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E20周年 | 王振牧:读书思考写作是改变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2022-10-28 19:59 浏览量: 2700

【编者按】

今年是厦门大学EMBA创办20周年。这20年来,厦门大学EMBA培养了9000多位EMBA校友,他们与厦E有着怎么样的缘分和故事?本文为厦E20周年系列之校友征文,作者为明见(厦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厦门大学EMBA2017级校友王振牧同学。

读书思考写作是改变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有感

/王振牧 /

世人言,或者大灾大病一场,生死之间走了一遭;或者遭遇牢狱之灾,失去了财富、自由、地位等后恢复自由身,方能改变其价值观。如此“破坏式创新”,相信世人大都是不想去尝试一回,只是不幸遇上,只能相信那是“命运”早有安排。如此推之,我们都难免墨守成规,不思开放、变革与进步,或者只是小打小闹,折腾一番,从心理上自我满足个人价值观“创新”的需求,聊以自慰。

在这知识快速进化、科学理性至上的时代,我们对知识的索求应该是无止境且随时随地的。科学知识更新后或许会随之潜移默化地更新我们的价值观,以符合科学化理性需要。近代以来许多西方的大思想家,生命早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后来都逐步转变成无神论者,如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大思想家怀特海、生物学家威尔逊等。读书是人类最高效、最广泛的知识传播方式,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极低成本、极为便利的方式,在书本或电子媒体中遇见人类有史以来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学到许多我们未曾知悉乃至思所未思的知识或思想,让我们的思想融入更广阔的人类知识世界。

社会快速变化,时代年轮更替,社会舞台辞旧迎新,成员的个性化和当代化,导致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有各种不同的时代文化涌现。我们不仅应适当引导后辈,也应合理追随、适应新时代以减少代沟。我们会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与年轻人有难以逾越的思想隔阂。遍历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可以发现,即使贵为大英帝国高高在上的世袭君主,她一辈子依然从身份方面极力代表大英帝国,维护世界传统文化与制序的同时,尊重时代民意与惯习更新,尽力适应时代变化。

中国文化具有极为深厚的“孝”、“报”、尊老根基。文化生活入侵了我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马路上,在词汇里,在衣食文化里,在空气里!近二百年来,西方思潮和科学观大量涌进我们的世界里。深层的思想精神冲突是不言而喻的,国人具有时代困惑与迷茫是在所难免的。记得吕鸿德老师建议我们要定期和不同年龄段的“年轻朋友们”吃一顿饭,向他们学习,了解他们的想法。但这“学习”要达到理想效果,其实这是难以实现的。我们都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认真反思,都有自我维护自己思想、行为的“我执”,“惯习”处处存在,不思量可能是千古乃至万古不变。

EMBA毕业论文完成过程让我有如同经历了“大病一场”或“牢狱之灾”生活体验。之前一直没有计划上MBA或EMBA之类的计划,直至有一天我突发“异想”,老师明确告知获得毕业文凭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全国联考,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我有幸成为厦E2017级年纪最大的硕士研究生。我的“异想”源自工作生活中一直解不开的疑惑,想通过EMBA学习或许能解开。我也带着这个疑惑,自己初定了毕业论文方向,然后开始我长达5年的艰难摸索、更多的困惑以及不断解惑过程。

首先遇到是确定毕业论文题目问题,导师认为题目过大,根本不适合做硕士毕业论文;其次,我想写的论文内容可能是论文导师也不太熟悉的专题,能给予的指导可能有限;再次,这个题目不仅在界定概念、明确理论范围和阐述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论文能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的难度会相当大。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以为我的核心目标不在毕业证书而在解惑,所以固执地“坚持初心”,走上艰难的毕业论文写作之路。

作为一个中年老学生,我此前从未写过学位论文,对论文格式规范等一无所知。毕业论文开始写作之初的艰难,相信大多写过毕业论文的EMBA学生都有过,但对我而言,论文题目过于宽泛、研究范围不确定性大,因此困难应该是尤甚的。摸索之初,我的阅读书单不断增长,查阅的参考资料指数级增长,思考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加深,并有明显的“内卷”不断加深加宽且“不想逃出”倾向。

