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西安建大名师姜维山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1-09-23 18:00 浏览量: 2666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我给姜老师打电话问候,三句话之后他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们还是把这些年研究的约束混凝土结构写本书吧!” 顿时,我觉得姜老师94岁高龄的老人还有此想法和愿望,真的值得敬佩,同时对他的身体健康也放心了很多……谁知,昨天(注:2021年8月1日)白国良教授和史庆轩院长告知姜老师逝世的噩耗,我顿时惊呆了,一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校工民建专业1981级校友 刘维亚

《缅怀恩师姜维山教授》

姜维山,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

九三学社社员,我校资深教授

姜维山(1927.05-2021.08)男,山东海阳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室和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参与“国际组合结构研究会”(ASCCS)的创建并连任中心委员,参与创建中国组合结构协会,任副理事长。科技部中国技协节能建筑工作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结构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兼任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节点与连接学组副组长,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委员。2次参与国标(G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主要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节能、减排的新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工作,其中有4个结构体系经科技部鉴定并安排在国内推广。获有全国科技大会奖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冶金部先进科技工作者、西安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著书籍8本,编写行标和地标规程6本,推荐性标准1本。1993年3月退休后,仍志愿培养研究生和进行研究。

媒体建大 | 西安9旬教授无偿捐3项专利 可提高建筑抗震强度

教学与科研感悟姜维山

自从1951年到现在,历经64年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些粗浅的感悟。

作为大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栋梁,促进科学进步,实现国富民强,人类幸福目标的重大任务,对个人的修养,业务水平的要求很高,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应当具有超前的认识和能力,对素质较高的人才,要培养为创新型高级人才。

1976年唐山大地震瞬间造成20多万人死亡,有很多人被埋在震倒的房屋里,刺激我夜不能寐,数以万计的建筑结构工作者都要认识到要创新出“震而不倒”的新建筑结构。于是我认识到要进行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立项进行研究,并参加编制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986年指导大学生刘维亚毕业论文,在世界大学生混凝土专题竞赛中获第一名

汶川地震中表明凡是按新规范设计就能减轻震害,但与抗震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例如我国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剪承载力计算,力学概念不清,尺寸效应没有考虑,远不如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拱-桁架理论的剪切承载力理论计算。至于箍筋抗剪问题,国外已采用1100MPa的高强箍筋,箍筋间距减小到现行规范规定的1/2,箍筋面积亦减小到现行规范规定的70%,这种高强密配箍筋约束混凝土,改变混凝土的脆性破坏为塑性破坏性质,大大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也减少了钢筋用量,获得了抗震、节能、减排的效果。

由此例可见,教师教学不能只看现在,还要跟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既要教会学生具有现有国家规范的知识,又要学生知道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传授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并要激发学生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学到了过去的科学知识,也能认识发展前景,能够在创新工作中做出贡献。

好的大学,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可见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的,几点感悟在于:

教师教学生除课堂上做好按教学大纲讲好统一教材,传授知识之外,还有许多方面的要求,如众所周知的,教育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明确其重要性,只是要踏实的执行才好。

当今时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更是瞬息万变,人们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相对于建筑结构,千百余年变化速度较慢,以前只是做到满足人们活动的基本要求,如今应意识到建筑与自然方方面面的关系,并使结构能防止自然灾害,飓风、地震、洪涝干旱等又与自然气候变化相关,再关系到减排二氧化碳、硫等问题都要认识,研究,解决。举例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中应用的钢筋和水泥,都要排放污染物,比如生产一吨钢材,就要排放二吨二氧化碳,如今我们国家大兴土木建筑,钢材用量非常之大,排放的有害气体在污染物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此例说明我们要进步,不仅要培养解决一般土建工程问题的人才,还需要培养能够解决抗震,节能,减排等土木建筑与自然相关问题的人才。

从前在学校,片面的认为向学生传授知识,解决土木建筑工程需要是重要的,从而造成土木、建筑科学进步速度赶不上信息、制造业发展,想要土木、建筑的进步,必然要重视科学试验研究,它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能够把课程讲活,学生就有兴趣接受,试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到高、深、精的程度才能具有创新能力,有了创新型人才,才能在工程中解决问题,提出新的理念,方法,指导土木建筑的现代化发展。

1985年7月1日,姜维山老师当选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中央委员)

