不可取。

另一种宇宙观,是辩证系统观。即从系统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是非线性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外贤达莫不秉持这种宇宙观。辩证系统观是中国古老的整体论与西方一般系统思想融合升华的产物。“系统”的简洁定义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提出: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科学家们发现,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亚原子粒子作为孤立的实体不具有任何意义,它们只能被理解为各种观察和测量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或关联。关于系统的认知和量子世界的实践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构成系统整体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是破解系统的密钥。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关键特性一定出自整体。换句话说,但凡可以成为系统的,至少含有任何组成部分都不具备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来自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如果系统在实体上或理论上被分割成孤立的单元,这些特征将不复存在。虽然我们在任何系统中,都可以辨别出各种独立的组成单元,但这些单元都不是孤立的。

因此,应该从整体上分析元宇宙基本构成要素,提炼其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基础法则,识别超越其任何组成部分的共同特征,而不是割裂地、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元宇宙某个组成部分。这才是正确认识元宇宙的第一步。

元宇宙的六个基本特征

从微观层面来看,元宇宙改变了每个人的最基础行为,从而在宏观上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态。

元宇宙时代,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临场感、体验式、演习式的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虚拟的体验,可以带给人们真实的知识和技能。这将引发教育行业的大变革,甚至是所有行业、所有需要人们学习的领域都将发生变化。按照圣地亚哥学派的观点,认知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认知的过程涉及感知、情感和行为,即整个生命过程;对人类而言,还包括语言、概念思维及意识的其他方面。这就是元宇宙的第一个特征:亦真亦幻的体验。

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图形界面取代了命令行,人们不需要记住各种各样的操作指令,使用鼠标、键盘就可以操控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流行,始于多点触控技术,人们指指点点就可以获得各类信息,操作进一步简化,无论白发垂髫皆可操作自如。元宇宙时代,人们动动嘴就可以了,而且是跟栩栩如生的数字人对话,数字人会替我们完成曾经需要手机来完成的事情。这体现了元宇宙的第二个特征:自然而然的交流。

人类创造与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业时代,从设计到生产、生产到消费有很长的周期,产品的门类不同,涉及的材料、工艺、流程也完全不同。在数字世界中,设计就是生产,产品就是商品,从此可以摆脱物理法则、工艺材料的限制,把人类创造的天性发挥到极致,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这种极高自由度的表达,甚至可以轻松重现每个人的梦境,由此衍生出的创作者经济会重塑整个产业生态。一项技术如果只和人们的吃喝玩乐相关,恐怕难言伟大,但如果全面进入创造生产环节,帮助人类改造世界,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必将彪炳史册。这是元宇宙的第三个特征:自由自在的创造。

人类交易的方式和过去有了显著不同。交易是经济的最基础行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购物是大型电商平台。在元宇宙中,商品和场景高度相关:娱乐场景,美酒、美食萦绕左右;会议场景,图书、期刊漂浮空中。人们所处之地,即商品展示之所,购买过程异常简单,轻触商品就可完成。信用卡、银行账户不再重要,数字货币将成为主要支付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两清,实时结算。对金融行业来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此衍生出庞大的元宇宙经济体系,该体系的经济原理和传统经济学有所不同:不存在供给问题,完全是需求问题,尤其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不能用人类劳动来衡量商品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认同度。这体现了元宇宙的第四个特征:随时随地的交易。

人类赖以生存的时空和过去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物理时空是牛顿的、是爱因斯坦的、是量子的,从牛顿的绝对时空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再到量子概率时空,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进步。物理时空遵循物理法则。数字时空则不同,它既不是牛顿时空、爱因斯坦时空,也不是量子时空;它又可以是牛顿时空、爱因斯坦时空,或量子时空。数字时空是程序定义的,是人为设定的。每个人可以定制自己的时空,创造自己的“泡泡”元宇宙。元宇宙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三种。数字孪生是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一一映射,两者100%相同;数字原生是可以和物理空间完全不同,两者的相似度可以达到0%;虚实共生则是物理空间和元宇宙空间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元宇宙的第五个特征:亦虚亦实的场景。

