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坐而论道”——参加重庆大学MBA辩论赛感想

重庆大学MBA
2021-12-23 13:16 浏览量: 2445

重庆大学MBA“农行杯”辩论赛已经落幕,一个月披星戴月的艰苦训练,四场激烈交锋的舌战都已成为过去。收获也好,遗憾也罢,这段闪亮的日子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图 | 辩论赛小团队讨论

领队

李元元

接到当班级辩论队领队这个任务时,我对辩论赛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阶段。一问咱们班的辩手,除了李金凤在本科学习阶段曾经参加过学院的辩论比赛,其他四人都是零经验零基础。欣赏辩论是件惬意的事,但参加辩论却是个苦活。在我接到任务的第二天,朋友闪送了《狮城舌战》这本书给我,希望能给我点启发,并鼓励我说领队是个光荣的头衔。

辩字双辛,勤以悟道。一场有欣赏价值、能给人启迪的辩论赛,一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相当的立论高度,缜密的逻辑结构,翔实的事实资料,丰富的辩场亮点。翻看《狮城舌战》我才知道,台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论辩自如的15分钟,其背后有着一个智囊天团的支持以及6位辩手4个月夙兴夜寐的艰辛集训。30多位专家为6名辩手开设了50多次讲座,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有了参照物,我也有样学样地组建了一个指导兼陪练团队。指导兼陪练团由有辩论经验的媒体资深记者组成,进入决赛后,我们又专门向某高校校辩论队的教练和哲学教授请教。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准备首场比赛“企业考勤打卡比不打卡更有利于人员管理”用了两周时间。首场比赛看似时间最充裕,但我们的准备较之于随后几场辩论最不充分,讨论了多次,但因为缺乏经验,导致想说的观点太多、素材太散,立论稿迟迟定不下来。好不容易在比赛前三天确定立论稿后,与指导陪练团来了场面对面模拟battle,辩手们被“高参团”的一个“刘慈欣上班摸鱼写小说”案例打遍全场,当即哑口无言。这是辩友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辩论赛是场惊心动魄的游戏,但正是这种无情的吊打让我方辩友有了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的动力和压力。

辩论的实质是知识的竞赛,厚积才能薄发。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又怎能在台上谈笑自如、挥洒有度呢?耍贫嘴用技巧,终究掩盖不了思想的苍白。“知识大潮”滚滚来,面对每场辩论,要尽快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之间,为辩题的立场找到最佳立论框架,通过一次次的模拟交锋,一次次的观点对阵,一次次的正反互辩,推拉厮磨之际:条理逐渐清晰、难题缓缓化解、逻辑慢慢形成。最后的总决赛,我们要在一周之内准备好两个辩题,而且又恰逢《组织行为学》连着三天集中授课,我们压力空前。好在经过前期3周的磨合,团队默契度十足,而且我们已经不再将辩题仅仅当作是辩题,而是作为经济管理学课题来深入研究。比如“中小微企业需不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这一辩题的准备,我翻看了一下电脑里的文件夹,仅涉及中小微企业的论文就有30多篇,涵盖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源起、企业特点、产业分布、专精特新领域、发展难点及对策、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国家各类扶持政策和远期发展规划、美国日本德国的先进经验等方面。在准备“现代企业中产品和营销哪个更重要”这一辩题时,我们认识到企业除了有盈利的“小我”,也不要忘了还应该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大我”格局和情怀,企业如此,企业家更是如此。唯有坚持创新、坚持工匠精神、坚持满足人民生活、坚持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在大时代下企业和企业家应有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总之现代企业既要实现盈利的“小目标”,也应牢记“国之大者”。诚如我们在结辩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来重大读MBA就是为了将我们的企业变成更好的企业,就是要有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这才是辩论赛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一支辩论队伍,队员之间既要各显风骚,又得互为犄角。因为我们毫无辩论经验,没有让人熟悉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体成型”感觉,没有过多溜滑的辩论技巧。梁露刈,小身板大能量“韧性”十足,总能不厌其烦地对立论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王东东,工作日都在外地,但每场讨论他都在线参加,随时提问他总会随时回答“我在”“我补充两句”,长期客串对方辩友;汪羽,群内鲜少发言,偶尔还会失联,但总在次日清晨甩出前一天所有群内讨论的整理文档,手里总有我方观点的各类支撑数据和案例;乔杨,因为三辩的角色需要,盘问连环套是他的拿手戏,凌厉彪悍是他的一贯风格,但偶尔还会戏精上身卖卖惨!李金凤,甜美外表下藏着一颗沉稳的心,她每场结辩既稳重得体,又能张扬气势,压得住阵脚。

