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2万亿元减税对中国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9-03-08 09:32 浏览量: 3703

MBAChina网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细看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餐”,增值税改革无疑是其中的“主菜”,而实体经济则是这道“主菜”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万亿元减税计划的合理性有哪些,对于企业有何意义?如何让中国企业保持活力,健康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给出了解读。

◆2万亿元减税计划的合理性有哪些,对于企业有何意义?

陈玉宇:将近2万亿元的减税计划,占到中国税收的10%,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计划。我认为,这个计划是全部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的经济政策当中最大胆、最合理、也最具亮点、最会受到企业和民众欢迎的政策。

短期内经济低迷,总需求不足、企业财务状况不好,政府通过减税,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会变好,老百姓的真实购买能力会提高,这有助于促成市场的繁荣,有助于缓解经济低迷。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确实应对1994年进行的综合性税收改革、分税制改革进行重新梳理,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那一次伟大的革命性改革距离今天已经25年了,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次的减税,与其是为了应对短期经济低迷,不如说是为了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活力,所做的一个最大的结构性改革。

之前我们的税收征管效率比较低,靠人海战术、大量的税管员进行原始的征税模式。最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个人的社会经营活动都在数字经济中留有痕迹,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能较好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活动、个人收入状况等。因此,征管效率有了突飞猛进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几年虽然GDP的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稳步提升,原因也正是征管效率的加强,原来没征上来的税慢慢被不断地征上来了。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按照现在的税收体系严格地征管,即使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最良好的企业也很难吃消。

这2万亿的减税,不是简单地小恩小惠,而是对于中国最重要的一些税种、税率等会做出重大的调整。利于当前,也利于长远,让企业在一个税负更公平、征管更一视同仁的环境下进行良性的竞争。它一定会提振当前的经济信心,同时还构建了一个长期的制度环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策。

◆除减税降费外,如何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保持活力,健康发展?

陈玉宇:总理在政协会议上列举了几个数字,我国民营企业注册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加起来是9000万家,总理称之为“市场主体”。它们给市场带来活力,解决就业问题,让更多人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些不起眼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最有活力的“毛细血管”,未来很多伟大的企业可能也会从今天的小企业、民营企业当中创生而来。

从去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三大方面为中国的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保持活力,做了铺垫和奠基性的工作。

第一,从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和意识形态导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去年11月份召开的民营企业大会,针对企业家们的困扰和迷盲,中央做了新的阐释,极大地鼓励了民营企业的信心。

第二,从财税政策等多方面给企业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尊重市场规律。每年有大量的小微企业被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在死去,经济的活力就在这种竞争、生生死死中被激发出来。

第三,要强调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小微企业,大企业也一样,任何一个企业和行业都有生命周期。要通过良好的市场竞争,让优秀的企业留下来,让不优秀的企业明智地退出这个行业,释放出资源到另外的产业去。也就是说中国的《破产法》要让很多企业能够顺利地破产、顺利关闭。但现在有些企业却死不起,不让死,出现了所谓的“僵尸企业”,这对经济活动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总结一下,一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来源有三个:已有的企业在竞争中壮大,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配置效率;新创立的企业带着新技术,投资于新行业,起步就有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行业里,低效率的企业被公平竞争打垮,被兼并,也能间接提升整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三大源泉当中,相比现有的企业升级换代,新生企业和让低效率的企业退出是更重要的渠道,这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

陈玉宇,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并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生产率、人力资本和增长、健康和污染、行为经济学与劳动市场、收入分配、地区差异等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等国际学术杂志。曾获得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厉以宁研究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多次获得光华管理学院教学优秀奖。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