物理世界中时空不可分割,但在元宇宙中,时间和空间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融合存在,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如同照片可以记录人们的美好瞬间,在元宇宙中,人们生活的片段也可以记录下来永远存在。元宇宙记录的生活片段,人们可以参与其中,与之对话、交流,就像回到了过去的时光里。时间捉摸不定,曾迷惑了奥古斯丁,误导了牛顿,启发了爱因斯坦,困扰了海德格尔。时间是“事物”发生的先后次序,不是独立的存在;但在元宇宙中,时间可以被压缩、拉长,在事物发生的次序中可以插入其他的事件,甚至许多事情被压缩在同一个时刻进行。元宇宙既可以把刹那变成永恒,也可以把永恒化为一瞬。这就是元宇宙的第六个特征:似有似无的时间。

亦真亦幻的体验、自然而然的交流、自由自在的创造、随时随地的交易、亦虚亦实的场景、似有似无的时间,这既刻画了人类基础行为的改变,又是元宇宙的整体特征。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出发,判断哪些技术最具发展前景、哪些公司最有发展潜力、哪些行业可能即将兴起,进一步引申,则涉及治理体系、经济体系、科技体系、意识体系等的变化。

元宇宙超越了民族、国家,甚至宗教,在元宇宙中谈论治理、经济、科技、意识显然具有全球意义。

元宇宙的两个构成要素

研究元宇宙,就要追问其基本构成要素。剥去堆叠的浮华外表,把所有能删减的统统删除,最终剩下了两个要素。正是这两个要素的互动、化合、融合,组成了奇幻瑰丽的元宇宙。这两个要素是:数和人。

数分0和1,人分后人和数字人。

和1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万物。人类制定编码规则,规定0和1的不同排列组合代表某类事物。编码或程序,无非是0和1的排列组合和先后次序。因此,0和1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人类的思维体现于编码或程序中:赋予0和1意义,让数字世界变动不息、生生不息。

程序和数字,一动一静,变化无穷,衍生出一个“数字智能体”。如果我们在与这个数字智能体交流的过程中无法判断它是不是程序,那么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智能。这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当我们给这个数字智能体赋予人类优雅美丽的外貌时,一个新物种——数字人产生了。

从根本上说,到目前阶段,数字人还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如果有一天,数字人从海量数据中自主生成一个新编码、新程序,那么从此就开启了独立演化之路。

埃隆·马斯克对此深表悲观。他曾联合霍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如果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务必提前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否则人类将因此灭绝。

脑机接口研究是人类应对人工智能潜在威胁的方法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将大脑与数字世界直接联通,从而将人工智能的能力赋予人类。人工智能与人一并进化,从此展开激烈的竞争。从数字到数字人,从人类到后人类,元宇宙中人类和数字人的进化之争将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数和人两个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元宇宙万物。编码后的数字排列组合,就是数据。数据+自动化的程序,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叠加人类形象,就是数字人。数字人叠加外骨骼,就是机器人。再进一步给机器人穿上人类的皮肤,就是仿生机器人。随着人类和数据融合的程度加深,脑机接口会深刻改变人类操控数字世界的能力。当人工智能变成一个个接入人类大脑的芯片,一个新的超人物种就此诞生。

从社会层面看,自然人、数字人、机器人、大脑升级的自然人、外貌升级的数字人,构成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我们且称它为虚拟社会。

数据+程序构成的数字世界,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客观还是主观。所有编码都是人类制定的,所有程序都是人类编写的,这个数字世界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精神世界。

也就是说,数字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具备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因此,它们一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数字世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具象化,具象化的数字世界又重塑人类精神世界。人类意识之谜,或许将在元宇宙的演化过程中得以破解。

元宇宙运行的三个根本法则

识别出元宇宙的两个基本要素后,元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决定数字排列组合规律的是数学,反映人类精神活动的是心理学,规范人与人、人与数字人之间总关系的是伦理学。数学、心理学、伦理学,就是构建元宇宙的根本法则,也是研究元宇宙全球治理机制、元宇宙经济规律、元宇宙安全体系必须遵从的依据。

