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智慧云享 l 风电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22-04-27 15:37 浏览量: 1514

2020年,我国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了能源行业的热议。碳中和是关系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更事关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

4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办的“PAP智慧云享”系列活动迎来第十三期精彩讲座。本期主讲人为人大1999级MBA校友、世界风能协会(WWEA)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秦海岩,主题为《碳中和与风电产业发展》。

秦海岩校友以我国建立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的重大国家战略意义为引领,强调了风电产业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的主力军作用,不仅为线上师生详细介绍了风电产业目前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还带领大家共同展望了我国风电产业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1

风电产业技术发展迅猛

秦海岩校友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历程。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截至2021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757万千瓦,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3.3亿千瓦;2021年6月,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建成,中国成为目前世界风电装机最大国;截止至2021年底,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经超过2639万千瓦,同比增长149%,这也使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

从资源量上看,我国陆上14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1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资源量并不存在“天花板”。在技术层面,我国已经具有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丰富的机型能够很好地满足低风速、高海拔、低温、高温等各种环境和风况条件的开发需求。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一条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成熟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秦海岩校友强调,我国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就成本而言,在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的双重促进下,中国风电度电成本十年下降约50%,风电已经成为技术成熟、成本优势明显的电力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风电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新机遇

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期,海上风电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秦海岩校友提到,目前中国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超过22亿千瓦,2022年预计海上风电开工规模可突破1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规划新增容量约5000万千瓦。“目前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并将逐步向深远海发展。漂浮式基础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并将遵循技术竞赛、降低成本、产业化的商业化路径持续发展”。

3

风电产业与乡村振兴“共赢”

风电产业不仅产生大量零碳清洁能源,还可以通过新能源在乡村的落地,带来风电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共赢”。在各种发电形式中,风电是最节地的发电技术,接近“零用地”。在农田上安装风电机组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农业设施用地,在不改变用途、不影响功能、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安装风电机组。同时,风电项目还将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结合,风电让乡村更美丽、更富裕。风电项目不仅具有经济与环境效益,而且具备产业溢出效应,可带动当地服务业协同发展。

秦海岩校友谈到,推动乡村振兴与风电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为风电产业打开一个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是未来保障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基石,也是全国“一盘棋”落实双碳目标的客观需要,“在乡村地区发展风电产业,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百余名人大师生在线上认真聆听了秦海岩校友的讲座,并在精彩生动的内容中领略了最前沿的风电产业资讯。针对评论区的踊跃提问和留言,秦海岩校友也进行了耐心解答和交流。

碳中和、碳达峰是一场围绕产业技术的创新竞赛,是一场重塑发展模式的国际竞争,是一场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的大国博弈,而风电是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必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文字:2021级IMBA 吴凡

编辑:MBA项目中心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