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21-11-05 22:45 浏览量: 2972
长衣寒食

First Frost

时逢秋暮露成霜

洽遇浣熊赖秋床

寒衣

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时逢秋暮露成霜

洽遇浣熊赖秋床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

/

来历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间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中国一些地方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风俗

/

习惯

/

在豫西一带,当日晚饭后,人们端上托盘,或提个竹篮,放上用五色纸做成的“衣服”和“阴钞”及一碗饺子,来到自家大门外或大路边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个圈,以代表祖宗五代;一边另撒一个,代表那些“孤魂野鬼”。灰圈要留口,面向坟墓方向,然后口念祭语并烧掉“衣物”和“阴钞”,把饺子连汤泼洒到纸灰上。如果没有墓地或亲人在外地的,则在十字路口处画圈烧纸钱、纸衣,为先人送衣、送钱。许多地方还在门口路边放置灯盏,为鬼魂照明,俗称“放路灯”,郑州人称“放散灯”。随着大多迷信活动的废止,大部分地区只是在“十月一儿”烧纸送衣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宣传部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