元宇宙只遵循数学法则,所有物理法则在元宇宙中都不存在,那么,大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用“亦虚亦实”“似有似无”来概括元宇宙的时空特征。当然,也可以用量子理论来描绘元宇宙,或者不用量子理论未尝不可。采用何种规律来建设元宇宙,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或者说取决于人类要达成的目标。这就给了人类科学研究极高的自由度,只要算力允许、只要给出数学模型,元宇宙就能“生”出全新的“宇宙”。人类在元宇宙中,可以任意修改宇宙常数,譬如小说《三体》中,科技高度发达的三体人改变了宇宙背景辐射,向人类示威。在元宇宙中,改变宇宙背景辐射又有何难?甚至连普朗克常数都可以试着改改。

因此,从整体上描述元宇宙不能套用任何物理法则。套用物理法则,就“着相”了,从而偏离了本质。当然,利用元宇宙模拟某个物理规律、构建数字孪生世界,不仅完全可以,而且是改造物理世界所必需的。这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类范式:计算机仿真。

到目前为止,对于人类的心理,还没有数学工具可以描述,只能用统计方法做一些归类分析。数学遇到心理,是无效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编写某些代码?如果说,写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广泛传播的计算机病毒Elk Cloner的美国人——里奇·斯克伦塔(Rich Skrenta),是出于恶作剧,想炫耀自己的汇编语言技能,那么,开发出诱导孩子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游戏《蓝鲸》的人,其内心的阴暗恐怕是有缘由的。人类社会如果不能对心理机制深入研究,恐怕就很难消除类似《蓝鲸》的社会“毒瘤”。

人类在元宇宙中做到了自由自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更直观、容易的表达能力,甚至达到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的境地。那么,人类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摆脱物理法则后,应该遵循什么?这是非常严肃的话题。至少,在这个领域里可以看到人类的局限:尽管摆脱了物理法则,但需要受到内心的束缚。也许,每个人都能在元宇宙中成为孙悟空,但很多孙悟空的头上都必须戴有紧箍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几千年前的训诫,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伦理。数字人出现后,我们不想做的事,可否让数字人做?数字人做了坏事,数字人的“主人”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还有类似《蓝鲸》游戏的开发者,又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

这些不是计算机的程序所能决定的,而是元宇宙时代的道德观、义利观奠定的。有些观点认为未来会产生很多“垃圾人口”,秉持这种观点的人,明显缺乏元宇宙时代的基本伦理观。

元宇宙经济体系

元宇宙中的所有物品或商品都是0和1的排列组合,没有原材料问题、没有工艺问题、没有物流问题、没有仓储问题,根本来说是没有稀缺性问题。因为从理论上看,任意商品都可以任意复制,从而商品极大丰富。

换句话说,在元宇宙经济中,不存在供给问题,只有需求问题。

供给和需求一直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由此衍生不同学派。例如,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元宇宙中,供给学派似乎没有立足之地。元宇宙的需求,确切地说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可以量化,心理需求则无法衡量。

在元宇宙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供给端,重点是如何制造稀缺性;在需求端,研究的是人们的认同机制。毕竟,元宇宙的商品价值不是由人类的一般劳动决定,而是由人们的认同决定。

从数学原理出发,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一整套完整的加密数字货币体系已形成,衍生出原生的数字经济。例如,GameFi(游戏化金融)、DeFi(分布式金融)、NFT(非同质化代币)、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组织形态。其中,NFT技术是解决数字商品稀缺性特征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形成数字市场。

当下,全球产业格局都处于大变革前夜。在产业人心思变的背景下,技术恰如其分地实现突破,从而引发资本市场的热潮,技术、产业、资本的共振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上海、北京纷纷出台政策,新一轮争夺高科技企业的大战在所难免。

谁抢占先机,谁就能汇聚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先发优势。一时间,各行各业大潮涌动,各公司纷纷卡位置、抢资源,力求争得元宇宙经济的先手。

汽车元宇宙

汽车是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消费品。

过去,汽车只是出行的工具;在元宇宙时代,汽车的作用不只是出行,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不只用来打电话一样。想想看,我们每天用手机打电话的时间有多少,用手机看视频、聊天的时间又有多少?

