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张邦鑫访谈记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18-11-14 11:28 浏览量: 4167

与中国另一家声名显赫的教育巨头新东方相比,好未来的成长之路似乎缺少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更多耐人寻味之处。

缘起要追溯至2002年,当时,张邦鑫(EMBA 2007)正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博连读,为缓解经济压力,他寻了多份兼职,其中一份是家教。在他的辅导下,那个孩子从中等成绩变成了“连续三次数学考试都得100分”,通过口碑效应,他的学生增加到了20个人。

收到一万多元学费,张邦鑫有些忐忑,他对家长说:“您可以旁听,如果不满意随时退费。”后来,允许家长旁听、随时退费的传统就在学而思(好未来前身)保留了下来。

他将孩子们分成两个班,收入没有增加,工作量却加倍了。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们教得更好。这是学而思小班教学的由来。

家教市场越发红火,2003年8月,张邦鑫和同学一起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办课外辅导班。辅导机构成立后,第一期开了四个教学点,因为担心服务跟不上,第二期他果断关掉了两个教学点,并大力完善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由于缺乏资源和人脉,学而思自创立之初就开创性地招聘211、985高校应届生作为教师储备,除了对能力进行严格筛选,“价值观”也是同样重要的衡量因素。

“从茫茫人海中选出最优秀、最匹配的人形成合力,排除那些和你气场不合、不匹配的人,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存在。”后来,他更加坚定地说,“你的价值观就是你的商业模式。”

张邦鑫说,第一次从佛经中听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这句话时,内心深受震动。芸芸众生都在畏惧坏的结果,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害怕坏的原因。他回顾一路走来的种种,又觉得信服,开始时只是听凭良知、直面现实,但时间会捕捉到那些大智若愚的坚持、那些一闪而过的软弱,然后用精妙的算法,告诉你一个答案。

在当代中国,无数创业者在苦苦寻找风口和捷径,而好未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从未选择狂飙突进的道路,长期坚持管理增长。2010年,学而思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时年张邦鑫不过30岁,距离他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毕业仅过去了一年。

在一张流传不广的登陆纽交所的照片中,被闪光灯和人群簇拥的张邦鑫有一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内敛,相较于身边人畅快的笑容,他只是颌首微笑。显然,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卸下重担的时刻,反而要打起更多精神与资本带来的扩张欲望相博弈。

2013年8月,学而思正式更名好未来,定位于“一家用科技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转型传统教育与线上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历经五年探索,好未来又将目光从校外投向了校内,走上了公办、民办相融合的道路。

2018年8月,上海市教委与好未来签署“教育信息化2.0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签约仪式上,张邦鑫公布了好未来的新定义,“一个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课外辅导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公办教育,助力民办教育,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

正如张邦鑫所欣赏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所说,“长远思考,才能做成不可能之事。”这次转型也融合着好未来对现实的洞察和对未来的思考,无疑是一种远见。或许,这也折射出好未来的成功之道——用倒逼的方式推促自己精进。正如张邦鑫所相信的,“长期坚持做正确的事,才能获得时间的复利。”

阅读以下访谈实录,了解张邦鑫校友对于未来教育模式、人工智能和社会责任的更多洞见。

《TheLINK》:好未来为什么会选择与上海这座城市来开启“教育信息化2.0建设”战略合作?围绕这一合作,好未来会推行哪些新举措?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高地,上海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国内始终保持领先位置。在2009、2012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一旦上海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必将对全国的教育改革起引领作用,上海也在积极联动多方力量推动这场教育变革的发生。在此契机下,我们与上海市教委通过深入广泛的沟通,达成了战略合作。

围绕这一战略合作,我们将更多地聚焦校内和课堂,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助力上海市教委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和战略研发,从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常态化建设。

具体来说,好未来与上海市教委将在两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一是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携手上海联通成立未来学校,以“发掘潜质、激发兴趣、指导学习、成就价值”为培养目标。二是共同构建一个教育的“大脑”,让教师在生物计算中达到极致,让机器在智能计算中达到极致,从而实现教师和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

《TheLINK》:好未来员工逾三万人,企业规模如此庞大,您怎样通过内部管理去确保教育服务的高品质?您非常强调企业的价值观,那么当一家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趋同的时候,怎样才能持续推动创新?

