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边界和绩效管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5-04-03 00:00 浏览量: 3128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边界,改变了什么与没改变什么?此现象被经济学家所忽略。而这个现象,就是贝克伟教授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其经济内涵,远不止“互联网思维”五个字所能够说明的。因为很多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三大要素基础上的,然后进行推导,未包含知识/信息化技术对智力的影响,重新思考哪些经济学理论过时与需要改善。

除了上面这个深层次的经济学问题,贝克伟教授提出了第二个他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政府倡导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是什么?途径是什么?让各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提高经营活力、增强抗风险能力等答案,贝教授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授课。

这是发生在SNAI-ASU合作EMBA项目第11期班上的场景。一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贝克伟教授既往的风格,没有任何寒暄直奔主题,然后条分缕析给大家系统讲授最常见也最容易忽略的问题点。

首先明确的是企业的功能是什么?这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问题,经济学上认为企业的功能就是协调一系列交易的完成。市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协调促成交易的,企业则是通过对内的管理手段和对外的价格诉讼来发挥其功能,集中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两个领域中。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边界

从春节时火热的抢红包大战开始,全班的同学都参加过抢红包,贝教授也收到不少学生通过微信送的红包。如何用经济学解释这种现象?在传统形式下,小孩子拜年才有红包,一家家拜年一家家说吉祥话,获取成本过高,微信红包里面,获取成本为零,促进成交的效率,即使只有几分钱也值得去抢。另一个经典案例是余额宝降低了客户与银行的交易成本,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行为”。

互联网的一大作用是促进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化,从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协调费用。那么作为促进市场信息公开化平台,阿里创造的价值在哪里?创造价值的基础在哪里?又减少了什么样的成本?没有信息中介,使用市场是有成本的;有了信息中介,使用市场是低成本的;市场的效率取决于信息的透明度。

当一家企业所在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边界与价值链将重整,传统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的思维体系被互联网所颠覆,因为互联网把串联变成并联具有网络性,让信息孤岛减少,超越了传统的企业的边界为市场共同创造价值,让以客户导向的定制化成为可能,从而取代原有的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途径。贝教授正告大家,不要抄袭其它企业实践,因为具有不同的企业边界环境,学商业模式永远走在别人后面,互联网时代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

互联网让虚拟企业崛起,可以减低部分行业的进入门槛。贝教授以一个明显的事例进行说明,为什么国内电子商务比较火热,相对于实体经济存在太多的管制和门槛,让想做生意的人进入成本非常的高,望而却步;而电子商务的低门槛让生意人的目的容易实施,市场交易的范围在扩大,如淘宝只需要一个身份证就能开店,激发了大多数人的生意欲望。

作为宝钢集团的外部董事,贝教授极其关注互联网对钢铁业的改造,通过梳理宝钢的钢材通往用户的途径发现,互联网可以打破中间环节信息不对称、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能够直接将市场终端与供应端连接起来,越过中间不增值的物流中转、信息中转、资金中转等环节,不断提高直供在整体营销中的比重,让厂家与市场直接对话是效率最高的经营方式。

互联网促进企业进一步聚焦核心产业,让市场做自己不需要的事,如Apple、波音飞机面向全球的外包。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产业圈里,谁拥有主导权,取决于谁对未来价值创造的能力最高。因为具有社区化、去中介化等特征,互联网降低了产业圈的进入门槛和市场交易成本,合乎标准的都可以进入其中,通过自我管理来维系产业圈的价值。

二、从创造价值看激励设计

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授权程度大?还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授权程度大?

企业里的超级员工(销售员、工程师)如何管理?明星员工适合放在一个团队还是分散不同团队?

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是黑天鹅事件,没有一点预警吗?

又是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贝教授让同学们思考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项。激励是建立在对人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产权、绩效、薪酬等设计,来达到内部协调成本最低。

回到开端提出的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贝教授提出了他的担心,需要对政策实质的理解、政策宣导与执行的细节(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最重要是明确用管资产(规模扩大)的思维还是管资本(盘活、控制的规模)的思维来指导,这是决定成败的路线问题。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激情并引导其做正确的选择,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如果系统的分析,企业的战略决定内部的协调机制,体现为组织架构的设置带来决策权的分配,通过激励和行动,来达到创造价值的目的。采用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取决于所处的环境,贝教授将要点归结为(信息)“传递”、(能力)“匹配”两个关键词,如环境变化小可采用集权制,尽管信息成本高,但会带来执行率高的优点。如果分权不当就会出现没授权没积极性、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等弊端。

激励的基础是绩效的衡量,当衡量没有不确定性时,强化积极性的奖惩办法是按量计酬,如产线工人的操作;当努力与产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时,衡量的指标难以确定,如教师的成果被学生评价,医生的效果由患者评价,都是错误的衡量方式。所以绩效评估需要考虑可控性、利益协同、相互依赖等问题,通过对宽广衡量指标和狭窄衡量指标的选择,来区分和降低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激励的重心是什么?从经济学来讲,所有的山盟海誓在没有合约的约束下,都不值得信任;公司和员工不是结婚,是合约关系。从理性考虑,需要透过合约的设计,把想要保证的行为稳固住。每个人都是希望规避风险的,但程度不一样,激励就是通过对不同风险区间与对应绩效的设计,来达到针对的管理目的。

一位从事信托的同学谈到股市的转好对其负面影响很大,原有员工对新产品不适应达不到预期效果。面对这种典型问题,贝教授经过连续的发问,问题根源逐渐清晰。客户交易期望值随着市场变化在变,原有信托客户群体随股市转好而减少且结构发生变化;以往销售方式是简单产品通过简单渠道面向同质客户群,当产品复杂后带来衡量不确定性变高与合约完整性变低,对销售人员的能力要求提高,团队能力差异性和专业性结合放大了衡量不确定性,需要内部绩效机制设计为筛选简单产品对能力低的人、复杂产品对能力高的人。

为什么有些行业薪水高?因为高利润的行业不确定性很高,衡量的可合约性不准确,需要选择能力强风险倾向高的人。通过对一个绩效公式的推导,直观展现出来的是激励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各要素相互关系,其中尤为重要的指标是风险倾向、对所投入努力的态度、基准指标的权重等,所以要选对人做对事,考虑人的风险规避倾向程度,对激励体系的设计的适应度。

贝教授认为一个好的体系能够达到多种目的,着重分析了诱因强度高的变动性给付的设计方式,侧重预计绩效指标与浮动薪酬的斜率,如超过标准业务量之后的佣金方式,既能够筛选庸人,又可以激励能人。既然是体系的设计,就需要综合考虑,如可能产生的短期行为、造假行为等,都需要预先考虑到并设计到体系中,引导达成企业需要的目的。

“企业是一群在无情大海中的有情孤岛”,这一句诗意的叙述,是贝教授每天都在强调的内容,作为课程结尾让大家体会。如何在外部的无情中通过内部的有情来降低风险,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事。

课堂上有一个异常活跃的身影,不断的就实务问题跟贝教授进行互动。据课后笔者的交谈,这位同学是上海某物流公司的董事长,每次贝教授上课她都来学习,根据其叙述,正是听从贝教授的建议,将自己的物流公司从传统的红海领域已经转型到蓝海,并建立了竞争优势。“我觉得贝教授的课非常接地气,也许有很多问题我还是不明白,需要后面仔细的思考,但我明白的这些问题,给我的企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是贝教授的铁杆粉丝”。这种变化,正是SNAI-ASU合作EMBA项目所追求的目的。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