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日新谋善治,廿岁为序育英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20周年发展回顾纪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0-23 07:23 浏览量: 2962

2002年2月28日,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日子,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公共管理硕士(MPA)开学典礼正在进行,一群经过前一年努力备考的学子们,通过层层选拔,终于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第一届MPA学生。会场合影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届MPA开学典礼合影)

此前的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24所高校作为首批MPA培养试点单位。2001年2月,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决定将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大MPA项目正式得以确立。2003年12月,学院历史上第一位MPA学员学位论文答辩正式获得通过。2004年3月,学院首届首批MPA学位授予仪式顺利举行,由此圆满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批MPA学员的培养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首批MPA学位授予仪式合影

首届首批MPA毕业北京二班谭本刚与时任院长董克用教授合影

时光荏苒,转眼间人大MPA项目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21年6月,学院累计录取MPA学生6082人,其中4625人已获得MPA专业学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MPA学员培养基地之一。回首二十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国人民大学MPA项目始终坚持“一核四维”的建设理念,即在以质量为核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特色为先、能力为基、创新为要、学生为本四大原则,从而建立起了具有鲜明人大特色和品牌效应的MPA人才培养体系。

以质量为核

以质量为核,就是把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作为MPA项目的办学核心和目标,所有的培养工作都紧密围绕培养质量核心来开展。中国人民大学的MPA项目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公共管理领域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认真研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从生源选拔、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MPA高质量人才培养机制。

例如在课堂教学方面,根据不同地区学员的在职学习的需求,采用了周末业余学习和暑期集中学习两种学习模式,并统一规范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质量,建立了专业方向的责任教授制度,以及核心课程首席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体系,定期召开重点课程的教学研讨会,特别是全面加强学术规范及论文写作,以及研究方法课程方面的质量建设。

学院领导向第二届MPA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颁发聘书

此外,学院MPA教育中心还进一步严格规范了MPA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各项规范和要求,为提升MPA学位论文质量奠定了制度基础。在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已经举办的八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中,我院MPA共7篇学位论文获“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优秀学位论文”,1篇获评“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优秀学位论文提名”。另外在重庆大学主办、业界影响较大的两届“费孝通勤学奖”的评选中,我院MPA有1篇学位论文优秀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论文提名奖”。

第七届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优秀学位论文颁奖仪式

我院获奖者:2015届MPA毕业生赵敏(正中)

以特色为先

以特色为先,就是将人民大学MPA项目的优势资源,转换为具有鲜明人大特色的培养品牌,让人大MPA项目具有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作为一个综合性强的MPA教育培养院校,如何在稳定培养规模、保持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保证质量、办出特色是我院MPA教育的重要挑战。师资团队学科来源广、可开课程数量多、专业方向覆盖领域全是我院MPA教育的最突出特色。同时,在案例教学、教材编写、国际交流等方面,人大MPA项目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办学特色。

MPA授课方向应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提高职业修养和行动能力。在全国MPA培养院校中,我院历来以专业方向数量多、涉及领域广、优势学科突出、课程资源丰富著称。当前,我院MPA项目下设10个研究方向: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政策、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房地产管理与城乡发展、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税收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和社会保障,同时学院也正在根据新时代发展对MPA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尝试研究开设新的研究方向。自2007年开始,MPA教育中心每年都会举行专业方向宣讲会,各专业方向的责任坚守分别介绍了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论文指导等情况,为MPA研究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重视案例教学是人大MPA项目的另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是MPA项目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为了加强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2016年开始连续四年派出十余名教师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展案例教学培训,学习国际一流学府的案例教学方法和经验,赴美完成培训之后的教师回校会给学院其它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讲座和交流,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案例教学师资培养效应。同时,学院在MPA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对案例教学课程的设置力度,专门开设了案例写作与分析的相关学分课程,积极组织力量参加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所举办的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先后选派了数十支队伍参与了前三届案例大赛,并多次取得了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参赛成绩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我院荣获亚军

以能力为基

以能力为基,就是强调MPA项目的培养基点必须紧紧围绕提升MPA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高水平国家治理能力人才奠定基础。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总体发展规划,MPA教育聚焦“培养公共管理创新型人才”,结合有关国际和国内认证体系的要求,在MPA课程教学体系里设置了论文写作与规范、案例分析、演讲与谈判沟通等相关方法能力课程,逐步形成了以六大能力为核心的“人大MPA胜任能力培养体系”,即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参与并影响政策过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公共服务精神的能力;沟通和互动的能力以及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能力。

第一,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包括理解政府内部和外部治理过程;认识、评估国家及地方公共服务提供的最佳实践;合理应对冲突,富有团队精神,善于公民协作;在政策制定及服务提供过程中灵活处理组织及部门间的复杂关系;理解权力和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中国的治理转型。

第二,参与并影响政策过程的能力,即理解中央及地方公共政策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估;将责任、正直、公正的价值观融入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中;理解不同政策间的联系和互动,系统性地建构和分析政策问题;与不同背景、文化和偏好的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使用科学严谨的定量及定性工具评估不同政策方案及结果。

