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月读社|《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2-03-11 15:38 浏览量: 3212

2022全国两会提出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

4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

政府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庞大的中国经济体如何运作?

热闹的政经新闻隐匿着何种门道?

有为政府如何更好配合市场运行?

光华月读社第三期

共读《置身事内》

聚焦“看得见的手”

邀请光华博士生领读

以新视角理解政府的经济决策

读懂地方政府治理的行为逻辑

阅读书目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兰小欢著

本书以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背靠经济学理论,着眼中国发展现实,从微观经济到宏观制度,脉络分明地呈现了中国政治经济体的运作模式。

其从传统经管教科书脱胎而出,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作者一线调研经历,以宏大视野与深刻洞见,审视中国经济生活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让置身事内之人能“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政府角色。

活动时间

3月11日-3月13日

月读规则

加入月读社微信群

参与三天读书打卡

根据阅读话题精读书籍

交流读书心得与感悟

报名方式

①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②从光华小程序主页进入点击海报图报名

③添加助教微信加入月读社微信交流群

往期精彩书评集锦

月读社已累计700余名社员

两期读书会中有许多精彩的分享

本期我们摘选了六位社员的书评

来看看他们的收获与思考吧

第一期读书笔记

阅读书目:《稀缺》

01

稀缺和理性经济人是传统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本书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正是对这两大基本假设的一次重新审视——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再深究下去,这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经济学两大假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呢?

人的“有限理性”理论早在20世纪兴起的行为经济学中就已出现,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应用。而《稀缺》一书的许多观点和案例也可以看作行为经济学的一种应用:缺钱(或时间)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变得更缺钱(或时间)。

既然我们知道这个规律,何不针对性地设计制度,来防止人们继续犯错呢?例如,将“每个人一生中只能享受5年福利救济”的政策改为“每个人一生中只能享受6年救济,其中每年里能享受8个月”。

再如,从手术室资源严重不足的医院里再辟出一间手术室,不安排计划内手术。站在完全理性的假设角度,这些举措都是低效且不合理的,但如果将稀缺对人的心理影响考虑在内,这些做法却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不仅如此,本书的观点和案例还能扭转人们对“穷人”的一些偏见。穷人之所以会长期贫困,不一定是由于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有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这在当前强调消除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也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未名

02

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用这种方法管理并使用资源会让我们感觉所拥有的资源变得更少了。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让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利。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定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按计划行事,需要带宽和执行控制力,而稀缺会削弱我们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星辰大海

04

全书整体诠释了稀缺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稀缺的恶性影响以及其所占用的带宽对我们生活产生的负面复利。我们更能理解“穷人”(无论是金钱、时间、资源…)为什么会穷,他们并非单纯的懒惰,缺乏知识等,更多的是被所处环境的稀缺复合损害了,这对于致力于“共同富裕”的中国来说,是解决贫富差距,帮助走出困境最好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此书也是对个人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所面临困境预测及指导的良书。感谢北大光华月读社的第一期活动,此组织让我想起了当年赫赫有名的Cambridge使徒社。作为隔壁的学生,最初带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加入进来,感受到了非常优秀的读书氛围与环境。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Let\'s fly higher,光华月读社!

——We\'ll be back

第二期读书笔记

阅读书目:《从大到伟大2.0》

04

从外部来讲,两个结构性因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和相对薄弱的制度基础设施,影响了中国企业对于ROIC的追求。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和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大量干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不利于伟大企业出现的外部原因。

首先,稀缺的资金配置到受政府特别照顾的企业和部门中,但这些部门由于软预算约束,投资效率不佳。扭曲的资本成本导致资本配置失当,损害了资本的使用效率。资本成本偏低时,能够获得融资的企业就更容易受到诱惑,使用“廉价”的信贷做出不必要的投资。

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能够从国家垄断的金融体系中以远低于市场利率的成本获得资金,导致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资冲动。然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有企业,其决策行为都是理性的,都遵循了价值投资的原则,即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但是,由于金融中介的扭曲及其所导致的低于市场利率的资本成本,这些看似理性的投资决策却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人为压低的资本成本对应着的是低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中国制度基础设施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在于,缺乏一个开放统一的国内市场。

“地方政府锦标赛”制度下,地方与地方官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阻碍了国内地区市场间资源的有效流动,导致资源错配。

完善市场和竞争机制,改变经济微观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模式和最终表现,“让属于市场的回归市场”是弥补制度缺陷的最终方法。

刘院长给出三个措施:

其一,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实现从经济生活决策者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换;

其二,一定要搬开金融压抑,提升金融中介的效率和覆盖面;

其三,营造公开公正的环境,激发千千万万个体创新创业的激情,重新唤起中国企业家精神。

——PicK yoU

05

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奇迹其实很大程度因为西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技术更新需要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revolution,这肯定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是作为后来者,自然可以跳过技术弯路和revolution直接拿到目前的成果。但是经济发展过程肯定要进入没办法抄作业,需要自己写作业的阶段,这也就是从高速增长必须转为高质量增长。但是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是ROIC我有较大的疑惑。我个人理解是更多的需要激发内部消费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依靠外部别人给安排的需求。

下面这段话也特别认同:“ 我们亟待牢固建立起科学的理性精神。缺乏理性精神,我们急功近利、好奇心钝化,对建立起对人类世界、对本源和普遍性的深刻理解缺乏兴趣。我们不愿也无法专注于基础科学和底层支撑性技术的研究,热衷于通过资本实现技术上的“拿来主义”。

基础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更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哲学等)。这样才能为真正的认知提升和技术创新提供源动力。并且也确实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这些提供物质基础。

——Stephen

06

三天时间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刘俏院长著作《从大到伟大2.0》,不由感叹:主题鲜明、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幸读大咖神作,令人思路顿开。伟大企业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和内部制度支持,外部包括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等,内部包括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治理体系,唯有专注主业、顺应并把握市场机遇,才能实现从“大”向“伟大”的蜕变。

——F

相关链接:

忙碌和贫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北大光华月读社

共读中国企业2.0时代,探索经济增长新动能|北大光华月读社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