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 | 老孙走马东海岸之“一群熊孩子”

MBAChina
2017-09-01 09:58 浏览量: 2768

MBAChina网讯】MIT的官方校训是:“Mens et Manus”,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行合一”的意思。但实际上还有个“地下版”的校训在MIT学生们中间大行其道——你懂的,这就像复旦官方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但那句文艺范十足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其实更受大家欢迎。




MIT地下版的校训叫IHTFP。这一连串字母是个什么鬼?是不是有股浓浓的理工男味道?对于这个缩写的含义,最流行的说法有两个:一个是 I Hate This Fucking Place.(我恨这个鬼地方);另一个是Interesting Hacks To Fascinate People.(让人着迷的有趣恶作剧)


原来,这不过是顶级牛校的一群“熊孩子”开的玩笑。




要知道,MIT的学生可不都是《生活大爆炸》里那种呆萌呆萌的“工程师”形象,他们是一群地地道道的熊孩子,而他们最喜欢折腾的就是隔壁西北角的哈佛和自己的学校,看来每个了不起的城市都会有两所相爱相杀的高校……


MIT的学生曾很多次把哈佛大学的好几道大门焊死,或是在开学的时候涂改路标让新生走错路……他们还偷偷改过哈佛大学电子钟琴的程序,使其奏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摇滚乐。




1962年,一群MIT的“熊孩子”很好奇门口横跨查尔斯河的麻省大道桥有多长。于是,他们就抬着一个叫做Smoots的兄弟,硬是用他的身体作为单位丈量了整个桥的长度,最后很严谨地得出结论说:整个桥的长度是364.4个Smoots身高,并且,正负误差是一只Smoots的耳朵!


够二的吧?然而更疯的是校方还立了一块碑纪念这件事情,最后,这位Smoots兄弟进了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专门负责标准的建立!




而最著名的一次“恶搞”发生在1982年,哈佛主场与耶鲁举行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橄榄球对抗赛。正当赛场上拼得热火朝天,球场中央突然冒出一个小黑球,上面写着MIT的字样,并且越涨越大,最后嘭地一声爆炸,全场黑烟弥漫,让主场作战的哈佛极为难堪。当天《波士顿环球报》的新闻如此报道:“今天这场比赛的胜利者既不是哈佛也不是耶鲁,而是麻省理工。”


2006年,MIT的学生利用春假跑到加州,骗过保安,偷走了加州理工的镇校之宝、一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炮。


加州理工和波士顿距离4800公里,开车要七天。“坚忍不拔”的MIT学生们愣是拖着这门重达两吨的大炮在高速上走了七天,历尽千辛万苦把大炮运回了麻省理工的校园,并且给大炮套上了一枚特制的MIT戒指。直到网上传出来一大群MIT女生穿着比基尼和大炮合影的照片,加州理工才发现宝贝被“偷”了。


至于半夜把卡车、飞机、校园警车一一弄到教学主楼楼顶,把一栋楼的墙面做成俄罗斯方块的LED灯光墙,用机器人水枪瞄准教授的头像开枪射击,把某所学校引以为傲的一门大炮神不知鬼不觉偷走放到千里之外这些事,早已经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传奇”。




不过,面对这帮“惊世骇俗”的熊孩子,作为“大家长”的MIT似乎并不怎么为此头疼——相反,他们甚至有点喜闻乐见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熊孩子”更多的“破坏力”体现在各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奇思妙想上,而这种“Out of the box”的做法恰恰成为连接科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重要桥梁。


所以,当布鲁克斯教授发现学生恶作剧用水枪射击他的头像的时候,他告诉大家有本事设计机器人向他本人射击,并提供奖金。最后得奖的两位同学和他本人于1990年共同成立了一家在今天如日中天的企业——iRobot。




中国人讲“不破不立”,打破边界、敢于跨界,往往能创造出全新的事物,开拓出全新的领域。MIT的学生也和他们的老师一样,不执着于一个专业,总在不断进行跨学科创新尝试,其直接结果就是自主创业的繁荣。


MIT的学生创业体现出“年轻化”、“多次性”和“MBA挑大梁”的特色,集中在电子、软件、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目前创业的生力军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论失败成功大都会多次创业。据统计,仅在读MBA学生中就有12%开始了创业,而这个数字在国内*商学院恐怕没有超过5%的。


从MIT的“熊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启示:创业不应该是解决就业的第二出口,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APP设计,不应该是幻想发财的春秋大梦,不应该是各类资本的击鼓传花。




创业,当以创新为本,建立在持续研发、大量投入、风险承担、制度保障基础上,将创新活动与市场推动、资金扶持、快速迭代、精益发展特征下的创业活动双向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把知识当作一种公众福利惠及天下”。


事实证明,牛校的“熊孩子”们其实是顶尖的“牛娃”。和中国那些上奥数背单词的“牛娃”不同,他们不是“牛”在超高的智商,超强的记忆力,而是“牛”在对于创新的热情、主动探索和尝试的愿望。他们被鼓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与实践、社会连接,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有时候,“熊孩子”的“恶搞”或许隐藏着令人惊喜的创新潜力,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来保护,一起来激发。




- 作者简介 -


- 孙金云 -


孙金云博士,专长于企业战略、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研究,教授复旦EMBA 《战略管理》课程。十余年来,他带领复旦管理咨询公司团队,服务了包括欧莱雅(中国)、E-bay、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麦当劳等200多家企业组织,是中国较早期介入管理咨询行业的实践者。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MBA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