第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分为有效运用分析工具、技能和技巧理解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看待组织及政策;展现口头及书面沟通复杂信息的出色技巧和能。

第四,践行公共服务精神的能力,即理解公共服务是一种代表他人行事、服务公众的伦理义务;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环境如何影响公共性和公共服务的含义;在决策及解决价值冲突的过程中坚守职业伦理;行事合规负责、正直诚信,维护公众信任;在服务公民的时候体现尊重、响应性及公正。第五,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包括利用适当的媒介和渠道有效获取并传递信息;通过积极聆听、协商和调解,与各类人员有效互动;促进不同群体间开放平等的对话。第六,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能力,就是能够从国际趋势和地方情景的双重角度理解新的政治形式、代表性及治理层次;理解跨国政策学习的重要性和风险;基于对国际先进经验、地方制度和路径依赖的透彻理解设计政策方案;理解在其他文化的挑战下,中国文化如何在过去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治理选择;以灵活、互动的变革型领导风格行事,重视差异性、多元文化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以创新为要

以创新为要,就是指在认真完成全国MPA教指委统一办学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积极结合时代要求、师资队伍和学生需求的动态发展,突破传统常规教学的窠臼,努力创造出新的办学理念、形式和方法,从而让人大MPA项目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二十年以来,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招生工作、试点办学、数字化课程建设以及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创新经验。

例如在招生工作方面,为了更好地提升生源质量,加强人大MPA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院先后与中央国家机关、卫生部、建设部、团中央、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中央部委及事业单位开展培养MPA合作,同时还与河北省、江苏无锡、广东广州及东莞、广西贵港、山东青岛等地方政府开展培养MPA合作工作。2014年,学院首次开始实行以“大学生村官MPA圆梦计划”为主题的提前批MPA研究生复试。在试点办学方面,积极开展MPA分类招生改革探索,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于2007年在国内首次独家开始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于2007年9月举行了首届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试点班开学典礼。

魏娜教授做疫情前沿讲座

在数字化课程建设方面,建设4E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即改进授课效果(Effectiveness)、提升教学效率(Efficiency)、推动互动启发(Enligtening)以及享受课堂乐趣(Enjoyable),先后确定了《公共管理学》、《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国家治理与改革》、《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领导学专题》以及《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等课程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疫情期间还举行了“疫情防控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系列前沿网络讲座以及“战疫者说——MPA学员抗疫经验分享系列讲座”,探索了MPA网络讲座教学的新形式。在国际化交流方面,深入推进MPA教学的国际化建设,不仅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等多所学校签订了联合培养MPA的协议,同时还选派了MPA学员代表先后赴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开展考察交流,自2011年开始,学院与美国圣母大学商学院合作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圣母大学非营利管理在职硕士双学位项目”,该体系在招生、教学、实习、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为该计划培养对象提供全程支持,主要吸收我院非营利组织管理方向的MPA同学赴美深造学习,这也是我国高校中首个以非营利组织管理为主题的国际双学位合作项目。

2017级MPA王天琪同学(第一排右二)

参加人大-圣母大学双学位项目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即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将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作为改进办学质量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MPA项目办学的反馈,学院MPA教育中心每年都会对MPA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行政服务、学生活动等诸多方面,同时每年都会召开MPA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同学们对办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2021届MPA/IMPA毕业生座谈会

MPA同学大多都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工学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学院非常重视主动协助MPA同学们克服困难,从而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疫情期间,MPA新疆学生既要在原单位上班,又要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工学矛盾尤其突出,同时,新疆的地理位置特殊,与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学院师生积极通过调整课程时间与授课方式,有效克服了时差与工学矛盾带来的巨大挑战,此外任课老师主动考虑到学生的困难,愿意推迟自己的午餐时间而将授课开始时间从上午八点调整为上午十点。此外,受疫情影响,新疆学生通过网络购买教材存在较大困难,授课教师便授意助教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学生们的收货信息,由助教负责网上订购,一一落实,免费向全班同学赠送并邮寄该门课程的教材,从而让同学们及时领取到教材。

此外,为了凝聚MPA同学的集体凝聚力,丰富MPA同学的学习课余生活,学院MPA教育中心都会组织团建拓展训练活动,同时举办羽毛球、篮球、歌唱比赛等多种文体活动,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丰富多彩的活动会为同学们带来欢乐,不仅丰富了同学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营造人大MPA的独特活动文化。自2016年以来,我院MPA师生代表先后参加了四届全国MPA羽毛球友谊赛,已经四次蝉联团体一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MPA羽毛球队获得全国MPA羽毛球友谊赛冠军

求是日新谋善治,廿岁为序育英才。距今为止,人大MPA项目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光辉历程,2017年项目正式通过了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的权威认证。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在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荣获A+优异成绩,这显示出了对人大MPA项目办学质量的高度认可,人大MPA项目的品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未来学院将按照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要求,在促进MPA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公共管理人才,继续提升和巩固人大MPA的品牌美誉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单位高端培训:010-82500112个人课程研修:010-62516241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