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台上的辉煌是因为我们全部E班同学的团体力量的支撑,四战全胜再一次证明了“功不唐捐”这句老话。哪有什么一战成名,无非都是百炼成钢;哪有什么常胜将军,无非都是越挫越勇。现在回顾初赛、半决赛、总决赛,队友们仍觉得每一场都有遗憾,但我们无比珍视那些留存的履痕,因为每一场我们都认真地投入过,努力地准备过。

图 | 辩论赛现场

一辩

王东东

感悟体验

“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更是自我蜕变升华的旅途”

辩论的征程是在教练引导鼓舞下,我们不断熟悉辩论技巧、挖掘自身潜能的过程。初次参赛,真是“无知者无畏”,勇敢地往前冲。队友说我看起来稳重,实则心里却慌得紧,多次磨炼,才使“腹中有料,信手拈来”,在辩论场上“尽显神通”。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更是自我蜕变升华的旅途。

一辩

梁露刈

感悟体验

“说好要一起,少一个都不行,这就是我们团结奋进,积极坚韧的E班精神。”

对于社恐患者来说,这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奇妙经历。由不好拂了班长的邀请加入吃瓜群众之列,到最后成为“天选之子”,一切安排都始料未及。四场比赛,团队共进行了9次线上讨论和7次线下切磋琢磨,每场均超过4小时。决赛那周,一边是携手共进的战友,一边是关乎公司接下来发展的投资考察。理性让我选择了后者,但责任让我最后又回归了团队。感恩我有一个宽和良善的领导,支持我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务正业”。说好要一起,少一个都不行,这就是我们团结奋进,积极坚韧的E班精神。

二辩

汪羽

感悟体验

“大家一路同行、追求卓越。”

如果说非要总结辩论赛的获胜体验的话,那就是大家一路同行、追求卓越。我们辩论赛小团队,从观点立论、相应理论、支撑数据、攻辩问题、结辩陈词都不是某个人的事,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还有EMBA班全体同学线上鼓劲集体打call、线下助威襄助材料,各种资源鼎力支持,形成巨大的团队战斗力。

三辩

乔杨

感悟体验

“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这次辩论赛一路过关斩将及至夺魁,重要的原因是每位队员都相信我们的班集体是团结的、上进的。我们班的同学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建树,我们代表班级参赛,就是代表五十多位优秀同学,这是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得队员们不惜熬更守夜备战练习。我很幸运身处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里,这次辩论赛给我的MBA学习生涯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我不仅收获了冠军的喜悦,还收获了并肩作战的友谊和团队的温情。

四辩

李金凤

感悟体验

“我们这群人追求卓越的态度,正是孜孜以求的人生态度。”

陪练团的倾情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看到他们为我们“捉急”,看到他们对观点否定再否定时,我就觉得思维的碰撞是精彩的火花,为喜欢的事情奋力一搏是“幸福的事情”。队友们总是克服各种困难、挤出零碎时间,一起讨论辩题,提炼观点,寻找论据。我在其中,更要倾力而为。决赛前身体有点小状况,医生建议住院观察。但想着我们没有四辩的替补,为了来之不易的半决赛和决赛,我把医生的建议放在了决赛之后。回想起来,我们这群人追求卓越的态度,正是孜孜以求的人生态度。

end

撰稿:李元元、王东东、梁露刈、

汪羽、乔杨、李金凤

摄影:耿骏宇

审核:贾丹

责编:中国MBA教育网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