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E席谈 |程子林:国家账本——逻辑、框架与数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2-03-22 17:04 浏览量: 2031

《国家账本——逻辑、框架与数据》

什么是“国家账本”?

如何理解和解读“国家账本”?

2022年3月1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特别邀请国家统计局-北京大学数据开发中心联席执行主任、国家统计局综合统计司一级巡视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程子林做客光华E席谈,并带来《国家账本——逻辑、框架与数据》专题讲座,帮助光华同学和校友们更准确地理解国家账本。

国家账本基本框架

讲座围绕国家账本的基本框架展开,程子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账本的概念、基本核算规则、交易主体及其分类

他认为,“国家账本”应包括企业、居民和政府等全部经济主体的价值创造、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情况,是全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的一整套账户或表式体系。

“两会”审议的预算报告可以说是政府的账本,是国家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理论

随后,程教授分别针对各账户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经济理论进行逐一讲解。

生产账户记录

生产账户记录企业、住户和政府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最终成果,用增加值和GDP表示。

他使用1960年以来中、美、日、俄、印GDP和人均GDP数据,向同学们直观呈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

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分配账户则记录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和实物收入再分配三个环节的流量。

生产的成果是收入初次分配的对象和起点。各经济主体因参与生产过程或拥有生产活动所用资产所有权而获得初次分配收入,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为国民收入。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在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实物社会转移进行实物收入再分配,得到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在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2008》中,实物收入再分配被称为第三次分配。

收入使用账户

收入使用账户反映了消费和储蓄情况。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但企业没有消费,其可支配收入全部用于储蓄。

程教授通过1992-2019中国实际最终消费率、总储蓄率动态变化等数据图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消费和储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从生产—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消费和储蓄环环相扣的经济循环内在逻辑出发,通过构建居民消费率因素分解的乘法模型,对我国居民低消费率的原因作了解读。

资产负债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则可以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和结构。程教授比较了国家资产负债表与企业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异同,介绍了美联储金融账户中美国国民财富的两种口径,说明了中美财富比较的注意事项,还与大家探讨了“国民财富是如何增加的”等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积累账户。

作为所在企业及组织的领导人,不仅要脚踏实地将所学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创新,更要时刻对整体经济环境保持敏锐洞察。

北大光华EMBA将持续邀请业界嘉宾,在经济变革的当下,从不同主题切入,持续为学员们提供新视角观察、研判、理解未来的发展格局。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