元宇宙的诸多特征与汽车高度吻合。譬如,亦真亦幻的沉浸式体验,汽车的封闭空间让人们自上车的那一刻起就“沉浸”其中。进一步设想,如果汽车的挡风玻璃可以变成一块电影屏幕,如果柔性屏布满车窗、天窗、立柱,那么整个汽车不就是一个360度环绕式穹顶影院?

汽车的电池与手机的电池相比,简直就是源源不断的能源,如此充沛的能源理应可以支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其绞尽脑汁把各种芯片塞入手机,不如把更强大的算力装在汽车上,手机、AR(增强现实)眼镜、智能手表等都可以借助汽车的算力变得更轻巧、更智能。如果充分借助5G或6G的通信能力,汽车也完全可以成为边缘计算的平台,成为移动的计算中心。

如果自动驾驶的进步符合大家的期望,那么人们在旅途中的枯燥时光将变成一段美好的片段,吃着火锅、唱着歌儿,目的地就到了。

元宇宙时代,汽车的形态、功能、商业模式,所有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人们不需要购买汽车,按需召唤就好。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可以召唤不同的智能汽车。如果是去上班,就召唤一辆带有办公功能的汽车,在路上就可以处理一些会议、公务;如果是短途旅行,就召唤一座360度环绕式“穹顶影院”,看一场电影,打几局游戏,目的地就到了。

汽车制造和过去有明显的不同。在计算机诞生之前,工程师需要手工画大量图纸,三维复杂架构的汽车用二维图纸画出来,工作量可想而知。计算机发明后,人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二维的电脑屏幕上用立体模型设计汽车,相比手工制图阶段前进了一大步。

波音777飞机是世界上首架彻底摆脱图纸的飞机,它借助计算机技术,甚至没有生产样机,仅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直接进入量产阶段,研发周期缩短了40%。目前,汽车制造大范围采用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设计、制造效率。

尽管计算机已有汽车的3D模型,但受限于显示技术,3D模型仍然要在二维平面上显示,人们需要拖动鼠标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的3D模型。进入元宇宙时代,这一切又一次发生变革:工程师戴上AR眼镜,汽车的3D模型就出现在眼前前,既可以随意放大、缩小,也可以随意拆解、更换零件,以观察汽车的整体性能;工程师甚至可以进入3D模型内部,如同真正进入汽车一样,以发现用户体验、需求不足的地方,随时替换和改进。

元宇宙时代,一款新的车型会在元宇宙首先生产出来给人们试开试驾,也可能还没来得及试开试驾,数字人就已驾驶这款新车型奔驰数万公里了。

当然,驾驶汽车和游戏之间的界线也变得模糊。在物理世界中积攒的里程,可以成为游戏的经验值;在游戏中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获得一次物理世界中的汽车升级服务。

汽车元宇宙并不都是赏心悦目的事情,也许一条事关隐私的医疗广告会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你的车窗上,恰巧又被同伴看到,令人尴尬。

航天元宇宙

有人曾把星辰大海和元宇宙对立起来,事实上,元宇宙最能大显身手的领域,恰恰就是航天领域。宇航员的训练、太空舱的实验、远程的保障体系,都离不开元宇宙的相关技术。航天人初闻元宇宙时都“不明觉厉”,明白以后又会长叹一口气:这事儿我们都干了很多年了!

