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 新生 | 湖南大学2022级MBA二班“常青树爱心公社”公益活动随记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2-08-30 17:00 浏览量: 2319

美好的相遇

八月的长沙,美好之言不在于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更在于我们2022级MBA二班常青树公益小组的首个公益活动——去看望一群特殊的小朋友。这群特殊的小朋友都因为刚出生时缺氧、黄疸、发烧未得到及时救治或因为无法诊断原因的基因突变导致程度不一的“脑瘫”。脑瘫让小朋友们在肢体协调、语言表达、智商发育等方面大大弱于一般小朋友,而且,随时可能因为脑瘫伴随的癫痫等症状发作而离世。对于做公益零经验的我们来说,从没有想过这样一趟公益之旅,会给我们一场怎样的精神救赎和心灵洗礼!他们的故事脑瘫儿童由家里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中某一个人专职照料,另外的家庭成员就需要长期外出务工以满足脑瘫儿童的日常开销和治疗费用。

他们大部分没有自理能力,行动需要帮助,其他需求如喝水、上厕所等,也需要最亲近的人才能够理解。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大号、或者特大号的“婴儿”。脑瘫儿童的最佳治疗期是2到3岁,越早参与治疗痊愈概率越高,所以小朋友们需要在幼年时期就经历长期且持续的康复锻炼。一个脑瘫儿童对家庭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父母承受着来自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的压力。经济方面,大多数因为原本经济条件差,且持续生活和治疗费用高,持续时间长,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精神方面,父母需要承受小朋友随时离世的精神压力,也要承受在漫长的康复岁月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小朋友可以恢复正常或者变得有自理能力的无尽等待。

单亲妈妈

生孩子前她是被父母宠大的孩子,因为不懂事未婚先孕,前夫在看到新生的孩子是脑瘫和癫痫后便放弃了这对母女,连结婚证都没领。她说自己也想过放弃,但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她不忍心,她说自己也想过轻生,但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还要帮自己照顾孩子继续操劳,她又没了勇气。她说是女儿让她变得成熟,让她明白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她的孩子很少哭闹,但9岁大了还只有26斤。问起她对孩子未来有什么想法,她说能陪伴一天就是一天,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天的爱就是一天的爱。过去9年的心酸苦楚,孩子只要叫她一声“妈妈”,她就觉得值得。

大毛和小毛

大毛和小毛是“慢天使”待的时间最长的孩子,已经呆了十年。我们问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他们说是玩电脑和无人机,虽然无人机他们都没碰过,只看别的孩子来孩子屋的时候带过。大毛和小毛是“慢天使”智力算最好的孩子,他们可以自理,可以阅读,可以学习。但以前的他们并不是这样,在2岁的时候父母才在儿童医院确诊孩子是脑瘫,之前在乡镇的医院,医生只说孩子是缺钙,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为了孩子的康复,孩子父母之前都是带着孩子边在广州治疗边求医,但当时非常急功近利,很想孩子快好,也在外遭受了数不清的歧视。来到慢天使后,孩子的爸爸说心态变得好很多,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在医院碰到其他的家长时还会主动去开导别人。我们问大毛小毛对爸爸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两个男孩非常羞涩,我们问爸爸是不是很少对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爸爸说是的。父与子的爱,就是这样的厚重又内敛。有三个脑瘫子女的她

她的大女儿是脑瘫,两个双胞胎儿子也是脑瘫。为了孩子治病,亲人的钱已经借了个遍,她说周围的人都劝她不要治疗了,可她从来没有放弃。讲起亲弟弟催她还3000块钱的事,她还会忍不住流泪。大女儿已经16岁,自己学做美甲来补贴家用。两个小儿子还只有几岁,问起对儿子未来的想法,她说只希望孩子能接受教育,自己能养活自己。她说还好自己的老公一直在身后坚定的支持,不然自己一定挺不过来,现在都是老公在赚钱,自己在爱心屋寸步不离陪两个孩子做日常康复。以前她非常自卑,来了“慢天使”后说自己的心态变得阳光很多,因为有很多同伴,大家都能互相打气和理解。

