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跨界教坛,浙师大刘老师带大家看电影、品名著、学马哲!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21-11-18 20:04 浏览量: 2764

你听说了吗?

那位带学生看电影、品名著、学马哲的思政课老师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宇教授

又双叒叕获奖啦!

疫情期间,他带领学生在《阿凡达》中探索马哲的奥秘,被《浙江教育报》称为“硬核思政课”。思政课程改革,他矢志不渝,潜心探索,成功斩获“浙江省第二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称号。

颁奖照片(右三为刘宇)

日前,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思政星课堂——第二届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推介宣传活动”颁奖典礼举行,现场揭晓了全省20位优秀思政课老师名单,刘宇教授获评“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

谈到参赛获奖的秘诀,刘宇老师只说了两个字:“真实”。既没有华丽的灯光和ppt制作,也没有提前彩排演练。“其实没有想过可以获奖,因为时间关系,参赛素材只是从之前的网课视频中截取的20分钟片段。”刘宇老师说。

本以为是陪跑者,却以质朴的风格“杀出重围”,刘宇将这称之为“幸运”。可是,从数百名参赛选手之中,经过专家评审、线上投票的层层选拔,最后成功晋级前二十强,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单薄的词语可以概括的呢?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刘宇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思政课改革之路。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一门理论性极强的思政课?”在思政课改革的近10年中,刘宇不断摸索课堂新形式,将“有趣又有料”的创新理念贯彻在每一堂课中,用鲜活的事例和理性的分析,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入学生的头脑。课程设计中,他总会预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公开展示,让同学们表达观点并逐一点评,脱离直接传授答案的传统课堂,他着重对学生思考方法的培养,从而实现老师、学生的关系从“主体和客体向“主体和主体的转化。

紧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前沿,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支撑,刘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以专题化的模块形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政课中十分难讲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洞察社会生活的本质。”刘宇说。

此次荣获“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刘宇老师表示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与鼓励,“拿到这个奖,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同时更像是一种激励,也给了我继续改革的信心。”刘宇说。

“其实我们也算是同行呢!”八年的记者生涯里,刘宇切实关注到社会百态。从新闻跨界至教坛,转行之路不易,但在他不断地探索下,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绚烂。

记者出身的他,半路去攻读了哲学的研究生。当记者,转行成为思政课老师,再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者,这是刘宇生命里一次极为特殊的转型。“新闻与哲学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因为二者都是直面生活与社会,都要关注浮世众生、人间百态。”

在广电系统工作了八年,刘宇老师凭着这个身份,和各行各业的人相遇、相识、交往。“这是我认知社会的八年,使我更能感知到芸芸众生的社会需求与世间百态的社会现象,也是我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原因。”刘宇老师感慨。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身份,却为他思政课改革的漫漫征程埋下了伏笔。2010年,刘宇正式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思政课不是学生眼中觉得有趣的课程,更不是他们看来“实用”的课程。带着最初的茫然与无措,刘宇听过很多业内知名教师的课,哪怕在这样的课堂上,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依然是个问题。

学生参与度太低怎么办?思政课堂应该怎么改?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用的到,有“料”又有“趣”的课呢?叹息过后,刘宇踏上了这一条思政课改革的挑战之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刘宇开始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思政课堂从原来的死板教条跳脱出来,终于有了“人味儿”,不再是沉闷、无趣的。课上,大家一起看看有趣的短视频,听听千奇百怪的百姓故事,“互联网+思维为思政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基础来讲,就是学知识;从深层来讲,就是学方法;而从本质来讲,就是提境界。思政的重要性,往往体现在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及其转变。”刘宇坚信,有趣又有料的思政课,将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在代代浙师思政人的传承下,绿树成荫。

趣味性有了,可是对于同学们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这个问题,他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课堂最重要的还是‘干货的输出,切实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才是关键。”刘宇深谙其道。点醒他的,是《恰同学少年》中的青年毛泽东当年北京大学学生开办工人夜校招生,没有人响应;而毛泽东却从民众的需求着手进行宣传,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参与。“从学生需求出发,思政课堂是不是也会迎来新的转折点呢?如梦初醒,刘宇找到了课堂改革的关键点——学生需求。

学思政到底有何用?开学第一节课,刘宇就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待:“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个课堂上学习正确的方法,理性地看待我们的世界、社会和人生,成为一个智慧的人;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成为一个人格高贵的人;能够有在公共生活中表达自己立场的能力,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思政课难讲,难在既要“顶天”,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精通原著、善于思考;又要“立地”,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研究中国问题,贴近民众生活。课上,刘宇总是带着大家讨论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真正将课堂知识点落实到现实;鼓励学生“从自我的洞穴里走出来”,多感受世间冷暖,关注社会所需,体会百姓苦乐重视生们的语言表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与他们一一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有了这三层获得感,思政课自然而然成为了学生们的朋友,成为了他们剖析社会锐利的武器。

刘宇根据不同学院学生的性质选用案例并解读知识点。如面对文科专业学生时,他从社会热点问题或影视作品入手,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解答;在面对理工科专业学生时,他则是带着大家思考、讨论司汤达的《红与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次课程结束后,刘宇收到了来自人文学院的龚伶俐同学的短信,她倾诉了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与成长。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她不像以往那样为了完成任务去学习,而是将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消化,思维也得到了延伸和发散。“您讲解的知识不只停留于课本上,更多地是教给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感谢您带给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全新思考和体验。”

《浙江教育报》新闻截图

2020年6月,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硬核思政课”被《浙江教育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处湖北的刘宇老师把网络思政课上得风生水起......”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讲到《阿凡达》,相隔数千里的网络课堂上,他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用哲学的方法去思索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他“有料又有趣”的上课模式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还为思政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模式。

思政课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时光变迁,新的问题和论域出现时,我相信会有思政课的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一代又一代新的思政课老师的接力,会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让思政课更加‘有料’‘有趣’。”采访的最后,刘宇老师如是说。

“总书记金句”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朱宇 戎依琳

图片|邱慧婷 李柄辰 部分来源于本人

今日编辑|朱宇

责任编辑|赵菡婧

往期回顾

为刘宇老师点赞点在看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