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MBA》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24-01-30 10:45 播放次数: 3040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自1950年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崭新的征程而诞生,岁月流转,商学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不仅孕育了无数商界英才,更以其“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国际视野,成为中国商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 


走过八十载春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始终牢记使命,凝练智慧,披荆斩棘,成就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在浪潮激荡的知识经济时代,商学院早已不再只是一所简单的学术机构,更是一个汇聚创新思维与战略眼光的发展高地。它以卓越的教育品质和国际合作平台,成就一段段饱含智慧与热情的华彩篇章,为中国乃至世界商界的繁荣与进步,持续注入源源不竭的力量。


本期《对话中国MBA》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详解人大商学院在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技术变革的最新趋势下提出的“建构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促进数字时代的管理理论创新,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宏伟愿景。


以三角形战略

勾勒未来发展新蓝图

MBAChina: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有哪些新措施和新理念?

易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创立于1937年,历史悠久,声誉卓著,肩负着国家复兴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扎根于中国的本土实践,致力于服务中国本土的经济管理,赋能企业发展。近年来,学院结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全球发展趋势,重新构建了商学院发展战略,即“三角形战略”,也称之为“三条腿战略”。


第一,建构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这是总书记在2022年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全国教育界的高校学者提出的重要历史命题,也是人大商学院顺应时代发展、回应国际期待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需要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中国广大的、丰富的、成功的实践经验,给世界提供了非常鲜活的素材和非常典型的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方案,为了扩大影响,就需要学界对这些中国素材和中国方案做出提炼,发挥它们在这个世界知识版图当中的所应起到的作用和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建构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就有更丰厚的和更深刻的战略意义。


在进行企业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在过去经济平稳上升的时期,传统西方的严苛的制度管理学对很多企业的管理和效率的提升还是起到了比较长期的强支撑作用;但是当整个经济环境进入到乌卡时代,在各种因素所形成的高度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就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一个比较本质性的要求,即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实践重新思索,当传统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思维方法已经不能再提供更多的动点的情况下,企业家、管理者如何在中国的管理智库、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里面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就成为新的时代课题。所以,总书记提出来的建构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实际上也是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了管理实践的新路径和新方向。


作为商学院的管理学者,我们也在研究和思考如何去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种不确定的上升,中国式的管理思想、管理哲学,如何能够弥补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所带来的一些不足,从而形成一种中西互鉴的非常友好的管理生态。这也是我们学院未来若干年工作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焦点。


第二,促进数字时代的管理理论创新。数字时代到来的初期,市场对于数字时代带来的冲击还不是非常敏感,但是当大量企业开始被淘汰,大量员工开始失业以后,很多企业才开始引起警觉并进行被动选择,或是被迫选择数字化转型,或者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浪潮总是不知疲倦地席卷而来,当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工智能时代也已来临,去年GhatGPT大模型的推出,实际上对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冲击和它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下一步需要发力的方向就是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去顺应技术的变化,从而能够驾驭技术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能够更好地收获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这就需要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把最优的实践进行提炼,形成比较深刻的管理洞察,进一步引领实践的发展。


第三,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助力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在大国博弈的时局之下,超级企业有时候发挥的作用是超乎想象的,企业由小做大、由大做强、从0到1、从1到n的路径和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中国很多本土企业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百年企业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和公关的课题是如何能够帮助企业成长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从而跨越行业周期。人大商学院也是希望把它作为我们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比如,人民大学商学院华为六君子与华为任总共创的华为基本法,就奠定了华为成为世界最卓越企业的根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学院和管理学者如何去赋能企业经历跨行业周期的成长历程,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基于过去服务华为的这些经验,我们希望在下一步能够让我们的教授们在中国的本土企业中生根,长期伴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助力中国本土能够涌现一大批像华为这样的世界一流的企业。







以六边形人才深度积淀

开启师资管理新篇章 

MBAChina:您认为商学院中的管理学者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易院长:

老师是商学院最核心的保障和财富,如何去给学院中这么多优秀的师资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人大商学院也是做了一些系统性的研究。过去很多年,我们要求老师要具有一种短期的、导向性、可实现的目标,整体实践下来就是一种比较快速迭代的师资管理路径。但是对这种方式进行复盘之后发现,这种实质管理办法确实也有值得改进的空间,因为一位优秀老师的成长是一个长周期,就像老师能够为学院、企业家、社会能贡献的东西也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所以我们提出来师资管理模式的长期主义和六边形人才战略。其中,长期主义,就是给予老师更长周期的成长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去沉淀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六边形人才战略则是指,摒弃过去单一注重科研维度的做法,强调包括教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度管理洞察、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传承在内的六个维度。但我们所强调的“六边形人才”不是要求学者都擅长这留个方面的事情,只要他在某一个方面能做出突出贡献,就达到了优秀教师的标准。

基于长期主义和六边形人才战略的导向,人大商学院正在重塑师资管理办法和人才管理策略,从而使老师真正能够发挥各自的才华,形成这样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样的基础上,学院和学科发展的各项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同时学院这种人才战略的调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