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位联合国尤利西斯奖得主保继刚教授在“浙”开讲:乡村旅游,有为也有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3-12-05 10:10 浏览量: 3817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央1号文件多次将乡村休闲旅游视为乡村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近几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世界旅游联盟、教育部、2021年全国高考题、CCTV新闻频道《新闻调查》等纷纷对保继刚教授团队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报道。

究竟是什么样的旅游研究与实践,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呢?

近日,浙大MBA“惟学无界-智享文旅”系列讲座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得主保继刚教授,围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应天煜老师主持,浙江大学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学术主任吴茂英老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林珊珊、王亮、叶顺、王龙杰等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讲座活动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谢小云教授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老师们从学科发展层面与保继刚教授做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保继刚

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 (2004-2018) ,现任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获第16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倡导并主持推动了“阿者科计划”。长期致力于乡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研究,是中国旅游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先锋,首位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的中国大陆学者,该奖项被誉为旅游学界的“诺贝尔奖”,由他主持推动的“阿者科计划”,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世界旅游联盟“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

01“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全球化和产业分工,不断蚕食着地方空间,将空间功能从系统分解为细碎的功能组合,引发了空间功能失调。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放缓,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批判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不断重塑着发展理念。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的乡村发展在短暂的失语之后,开始迈向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也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在回顾了浙江、广东和云南等地乡村产业的演变过程之后,保教授提出在土地资源有限、环保力度加大、制造业技术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劳动力资源短缺的乡村地区逐渐丧失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同时,在以产业分工为核心的全球化进程中,产业和人口的流动剥夺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边缘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的机会,相比之下旅游业反而更具优势。保教授的一番话,让文旅方向的学子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深感文旅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02“景观是值钱的”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论贡献

在理解了旅游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后,保教授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乡村地区发展旅游是否就可以减贫?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与理论对话,从一些“信得过”的文献中寻求理论支持。

保教授以龙胜梯田的案例引出对“旅游吸引物权”的探讨。1999年,保教授在桂林调研时发现,政府在平安寨的梯田景观处设置了售票亭,凭借劳动人民祖祖辈辈修建出的梯田景观吸引游客,却没有将旅游收入分给村民。一年后,平安寨农民为建小卖部而破坏梯田。三年后,农民不耕田,不放水,致使梯田景观丧失吸引力。类似的困境,也出现在2018年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守着世界上规模最为壮观的梯田景观,老百姓却依然贫穷。

乡村旅游的发展到底是为谁服务?村民能否从中获利?怎么设置制度来规范这一分配机制?这是既往研究很少探讨的问题,也是解决上述困境的关键。保教授认为还需要回到土地上来解决,土地产权安排问题才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增权面临的“元”问题。现代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将土地以及物的旅游吸引价值商品化为市场产品,旅游吸引物从而成为了一种能够产生收益的资产。2012年,保继刚团队基于在广西、云南等地乡村十余年的追踪调研,将“这种由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旅游吸引价值转化而来的土地级差收益及其权利”定义为旅游吸引物权。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制度设计和脱贫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03“有为,才有位”阿者科旅游减贫案例

阿者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越、人文风情浓厚,但深度贫困的哈尼族传统村落。2018年,保继刚团队对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35个自然村寨共5682户人家开展了入户调查,发现了梯田“空心化”和“低收益”的问题。保老师笑称当地村民是“九九六一三八部队”,因为村子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儿童,严重缺乏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遗产区的“富饶的贫困”,面对遗产区劳动力流失、管理失序、文明传承危机等诸多问题,保老师以“旅游吸引物权”为理论指引,带领师生团队在阿者科开展旅游脱贫实践,制定了“一个模式、两方参与、三个目标、四条底线”的阿者科模式。村民以旅游吸引物入股占70%,政府出资300万占30%,中山大学智力援助,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村民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为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为增强村民自主治理能力,阿者科优化社区参与制度,通过一事一议、村民大会等形式,让村民切实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共建共创中。为实现分配均衡和共同富裕,阿者科规定民居分红40%、梯田耕作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不仅每家每户都能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还将遗产保护与村民利益绑定,鼓励村民保护梯田景观和传统蘑菇房民居。

在阿者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保教授团队遇到了村民动员困难、工作环境艰苦、游客投诉、资金困难、三年疫情旅游业不景气等重重艰难险阻,他回忆道,“农民不知道旅游能干什么,当你说只要求他们保护好生活方式,保护好建筑,不要你出钱,你们可以分钱,没人相信。我们只有不断地做工作,不断地做工作,最后做通了,大家签字盖手印。”

经过保教授团队近六年的坚守和努力,阿者科已经累计分红143万元,在2023年8月的第八次分红中,实现了年均分红超过一万元的小目标。阿者科计划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不仅实现精准脱贫,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更是扶贫与扶志两手抓,培育村民们的基本工作技能,成立乡村图书室、设立教育奖励金,鼓励哈尼儿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阿者科计划的成果,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旅游业蕴含的巨大力量,并深深地感动于一个学者的无私和无畏,全场多次自发鼓掌,向保教授表达由衷地敬意。

在分享了阿者科的案例之后,保教授将实践与理论对话,回归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论探讨,他指出,产权制度的特殊性在中国是特别重要的,由于其特殊性,旅游减贫在中国的实践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高校是需要有所作为的,旅游学科“有为”才“有位”。代表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产业会日益发达,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做事,提高旅游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旅游学科就会有发展未来。最后,保教授鼓励求是学子,发挥好旅游这一应用型学科的作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深入浅出的讲座,充分展现了旅游研究的魅力,也展现了旅游学者服务全球发展问题的立场与力量。

活动的最后吴茂英老师向保教授赠送一枚凝聚了花丝镶嵌和珐琅两项国家级非遗工艺、象征文旅人对文化和旅游热爱与追求的项目专属徽章,致敬保教授和他的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

师生感言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 林珊珊老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保教授的讲座听完仍意犹未尽,他时刻保持初衷,践行学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乡村振兴作出无私贡献,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理论与实践并重,完美结合,向保老师学习!

2023级 吴映雪:

站在理论高度,解决实际乡村问题。保教授从原因、理论、现实和个人实践分享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整个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保教授作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教授进行阿者科计划的初衷:自己走出来了,也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我想这也是做研究的意义: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次上保教授的课依旧感到非常亲切。

2023级 张鑫源:

保继刚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案例生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生动的比喻、贴切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将复杂的学术理论娓娓道来,使得讲座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盛宴,更是激发了普通听众对现实问题和理论的思考。这次讲座不仅为我打开了学术的大门,也激发了我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浓厚兴趣。

2022级 杨鑫华:

今天在保继刚教授的分享中,我不仅收获了理论的知识,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学者的担当、坚守与大爱的精神。我非常敬佩保继刚教授,在“旅游吸引物权”理论被质疑时,没有过多资源支持时,通过坚定的扎根一线,一次次的走访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消除质疑,探索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为,才有位”,而我们作为浙大管院人,不论是在科研学习中还是在未来工作中,都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胜于言,实干兴邦。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浙大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