数十年来,我们学校开始认识到改革钢筋混凝土的要害问题—裂缝、破碎、脆性破坏、肥梁胖柱等等问题,立项研究约束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1100MPa约束筋,直径细,间距小),研究得到成果,2014年在河北白沟建造50万平方米的国际箱包城项目,施工方法改为工业化的装配式,施工速度快,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初步实现了抗震、节能、减排、工业化的新面貌,并提前投入使用,该工程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国家拨给200亩地建立推广基地,河北省奖励建设单位200万元,2015年又下达再建造保定96米高层建筑,计划今后在全国推广约束混凝土结构。这个成功的例子说明理论结合实际,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是正确的。

上述约束混凝土结构等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参加研究的师生,特别是提高了学生们科学研究的兴趣。自身对科研的兴趣是有能量的,它会主动克服困难,能够坚持长期进行科学研究。我们的团队在完成一般教学任务外,坚持科学研究,先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1956年研究解决了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造成窗间墙出现长达100cm的裂缝,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套或钢板条砂浆套加固,修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无线电学校等学校的教学楼,保证了学生能够安全上课;60年代研究火电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厂房结构,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刚性插入式柱接头的成果在新疆红雁池电厂应用,加快了该厂的建造速度;山西大同采用钢梁混凝土柱厂房框架梁自重减轻了90%,提高了厂房抗震性能;影响最大的是韩城电厂因山体滑坡造成厂房柱子损坏,使工厂停止发电,影响了关中以北地区的所有供电,当时国家没有重建电厂的经费,国务院总理批示发挥西安高校教师的智慧,设法解决,我校承担了该项任务,采用型钢约束已裂混凝土柱,三个月时间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成功完成了加固任务,恢复了电厂正常发电,仅加固方法采用材料的改进(研究复合灌浆料代替环氧树脂)就能节省700万元。2014年河北省白沟国际箱包城采用约束混凝土结构,综合使用了多方面的科研成果,表现出产、学、研的综合力量。

2015年10月12日,88岁的姜维山老师与研究生一起进行混凝土浇筑(摄于西安建大结构实验室)

适应时代要求,做教师的需要学习“伯乐”,善于识别“千里马”,在许多学生当中,识别优秀学生,而后有意识的培养它,从高要求。我本着这个理念,曾对选中人进行试探性工作。举例:鼓励培养刘维亚参加世界大学生混凝土专题竞赛,论文题目是“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荣获第一名,该生在工程界工作,现在是超限工程审查委员(超限是超出国家规范限制以外)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白力更在80年代毕业论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剪切极限承载力拱和桁架理论分析,2013年制定《高强箍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56:2013),其中的理论分析法在国内是创新领先的;刘玉擎领先进行了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其成果列入型钢混凝土结构规范中;王秋维斜配型钢混凝土柱和节点试验研究获发明专利;学生丁焕龙创新提出型钢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压框架柱和转换柱的计算公式被组合结构设计规范所选用,与世界有名的N.V.Nitikin, 尼克勒公式并列;李玉林矩形螺旋箍约束混凝土论文全国领先;马宏伟的约束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论文被世界三大检索机构检索;夏敬谦设计了北京火车站双曲扁壳屋盖(号称十大建筑)等等表现培养创新人才苗子是可行的。

姜维山教授(中)与学生刘维亚(左一)合影

教育和科研工作会提高本人的工作兴趣,成果无论大小,都会使人兴奋,滋生幸福感,持之以恒的脑力劳动,有益于本人身体的健康长寿,一息尚存,决不放松。我还梦想系统的完成约束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剪切约束,混凝土收缩约束以及温差约束。对于近年来完成的四个新结构体系(约束混凝土结构体系、混合结构体系、壁式框架结构体系、复合墙结构体系),这些新结构体系都具有抗震、节能、减排的优越性,力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对建筑结构改革做出贡献。

——选自《甲子六书·名师篇》(有删改)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深切缅怀,铭记师恩往期精彩推荐“四有”好老师!西安建大优秀主讲教师感言(一)“四有”好老师!西安建大优秀主讲教师感言(二)“四有”好老师!西安建大优秀主讲教师感言(三)“四有”好老师!西安建大优秀主讲教师感言(四)建大·历史·文化建大西迁史书信见证西迁文明校园创建开学第一课建大史上第一建大先生青春为祖国歌唱被”你暖到青春战疫建大藏宝图打开《筑梦之门》我的名字叫建大师德丰碑陈绍蕃深切缅怀徐德龙古文版建大赋《建筑生僻字》出品:党委宣传部来源:《甲子六书》《西安建大报》编辑:王俊 翔子审核:宋阳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