好未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务实”,落实到具体业务中可以概括为五句话: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做到比说到更重要;数据比经验更重要。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覆盖用户越来越多,只有一如既往地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才能保证长期稳健发展,否则越大越危险。这要求我们必须克制欲望,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层层分解,踏踏实实做好教育。

好未来是一家靠价值观驱动的公司,创新是我们的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生存下来的原因。对于创新,好未来内部流传着四句话:不怕做不到,只怕看不到(要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不怕看不到,只怕看不懂(要虚怀若谷,保持空杯心态)。

拥抱失败的人才能拥抱成功。投资未来的人才能拥有未来。我们会通过开放试错、赛马机制鼓励内部创新;也会坚持长板理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业务,在组织能力不及的领域,会通过投资收购建立连接与合作。

《TheLINK》:在您眼中,未来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传统教育会被线上教育颠覆吗?

未来教育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体制内外打通、人与机器协作、教和育结合的体系,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教育要借鉴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加大科技力度;另一方面新教育模式也要学习传统教育的积累,增强教育属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人类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是不变的。所以,我不认为新教育和传统教育是对立和颠覆的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协同、融合关系。

眼下,互联网改变学习、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正在发生。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在教育中的规模化应用,知识传授将变得越来越便捷,老师可以从繁重低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精力放在育人上。在不远的未来,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将结合在一起,共同陪伴孩子们成长。

《TheLINK》:好未来投资了一些海外项目,比如“没有墙的世界大学”Minerva、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请问这些海外教育项目的理念和模式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投资Minerva和Knewton,第一诉求肯定不是利益,而是看到了教育发展不仅需要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打通,也需要中国与世界携手。Minverva作为一所开放性大学,正在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学生的课堂;如何通过多元化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全球公民素养。这个项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希望中国教育能够与世界最前沿的教育探索保持共同的步伐,把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从而帮助更多中国学生。

《TheLINK》:在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服务方面,好未来进行了哪些探索?

“人工智能+教育”本质上解决的是“老师如何更好地教、学生如何更好地学”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推动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向,好未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也针对这两个方向展开。

第一个方向是因材施教。通过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分类和识别,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匹配适合的授课老师、学习方式和相关教学资源,让个性化教育逐渐从梦想走向现实。第二个方向是有教无类。通过人工智能,让稀缺的优秀教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复制,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意义深远。

在北大学习生命科学的经历,让我知道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相比,本质上是一种机器式、相对低维的智能。这和几百年前机器的诞生是一个道理,机器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会超越人类,比如汽车比人跑得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人快,这些外在力量会为人类赋能。但人类的智慧更具创造性、体系性和多元性,且复杂程度远超机器。

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结合,或许会让人类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同情心、同理心和爱,从而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征程。

《TheLINK》: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好未来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愿景?

从学而思2008年捐建希望小学,2012年发起“同一课堂”公益支教项目,到2013年好未来公益基金成立,再到2017年“希望在线”互联网公益平台发布,好未来创始人团队捐赠10亿元教育公益基金......我们的十年公益路,是由捐钱捐物的1.0时代,到以人为载体、贡献智慧的2.0时代,再逐步过渡到依托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3.0时代。

2018年,我们决定重点扶持乡村幼儿园,目前已经捐助30所。今年7月初,我们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走访了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的6所山村幼儿园。我们旗下产品的老师们在那里上了几节示范课,孩子们特别喜欢。

其实,这些孩子的资质一点不比城市孩子差,只是缺少机会和资源。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为山村幼儿园提供支持的方向,即依托好未来的学前教育体系、双师课堂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出适合山村幼儿园的教学体系,同时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边远山区,让那里的孩子也能站在很高的起点上。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速度,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作为一家教育科技企业,好未来将继续用爱和科技,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一己之力。

编辑:张哲譞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