记得经常在跑步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给自己留言,或者会半夜起床疾书,以便记下刚刚的“突悟”,生怕随后忘记刚才所思。我的参考资料从制度经济学、伦理哲学、社会学等,到人类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人格与认知理论等之间的交叉学科知识不断拓展。许多知识真的是我之前闻所未闻、思所未思的内容。在长达5年的写作过程中,随着阅读思考不断深入,我对毕业论文增剪不断,修修补补,尽管一直压控和精要内容,最后定稿论文依然高达11万字,达到博士论文的篇幅水平,论文也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答辩老师认为尽管有多方面欠缺,但也确实做到“内容充实、大题大作”的口头赞许。

经由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我也获益良多,从思想、行动、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收获,也将相关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子女教育、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完成论文期间,正值我家两个孩子成长关键期,我学以致用,父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及互动方面比较顺畅有效。孩子能够在我们认可的范围内健康快乐成长,也认同父母的教养并能知行合一,是父母一生中最值得的欣慰事宜之一。我深深地感到学习、思考的快乐与收获,自己的价值观也有了巨大的、科学理性的改变。综而言之,整个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我感受极深,如同母亲抚育子女,怀胎十月,长久陪伴与教养,痛苦和快乐并存,但却可能会带来一生的幸福,乃至三代人的幸福。

中年人的困惑肯定是多方面的,说“不惑”或“知天命”,实际是带了点信鬼认命、自欺自满的天命论,相信EMBA同学们应该或多或少会有共同或相似的认知感受,比如工作不如意、子女教育及相处的艰难或不满、身体工作生活难以兼顾、人生的意义何在等等。生物体的存在根本特征在于其具有和维持良好的个体“内稳态(homeostasis)”,并在大千世界中占据了某个特定的“生态位(niche)”。个体的身份(identity)来自对环境的感知及维持内环境的需要,具有稳定性、自洽性、连续性和动态平衡性。神经系统不断进化从而让人具有更胜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综合智能性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具有精神性、理性、科学性、知识跨个体传承性等,并互动式推进了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与传承。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生物性标志。人的身份也因此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特征,并进化出道德、伦理、社会秩序乃至政治性等文化属性。

我们一方面应遵循个体的生存基础和内心平静,尊重个体的个性化感受并积极进化,这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社会道德和文化制序,建立广义的社会信任与合作规范的组织治理根基,从而推动个体、组织之间的合作,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本体现是基于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性,而幸福归根结底是基于个体内心的感性、精神性。

由此观之,人生财富和生活都应该具有物质性、知识性、社会性和制序精神性,科学知识和制度规范是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财富代际传承核心是隐形和显性知识的跨个体传承,而制度及其有效运行的组织治理体系是社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活应该区分家族生活和社会生活,前者以爱和抚育为内核,友爱为基础,后者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合作为中心,从而促进家庭和社会幸福健康发展。

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翟学伟认为人际关系具有时间和空间两种属性,人际关系随着时空演化而变化,空间的变化体现为人因其价值观和需求驱动,导致了交往与合作方面选择性的变化,从而演化流变并形成如图3所示的固定、松散、约定和友爱四个关系象限。人际关系都起源于左下或右上角,也即松散或固定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确定后则处于四象中心位置。随着相处或合作深入,人际关系因价值观差异将向友爱关系或约定关系发展,形成契约合作或亲情关系。社会交流与合作都难免发展成基于价值观(义)和契约制序(信)关系。由此可见,我们无论对家人或朋友、合作伙伴,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人感受,在互相交流中逐步悉知其信仰信念,从而为未来人际发展做好相应心理准备(详细内容烦阅读拙作《基于文化视域的家族财富代际传承研究》及相关参考资料,也欢迎一起探讨相关话题)。

经过此次EMBA毕业论文写作,我深感读书、思考、写作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最低风险改变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读书,让我们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自己的认知更加科学化;思考,让我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认知更加科学理性化、规范化,降低非理性冲动频次,对自己的行动更加有把握和连贯自洽;写作,让我们更加综合全面认知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建立自己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增加影响他人的可能性。这些都将助力于自己的物质财富创造、社会网络关系发展和人生幸福感受。

EMBA学圈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相比其他学生,EMBA的学生大都是在社会成功人士,然后带着各种目的回到学校学习的。诚如某位老师说,EMBA班级的老师是最难当的。整体而言,EMBA师生关系更像孔子所言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互为师长、各取所长的一个学习群体。学圈中的某个“路人甲”,可能是社会上某个组织中的“大人物”。我经常在学圈中能看到或听到一些“奇人”、“能人”,交往中经常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读书、思考、写作,若有更多想法,去EMBA课堂或找EMBA同学切磋,并完成毕业论文吧!你会有大收获的。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