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走进复旦泛海国金,聚焦自动化发展的新技术与新挑战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2023-11-29 10:27 浏览量: 2642

2023年11月22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钦定讲席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Pissarides)走进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发表题为“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labour market”(自动化发展的新技术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全日制金融MBA学术主任杨春柳担任本次讲座主持。

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

杨春柳教授

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新技术对于劳动力市场与职业变化的影响。他提出,经济增长由技术驱动,重大的技术变革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改变生产方式,提升生活水平。然而,新技术也会导致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包含工作的创造与消失。劳动力如何适应经济结构性转型?怎样才能让所有人共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首先回顾了几次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产生的影响。他认为,每一项新的创新都会使不同工作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工人,都不可能对失业风险做到完全的规避。但是,他较为乐观地表示,每一次新技术的创新都将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随着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能够在减少工作时间、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创造新的工作,而是怎样让劳动力在新的职业中进行工作的转移。现在,ChatGPT和生成模型领域的岗位和技能短缺,需要大量相关程序员和信息技术专家,它们所创造的工作其实比“破坏”的要多。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服务是无法编程的,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仍然需要大量人力。大多数新的就业机会在服务部门创造,这些部门有非机械化的人力服务需求。

对于中国,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相信,机器人的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尽管全世界都在应用机器人,但是中国应用的机器人大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总和。虽然当前制造业仍然雇佣30%到40%的劳动力,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人会更加有竞争力,这也会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还有高端技术迅速提升,同时也会有很多人会因此失去工作。中国如何应对这样的转型?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认为,中国与欧美相比,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中国的医保医疗只占到整个雇佣行业的5%,但是在欧洲,健康行业雇佣了20%的职业的人口,病人更多由医护专业人士来照料。另外,美国零售业就业也占据了人口的18%。因此,只有服务业更加发达,才能容纳大量由于经济转型而重新就业的人。

在交流互动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就AI的产能率、信任危机、逆全球化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