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党建”工程】学专业 明社情——武汉解读系列第十五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12-07 23:10 浏览量: 2341

“学专业 明社情”——武汉解读系列

武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为推进党支部建设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专业优势,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20级党总支依托“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这一主题,开展了“学专业 明社情”——武汉解读系列活动。

活动简介

根据专业特色,依托武汉市这一特定区域,活动分别从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农业管理、农村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7个专业视角解读武汉市地区发展政策及战略,以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从宏观视角出发,发现社会问题,助力科研创新。

团队介绍

本期武汉解读内容由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七党支部成员胡皓鹏、冯凯、蒋义伟、张柔、元绍文、贾思远、马景涛共七名同志分享,他们均来自2020级农村发展专业。

成果展示

结合农村发展的专业特色,团队成员聚焦武汉市休闲农业。对休闲农业经营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次解读武汉活动旨在于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休闲农业的系统性认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休闲农业经营资源。“一业兴百业”,武汉乡村休闲游,成为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四季赏花,月月有游”的八大乡村休闲游精品带发展格局,创新打造“白+黑24小时”夜游经济,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游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武汉特色的乡村休闲游。

武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政府多条政策举措出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增加

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策一路“护航”。十年来,全市加强顶层设计,先后编制《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武汉市赏花游三年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武汉市乡村休闲游“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疫后乡村游企业纾困奖补新政,加大奖补力度,扩大奖补范围,为乡村游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乡村游企业渡过难关重振信心。今年新一轮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编制已经启动,将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各区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持续建设,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点31个,休闲农庄山庄432个,乡村民宿178家,农家乐经营户3000余户。全市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十年增长到148亿元,9万余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疫情之后,武汉游客较往年下降不少。2020年起,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乡村休闲游“雪中送炭”。《武汉市2020-2021年乡村休闲游(赏花游)项目奖补办法》规定,该市6个新城区的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游合作社、旅游特色村、休闲农业、特色赏花游以及举办的农事、赏花会节活动均可享受项目奖补。政策有效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有效带动了全行业复苏回暖。自武汉市2012年大力发展以赏花游为龙头的乡村休闲游到如今,武汉市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迅猛,呈爆发式增长。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从1047个,增长到3649个,增长了247%,旅游接待人数从1738万人次,增长到5100万人次,增长了193%,旅游综合收入从29.76亿元,增长到148亿元,增长了397%。

2.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旅游线路增多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和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各级别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在全国和湖北省内确立了很好地休闲农业品牌效应。

根据2021年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推介名单,武汉市共有38个乡村游景区成功入选,极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的游玩需求。东西湖区天下先休闲农业园、蔡甸区的香根湖畔时光农场、江夏区枫香雲堡、黄陂区武汉映象桃源、新洲区稻田记忆等,都是近年农旅结合新典型,有望成为市民热衷的乡村休闲游新“打卡点”。截止到2022年10月,武汉市共建设了休闲旅游A级景区27家,其中包括:5A级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木兰天池、木兰山);4A级木兰花乡、姚家山、清凉寨、锦里沟、木兰胜天、大余湾、木兰水镇、紫薇都市田园、凤娃古寨、花博汇、金龙水寨、九真山、花乡茶谷;3A级:木兰湖、花海乐园、木兰野村谷、木兰玫瑰园、花朝河湾、香草伊甸园、梁湖农庄、龙湾半岛、郁金香主题公园、石榴红村。

武汉成功入选38家休闲农业园区,有利于增强全市农业企业发展积极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接下来,武汉市农业部门要加大扶持支持力度,将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纳入现有奖励激励政策支持范围,积极培育典型,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让市民拥有更多更好的乡村休闲游的新选择。

武汉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

1.文化元素不够,扶持力度不足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包括整体布局设计、发展导向、财政拨款等。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进一步的产业升级改造缺乏必要的空间。乡村文化、地域文化是休闲农业发展不可多得的精神营养,作为一种发展动力十足的新时期产业,休闲农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多彩文化的内涵映射。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提供的服务与产品雷同严重,文化元素融合不足,仅仅能满足游客基本的行为体验,而在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不足,难以对游客形成精神“烙印”。

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武汉市休闲农业档次的一个关键因素。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管理人员都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并且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武汉市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和从业者主要以农民为主,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较低,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受过旅游知识的专业培训,对休闲农业的认识有限。比如部分经营者普通话不好、还存在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景区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游客留下了不好印象。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习惯网上预订、团购服务,但员工多数对网络不熟悉,缺乏网上订单管理经验,不能较好地开展网上服务。最后,很多农家乐、农庄是个体经营,分布较散,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十分困难,休闲农业违规经营现象普遍,住宿、餐饮、卫生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提升武汉市休闲农业质量策略

1.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休闲农业

在发展休闲农业中,既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持乡土本性,又要善于引入资金、人才、管理等更具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社会力量,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优化农民创业环境,通过农民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培育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引导中介组织搞好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多项措施吸引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2.制定更加精品的休闲农业路线

(1)武汉新洲区凤凰镇石屋旅游度假区

打破目前文化景观陈列式的开发利用方式,盘活石屋文化景观,恢复学大寨时期的情景格局。旅游度假区负责人可专注体验式产品打造,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增强旅游体验性。例如:民俗大戏台,可使游客上台亲身体验学大寨时期的戏曲文化;公社大食堂,游客可以体验当时大锅饭的制作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使游客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60年代的文化魅力,又能提升“年代情怀时光小镇”知名度,进而提升品牌在游客心中的认知,最终实现轻松、愉悦的文化体验之旅。

(2)武汉东湖景区

首先,需要加大东湖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结合现有的纪念馆、雕塑、仿古建筑等文化景观,增强文化活动和与讲解工作人员的动态互动,打造以“楚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主题及文化产品,共同提升东湖历史文化建设,深化游客的内涵体验。其次,需要整合景区及其周边休闲区域的资源。比如,通过整合东湖及其周边的交通资源,使各休闲区域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从而在景区景点之间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最后,需加强东湖景区内各个休闲区的合作,令游客的浏览路线间联系更加紧密,减少不必要的路程浪费,以提升浏览效率及游玩体验。

3.引进休闲农业领域专业人才

第一,政府政策支持。政府相关政策可以引导人才向农村汇集,例如在引进休闲农业专业人才时,实行政策倾斜,优先解决相关专业人才的落户问题,通过就业补贴、住房补贴等方式来吸引休闲农业领域专业人才。第二,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与各大高校对接,签订合作战略,构建产学研一体培养基地,鼓励有能力的休闲农业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以“人才导流回乡工程”加强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带项目、带人才、带资源向农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资料:

1.丁心婷.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农业,2021(21):73.

2.唐步龙.休闲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机.安徽农业科学,2008(8).

3.王丽丽,蔡丽红,王锦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4.朱长宁,鲁庆尧,王树进.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图文来源: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20级党总支

审核:徐一菱 崔召岳 王苑蒨 王骁睿

编辑:王晨月

指导老师:田云

责任编辑:朱艳平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