与航天比起来,地球上的任何长途旅行都微不足道。以现在的技术,到达我们最近的邻居——火星,需要半年多时间;要到达另一个星系,就更不用提了。

漫长的旅途、封闭狭小的空间、枯燥烦闷的工作、孤独寂寞的感受,如何才能保持宇航员的身心健康?元宇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读一读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化元宇宙

名胜古迹在元宇宙中复刻,不只带来了新奇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甚至是涉及不同文明的竞争与治理。

假如在其他国家的某个元宇宙平台上有中国长城的数字孪生版本,当有人在数字长城上“乱刻乱画”,是否会影响中国长城的形象?

从这个意义讲,文化元宇宙不只涉及相关技术问题,更是国际间的文化IP产品打造问题。

教育元宇宙

元宇宙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一次巨大革命。充分利用元宇宙,可以使知识普及的广度、速度远超使用以往任何手段。身临其境的学习、边学边练的学习,在元宇宙可以完全融合,这对于偏重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学习内容尤为重要。

过去学围棋都是找更高水平的棋手切磋技艺,现在围棋高手们纷纷拜谷歌公司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为师,这个围棋领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棋力远超人类棋手。更进一步地,如果AlphaGo愿意当老师,他不仅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棋力因材施教,而且可以同时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学围棋。这相当于每个人都可以跟着顶级的名师学习。

这个名师,在元宇宙中就是一个数字人。

人们学习的过程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人学习的模板。如此往复,人类自身技能提高的速度将远超以往,那么在和数字人的进化竞赛中,人类不一定落于下风。

科普元宇宙

元宇宙用在科普上,可能没有更合适的了。从九天之远到五洋之深,从三皇五帝到民族复兴,从生命起源到基因编辑,统统都可以在元宇宙中“重现”。

元宇宙不仅可以展示科学的现象,还可以更直观地揭示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元宇宙既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实际操练,如到地心岩浆走一遭、到太阳系边缘看一看;又可以让家长放心,孩子在整个操练过程中没有任何危险。

过去,理解月全食、月环食全凭想象,在脑海中模拟地球、月亮、太阳的运行轨道。现在,在元宇宙中这些就非常简单了,孩子们甚至可以亲手推动地球和月球的旋转,制造月全食、月环食。

艺术元宇宙

艺术之于元宇宙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可以断言,元宇宙就是艺术的元宇宙,没有艺术就不会有元宇宙。

在想象力环节,艺术和元宇宙完全是相通的。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艺术,没有想象力同样不会有元宇宙。NFT只是元宇宙中艺术确权的一种形式,元宇宙中的艺术无处不在。

元宇宙给了艺术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物理世界中,尽管艺术家巧夺天工,但创作仍受物理条件的限制;元宇宙中,艺术家可以摆脱所有物理法则,尽情享受思想展现。元宇宙超越了之前所有的艺术载体。

元宇宙赋予艺术前所未有的产业空间。元宇宙中,设计即生产,作品即商品。更进一步,元宇宙的设计,通过3D打印等柔性生产技术,可以迅速在物理世界投产,形成虚实联动的创作链条。所有与消费有关的行业,其价值中枢毫无疑问地向设计环节迁移,决定消费品成败的唯一因素是设计所体现的思想、观念能否为大众接受。

元宇宙将是设计驱动的元宇宙,造梦师将成为令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新岗位。成为造梦师,是元宇宙带给设计师的最大机会。

城市元宇宙

从智慧城市到数字城市,到数字孪生城市,再到城市元宇宙,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是数字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日益深化。

在城市元宇宙建设中,不得不提韩国首尔。2021年9月15日—17日,首尔市政厅举行有关公共安全的元宇宙活动。2021年11月,首尔市政府宣布,将打造“元宇宙平台”,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其具体举措包括:到2023年,建成“元宇宙120中心”,处理首尔目前运营中的商业服务和咨询;建成“元宇宙市长室”,确保民意听取渠道多样化,提高沟通效率;建成“元宇宙智能工作平台”,弱化时空对市政工作的限制,由数字公务员为市民提供更专业、高效和智能的服务;建成“元宇宙虚拟观光特区”,首尔的各大旅游景点(如光华门广场、德寿宫等)均被数字孪生,打造“元宇宙观光首尔”,此外,推动首尔博物馆、美术馆等景点的虚拟旅游,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

