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到增长:我院李应博副教授等发表英文论文解析区域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间关联机制与中国范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0-26 20:21 浏览量: 2421

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应博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创新领域顶级期刊Technovation发表论文《连接新兴产业与区域创新体系:纽带、绩效与中国范式》(Connecting Emerging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Linkages, effect and paradigm in China)。论文首次系统地解析了区域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增长之间的关联机制与传导路径。作者采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创新指标与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综合运用区域熵、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体系对七类新兴产业增长的长短期效应;提出中国新兴产业创新的四种基本范式以及相应政策启示与未来方向。

主要结论

新兴产业是指创造颠覆性技术和/或巨大市场潜力的部门和公司的集合。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增长源头。国际学术界在区域创新体系对一些传统行业的作用机制上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对于区域创新体系是否也将影响近十年来在全球技术催生下的一些新兴产业,且将产生哪些机制效应,尚缺乏理论深化。尤其是中国自2010年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来,中国七类新兴产业发展是否存在共性范式,是否可凝练“新兴产业创新的中国方案”。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总体上促进了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但是在产业间存在机制效应异质性解释。在地区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投入、创新专利产出和技术吸收四个维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对每一类新兴产业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本文同时拓展了帕维特(PAVITT,1984)行业创新模式分类方法,提出了包括价值链驱动、人力资本驱动、研发资本驱动和产业升级驱动四种产业创新范式;对我国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提供了上述四种范式的检验分析。

Figure 1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IS on emerging industry

Figure 2 Chinese paradigm of emerg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 based on RIS framework

该项研究的政策含义主要体现在:

1)更为优良的区域创新体系制度设计,包括高质量、运转良好的区域市场和区域ICT环境以及区域劳动力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产业发展跨过萌芽期阶段之后的发展更加具有长期效应;

2)区域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提供充足和多样化的区域教育资源,包括增加新兴产业的职业培训,以此作为激励人们在新兴行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3)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解决分散的区域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要素市场问题,以缓解技术转移的空间极化效应和跨区域资源配置;

4)各级政府间应建立协调型的信任机制,以增强地区间公共服务配置的公平性并缩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包括可负担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服务。

研究意义

该项研究拓展了新兴产业创新的“区域关联”视角;推进了国际学术领域新兴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整体理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实践的分析框架。关于区域创新体系作用于新兴产业存在时间效应与行业异质性的研究结论,将为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连续的、精准化的新兴产业政策提供实证依据、行动路径和可行措施,或将避免新兴产业地区投资震荡。

研究支持

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Technovation是创新领域国际顶刊,近五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6.925;2021年影响因子为6.606,JCR(SSCI与SCI双检)一区期刊。

第一作者

Yingbo Li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其他作者

  • Yigang Wei (Corresponding autho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China

  • Yan Li, Business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 Zhen Lei, John and Willie Leone Family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Mineral Engineering and the EMS Energy Institut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 Alessandra Ceriani,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technovation.2021.102388

排版发布 | 发展办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