姚姐

姚姐名为姚志军,初看名字以为是一位壮汉,其实她是一位温柔和煦的女子,她是爱心屋的灵魂,在很多家长的嘴里,是因为她的开导,自己才重获新生。姚姐自己是孤儿,做保姆时,住家家庭放弃了自己有残疾的孩子,她捡了孩子,她10几岁,孩子8岁,她一路乞讨打零工拉扯孩子长大,在某种程度上她救了孩子,孩子也给了她一个家。现在她的孩子已经读完大学,甚至在国外当讲师做演讲,她自己孩子的亲身故事鼓舞着爱心屋的其他家长们。我们的感动“人很难对别人的痛苦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们也只有见识过苦难,才知道什么是光明,才会更加向往光明。”沈鑫同学这样说道。

我们总以为的自己的日子不如意,以为自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事实上过得远不如我们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讽刺的是,我们还经常因为觉得生活的不好满是抱怨和负能量,而这些真正经历苦难的人儿内心却无比坚韧,乐观向上,正能量满满。李馨云同学在和脑瘫儿童父母交流后由衷地说“支撑他们的,一定是希望和笃定”。他们笃定自己不会放弃,笃定自己还会咬牙坚持,笃定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这种笃定和希望,虽然他们正在经历不幸,但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晰的从他们对我们善意的笑容中,在他们坚定的的眼神里,看到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和散发出的光芒。而这份光芒就是可以照进我们的内心,洗礼我们驳杂灵魂的精神源头。唐林琼同学也感叹,“渡人者自渡,抱怨从来不能消解命运的不公,爱和自我原谅才能带来救赎。”

脑瘫儿童的父母们,用他们对孩子一以贯之的爱,如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我们钦佩于他们的品格和人格,相比之下,我们自惭形秽。公益的意义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和媒体上一些公益乱象,但通过这次亲身经历公益活动,我们不禁思考,公益活动的意义。彭曦同学表示,“公益活动的本质是照顾社会弱势群体,公益应该回归公益本身,公益不应成为特定人和事的秀场,不应成为利益集聚的平台,更不能只浮于形式。公益应该要回归到对弱势群体的爱和实效中。”

  • 做公益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

“公益活动其实不是简单的物质捐赠或者是单方面付出和反方面收获的定义,公益其实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正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颜婷同学这样说道。我们或许是通过物资或者劳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但是通过交流和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我们收获的是精神和灵魂上的洗礼,在我们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

  • 做公益是一段表达诚心的路程

“公益活动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更加实际。”这是仇月同学抱有的观点。公益活动应该回归到我们为弱势群体流过的汗水,付出多少关爱,切实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上。我们平时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就是他们急需甚至是可以救命的东西。有时候善意虽然很少,捐赠虽然不多,但是我们认为,只要有用,只要产生了效果,就是好的公益。

  • 做公益是一场有始无终的旅程

“做公益不应该只是热血沸腾的一时冲动,应该是一场有始无终的旅程。”组长黄景丽说。我们绝大多数人也是普通人,家中无矿,非大富大贵,养活自己和家人之余,要长期、持续地改善他人的生存条件,未免有强自己所难之嫌,而且这种强己所难可预见是不可持续的。但是从我们关注到这些弱势群体,了解他们,宣传他们开始,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要有更多的社会大众关心到注意到他们。或许每个人的力量不多,但是只要关注他们的人多,他们的生活就会实实在在的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夏俊同学感叹道,“我认为做公益是一场洗涤灵魂的旅程,在未来,每当我困顿、孤傲、自闭、消沉、负能量缠身的时候,都会想想他们,来看看他们,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共同成长和进步。”是经历苦难的“他们”反过来照亮“我们”的人生。最后,希望阅文的你,也可以投身公益事业中,关爱有约,爱心无限,乐善有恒,大爱无疆!

供稿:夏俊

拍摄:沈鑫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