医疗元宇宙

元宇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空间广阔。

在手术中,躲避穿越错综复杂的人体结构定位病灶是一大难关,如果在术前有一个逼真的模拟教学,或在术中有精确地引导,那就能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利用360°XR(扩展现实)可视化技术,患者和外科医生可以获得沉浸式由内而外的解剖结构视图,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位置。这样,从患者参与、手术计划、医生跨学科合作到进入手术室手术,元宇宙对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提供了帮助。

体育元宇宙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健儿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骄人成绩背后,元宇宙相关技术功不可没。

例如,钢架雪山训练系统1∶1还原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模型,运动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训练次数、提高对赛道的熟悉度,从而形成肌肉记忆。再如,在雪车训练系统中,运动员的各项数据能实时反馈到监控平台,教练员可以根据些数据对运动员的发力时间、大小进行评判,从而为运动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健身环大冒险是一款健身和游戏结合得相对完美的产品。玩家手持健身环,做一些根据其健身需求(减肥或塑形)自动设计的动作,再根据这些动作匹配有趣、冒险的游戏场景。这样,健身和游戏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健身器材中使用最多的是跑步机。如果健身者头戴VR眼镜,在自家的室内跑步机上,也可以根据其跑步的速度、坡度匹配不同的环境(如森林、海边等)体验,甚至加入社交元素,实现与其在公园跑步同样的效果。

旅游元宇宙

对于旅游元宇宙而言,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物理世界中的著名景点搬迁到数字世界,建立精致的三维模型,那是远远不够的。

元宇宙一定是人的元宇宙,旅游元宇宙的核心一定是要给游客带来超乎寻常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数字世界中的游玩项目和物理世界中的景点应高度协同,这才是旅游元宇宙发展的方向。旅游的意义不只在于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更在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抽离,到陌生的环境中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才是旅游的意义所在。

从“剧本杀”中可以隐约看到旅游元宇宙的未来。玩家穿越到某个场景,设定身份角色,完成指定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面临重重挑战。

现实中的旅游景点在旅游元宇宙中将变成游戏的现场版。去某地旅游是游戏提前设定的任务,游戏的场景和现实的景点,既有相似性,又有延续性。未来的旅游,一定是打破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边界的,在物理世界中继续游戏,在游戏中到达物理世界。

消费元宇宙

像京东、淘宝这类零售电商还会在元宇宙中存在吗?零售永远存在,但平面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电商企业未必能在元宇宙中持续辉煌。

在元宇宙中,销售的核心能力在于构建引人入胜的“场景”,与场景贴合的商品才能有销售额。

元宇宙中的商品,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数字商品,尽管这些数字商品可以和实物结合,但更多情况下数字商品的消费是在元宇宙中完成的;另一类是实物商品,虽然在元宇宙中销售,但需要物理世界的物流配送,消费过程也在物理世界中完成。在元宇宙中,无论哪种商品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形式,那就是立体空间中充满商品。

电影《黑客帝国》中的一个镜头,男女主角进入“Matrix”(母体)的数字世界时手中空无一物,在说了一句我们需要“枪”后,面前瞬间出现一望无际的货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任其挑选。

在元宇宙的空间中,商家可以根据需要“陈列”任何商品。哪些商品上架是最考验商家的问题,答案是随需而变、因地制宜。

谁会成为元宇宙的零售巨头?有两类企业有巨大的潜力:一类是游戏厂商,游戏公司具有无与伦比的场景构建能力和刺激购买的能力,目前游戏中植入商品已司空见惯,但这不足以使它们成为零售巨头,只有构建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景”时零售巨头的轮廓才会逐渐清晰;另一类是虚拟地产商,即运营元宇宙空间的企业,毕竟任何场景都需要“空间”载体,虚拟地产商与传统地产商有本质的差别,虚拟地产商有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能力。

谁能成为元宇宙的零售巨头,目前还没有答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浮出水面。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上海财经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