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地方高校百强!

MBAChina
2024-04-25 09:45 浏览量: 1483

地方高校数量多、分布广,是我国高教发展、产学研融合以及服务地方的主力,绝不是“绿叶”。

在我国高等教育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许多地方高校已经是“百年老校”,许多高校已经发展出了世界前列的学科,新生的许多地方院校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的地方高等院校正努力提高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品质,努力办出“精品学府”和“专精中心”,全力以赴对标世界水平的高品质高等学府。

4月18日,软科正式发布了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其中部分地方高校的表现优秀,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地方高校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主管,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本文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本文从今年的总榜中提取了超过700所地方高校的排名结果。期待读者通过本文了解:究竟哪些高校成功跻身地方高校百强席位?究竟哪些地区正处于高等教育建的前沿?

顶尖地方高校,都有谁?

在今年的地方高校百强中,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夺得前三甲,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紧随其后,前十名中还有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云南大学。部分医药类大学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同样表现优异。

新研先锋,地方尖兵

高校之间的学术进展和综合发展态势相辅相成,从近几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情况看,地方高校之间的排名起伏也是如此。相比而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力在地方高校中颇为不俗。今年的榜单中,南方科技大学(主榜34)和上海科技大学(主榜42)两所相对年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再次发挥出色。两所高校在2022年携手挺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南方科技大学继去年登顶地方高校百强之后再次蝉联榜首,上海科技大学则自2020年首次纳入排名以来一路从60余名挺进全国50强。

南科大在办学资源和高端人才方面的成绩是全国领先的。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对南科大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让这所扎根深圳的年轻大学有了更豪迈的干劲。据学校官网数据,仅2022年,学校新引进两院院士6人,另有5位教授入选国际院士,新增国家“杰青”“优青”9人,高水平人才聚集效应愈加凸显。2023年,学科建设“高开高走”。4个学科新进入ESI全球前1%,全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9个,跃升态势十分明显。

头部强校,发挥稳定

纵观这两年的排名,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和云南大学是地方高校百强榜单排在头部的“常客”,今年继续“发挥稳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地方高校百强中,浙江工业大学和云南大学相比去年进步明显,分别上升4个位次和5个位次。

作为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云南大学的发展一直走在地方高校的前列。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云南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努力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这一年,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农业科学”相继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成为继化学、材料学、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之后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医药类,百强大户

地方医药类大学一向是地方高校百强排名前列位置的有力竞争者,在今年的地方高校百强中,医药类大学再次表现抢眼。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占据地方高校榜前列,同时也是今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的佼佼者。

南方医科大学位列今年的医药类单科性榜单第三名,比去年上升一个名次。当前,南方医科大学上下正在为冲击“双一流”而努力奋斗。从学校官方发布的2023年重点工作中,可以看到这种努力的程度——以更高站位谋划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学科人才布局优化和科研创新能力攀峰。要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入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打造高水平医学师资人才队伍、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有组织科研、切实推进重大科研平台提质、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中,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有一个项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初评,学科建设的成就已然清晰。

地方百强高校,都在哪些省市?

地方高校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如同磁场般强大。高等学府以较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科研实力,吸引着各类人才、企业和研究机构汇聚到各省市,形成了一个以大学为中心的综合生态圈。这种生态圈往往包含了科技、教育和各类资源在其中不断交融,催生出无限的科创和社会发展潜力。可以说,地方高校的发展为所在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今年的排名中,哪些省市地方强校“扎堆”,哪些大学位于本地区“塔尖”?通过下图所示的地方高校百强省市分布情况,可以一览各省市地方高校的最强阵容。

江浙沪粤继续领先

在今年的地方百强高校名单中,江浙粤沪继续保持领先,分别拥有15所、12所、11所和8所地方百强高校。这既体现了这些地区高教的传统优势,又反映出各地支持地方高教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根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目标设定,到2025年,江苏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入全国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达到20所,其中省属高校达到11所,省属高校中新增2-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

浙江则在新型高校建设方面着重下功夫。据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支持新型高校建设实施细则》,浙江正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科学评估学校的需求,重点在新型高校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根据新型高校事业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确定总体支持政策方案,分年度按计划组织实施。

为了支持地方高校,广东的支持力度非常高。据省教育厅公示的2024年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资金安排方案,2024年拟安排资金比2023年的31.75亿元有了大幅增长,增长幅度约33.86%。各高校安排资金普遍上涨。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分别获得超过2亿元的支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2024 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也表明,要分类支持一批基础和战略性学科加快建成涵养创新“核爆点”的学科高峰,锻造核心竞争力。实施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引导地方高校紧密对接重大需求,聚焦学科领域,实施高水平地方高校冲击“双一流”重点培育学科行动计划。提高高校创新策源能力,做实做强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市协同创新中心,实施联合创新计划,提升高校有组织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能力。

在这四个省市上下的鼎力支持下,各地方院校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动力。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第一类审核评估考察工作,12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入选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浙江工业大学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聚焦学科高原筑峰,不断优化学科布局,秉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的科研发展理念,其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根据近9年教育部公布的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统计,深圳大学从2015年至今新增了20个专业。2023年,上海大学牵头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同时还获批了16项主持课题和43项任务,获批国拨总经费1.2亿余元......

山河四省快马加鞭

除了上述四个地方高教的老牌重地省市,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山河四省也在地方高校建设上快马加鞭,勇于突破。

所谓山河四省指的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这四个省份作为有名的“高考困难户”,四省本科层次高校共223所(不含军事类高校),985高校仅有2所,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同样屈指可数,四省加起来只有8所。

整体上,山河四省高教深藏不少潜力股。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山河四省”一直在努力,位于四个省份地方高校的崛起指日可待。

2023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中,山东师范大学共获批立项26项,立项数量居全国第44位,师范类高校第13位,山东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首位。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如果按第一完成人所在高校或者第一完成高校统计,燕山大学表现尤其突出,初评通过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一跃和浙江大学一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有机会荣获2023年度自科一等奖的潜在高校。

据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河南大学增加5个专业,新增的量子信息学、柔性电子学专业,是由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是我国高科技领域重点部署面向未来的前沿专业。

在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是建设教育强省龙头工程的推动下,山西大学以《山西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山西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相结合,从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支撑、治理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17项行动,通盘考虑必选任务和自选任务,制定43项建设项目,并统筹谋划了“揭榜挂帅”目标项目。

“长江后浪推前浪”亘古不变,对于地方高校亦是如此。不断攀高,勇于创新是地方高校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的不二法则。作为地方科教建设的主力军和牵动我国高教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众多地方高校正在各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计的进步中,探索着“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并持续向更好的明天进发。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