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关注 | 齐柏林导演:你有没有试过,从飞鸟的角度感受地球之殇?

MBAChina
2017-06-13 15:41 浏览量: 3061

MBAChina网讯】6月10日上午11时许,一架执行航拍任务的直升机在台湾花莲坠毁,机上三人全部罹难。经确认,三人分别为导演齐柏林和助手,以及飞行员张志光。当时齐导正在拍摄《看见台湾2》,而在8日刚刚进行了开机仪式。


2016年7月2日,齐柏林导演曾站在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的讲台上,为复旦EMBA校友们分享了他的故事,而今,斯人已去。让我们再度聆听齐导关于台湾,关于天空,关于“看见”的故事——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样的台湾,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有着二十多年航空摄影经历的齐柏林,用独特的镜头表达了他对台湾的热爱与反思。


2013年,齐柏林历时三年、耗资9000万新台币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荣获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它是中国台湾首部航拍纪录片,以宏阔的视野真实展现了宝岛台湾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象。上映后,创造了2亿新台币的票房纪录,成为当年台湾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


“看见”,对于齐柏林而言是一个充满意味的词。在2016复旦大学人文盛典上,他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拍摄经历,以及“看见”的风景。



齐柏林:台湾著名空中摄影师,第5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


非常高兴来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台湾的拍摄经历。空中摄影,大陆叫做航拍,近几年成为非常重要的拍摄模式。我从事空中摄影二十多年,从2009年开始拍摄《看见台湾》,影片于2013年上映。今天,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看见”台湾的美丽与哀愁


《看见台湾》是两岸三地华人第一部、完全采用飞行拍摄的纪录片。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呢?这与我之前的摄影生涯、工作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我以前是一名平面摄影师,专门从事航拍工作。一开始是商业目的,后来帮政府拍摄一些施政的影像。在我用空中摄影记录台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想法,想把台湾的美透过镜头记录下来,让全世界都看到。


台湾有2300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北中南部,大城市非常拥挤。由于缺乏天然资源,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生存,早年台湾选择了容易赚钱的石化重工业,这些工业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我在航空拍摄的过程中,每次看到这些被破坏的自然景象都会心痛。过去贫困时不了解这些产业会带来什么负面伤害,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空气质量等等,才发现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人类为此付出了多么沉痛的代价。




台湾是一个地质比较年轻的岛屿,水土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台湾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地震、台风等极端气候的地区。当台风暴雨来临时,山陵土地很容易被破坏,而这些地区偏偏又是我们种植高山茶叶、蔬果等作物的区域。从我航拍的阿里山公路的图片上可以看出,由于水土流失等问题,阿里山的公路变得柔肠寸断,经常会发生意外事故。


2009年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之前,台湾中央山脉的最南端,平东地区是一片青翠的山林。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时,该地区有3千毫米的降雨量,超过台湾一年的平均降雨量。山岭土地没有办法承载这么大的强降雨,造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


我在台湾办过很多次摄影展,还在各地从事演讲,就是希望提醒大家能够正视环境变迁这个议题。在2009年莫拉克台风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希望透过真实的影像,让大家关注我们的环境问题,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希望更多人“看见”


从我的想法到最终实现,这中间充满着种种困难。首先,航拍的图片可以非常清晰,但要拍摄一部动态影片,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时还没有如今流行的无人机,想要获得稳定的航拍画面,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直升机前端要装一个摄影机。我从美国的供应商那里得到的回音是,这部机器需要70万美金,也就是3千万新台币。我当时的薪水是一个月5万,怎么可能买得起?


除了经济上的原因,我当时已经47岁,在公务部门工作。如果要拍摄这部纪录片,要么等到50岁退休之后,要么立即辞职。当时我面临一个同龄人比较了解的问题,我的眼睛开始老花。等到退休以后再做这件事,我的体力及意志力可能都无法胜任。经过一年的思考,我最终决定辞职,开始投入纪录片的拍摄。


决定拍摄纪录片后,我用了一年的时间筹备,寻找资金。最初我以为自己还算有些知名度,找赞助应该不会很困难。结果由于领域不同,大部分企业家并不认识我。我开始低声下气地去筹钱,好在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就不会觉得特别害臊了。


公司成立后立即采购设备,一共用了3年的时间,总计300小时的飞行时间,地毯式拍摄。我们当时根本没考虑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完全出于一份使命感,希望透过影片,让更多的人看见。


“看见”后不忘初心


电影上映前,我们曾希望政府提供一些宣传上的支持,一开始没有获得回应。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后,政府在影片上映半个月后成立了国土保育小组,针对影片中反映的现象一一处理。当时民众要求政府改善的声浪特别高,以前不敢触碰的利益集团也开始受到了处罚。


当时对影片的评论也不都是肯定的,环保团体认为这部影片的批判性力度不足。但我认为用完全批判性的方式,很容易使民众退缩,温和的叙述方式反而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影片过于沉重,恐怕大家会不敢进入影院。只有先争取到观众,才能唤醒民众保护环境的意识。




随后的两年间,我们跟着电影跑遍全世界,才发现环保的话题是没有国界的。下部影片还会以台湾为主题,围绕环境保护这方面的内容展开,希望向年轻人提供了解台湾历史的机会。例如台湾岛屿是如何生成的?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台湾的未来?


在环保方面会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探讨,例如大陆北方的雾霾特别严重,台湾也受到了影响。台湾没有自己的能源,最大的能源是火力发电,但会造成空气污染,PM2.5之类的不良影响。台湾人不敢用核电,怕万一发生问题将万劫不复,可大陆东南沿海有13个核电厂。这些都是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应由大家共同面对,谁也无法自扫门前雪。


续集不仅希望透过镜头讲述台湾的历史、地理及人文,也会将环境保护的议题扩大到更为国际化的范畴。在此,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在座各位的支持与协助,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EMBA项目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