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迅华:以内涵式发展促进高质量博士生培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2-11-24 13:37 浏览量: 2080

11月10日,清华大学2022年文科工作会议在建华楼举行。在上午的主题研讨环节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迅华以“以内涵式发展促进高质量博士生培养”为题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郭迅华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受陈国青老师的委托,向大家汇报我们研究团队在博士生研究工作当中的经验和思考。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内涵式发展促进高质量博士生培养》。

所以团队每年的招生人数通常为2-4人,在读博士生总人数保持到12到18人之间。近五年来,博士毕业生的学术就业率达到大约70%。学术就业的毕业生多数在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就职。其中包括2019年毕业的王聪,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此外,张瑾同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任教,目前是副教授。陆本江同学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同时,也有多名毕业生在海外知名高校获得教职。2018年毕业的乔丹丹同学进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QS排名全球前15,在信息系统管理领域具备全球顶尖的学术实力。今年,何玉梅同学在美国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获得助理教授职位。这些充分显示出我们的博士生培养所获得的国际认可。另外,在陈国青老师担任指导小组组长所培养毕业的博士生中,有超过40%获得了学校、北京市或全国的优秀博士论文或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第一个方面的举措,是在博士生指导的结构和方式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三三制”协同指导的模式,以汇聚优势资源,支持博士生学术成长。“三三制”的第一个“三”,是三人指导小组。每名博士生由3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其中通常有一名教师来自其他研究团队。第二个“三”,是三层研讨机制,包括团队的大例会、指导小组小例会和针对特定研究议题的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中,我们还常常针对议题特点,引入校外、海外的学者专家参与研讨,帮助学生在多维度的思想聚合与碰撞中获得深入的指导与启示。第三个“三”,是三视域协同,包括纵向视域,即指导小组视域;横向视域,即团队伙伴的协作、讨论、点评;跨域视域,即外部指导,包括已在外校就职的往届毕业学生所提供的、兼具传承色彩和外部视角的交流和指点。

第二个方面的举措,是聚焦于中国特色管理情境,帮助学生把握创新机遇。首先,带领博士生参与国家重大课题攻关,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及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国家信息化专家委项目等。同时,积极拓展一线企业的研究场景,凝练中国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举措,是个性化规划、设计学生的国际交换。力争让国际交换合作培养带来实质性的收获,做到不虚一行。首先,帮助学生在出国前做好科学问题凝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双重准备,而不是空着手外出等待灵感。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匹配、安排国际合作。前面所提到的乔丹丹同学、陆本江同学、王聪同学,都曾在国际合作培养当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四个方面的主要举措,是本科和博士生阶段学术人才的衔接培养。将学术人才引导和选拔工作部分前移,以本科生培养的“底色”,支撑博士生培养的“高度”。经管学院为本科学生设置了一对一专业导师。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鼓励、欢迎本科学生参与旁听团队的例会、研讨,接触和了解研究工作。同时,我们开设了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科研导论”小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性质、方向、方法,以及学术生涯中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是否走上学术道路的理性选择。2021年毕业的管悦同学,就是通过这样的衔接培养,先后获得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目前已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教职。

就高质量博士生培养而言,内涵式发展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立足“学科”内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外延特征,包括多样化的管理情境和快速更迭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形态。透过这些纷繁的外延,这个学科的内涵,在于信息技术与管理行为的连接、交互、融合。因此,对于博士生的培养,我们应当始终立足于这一内涵,围绕“管理导向的技术+技术赋能管理”,帮助学生构筑起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层面,是聚焦“学术”内涵。博士生的学术成长,在外延上表现为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场所的发表,获得同行的认可。透过成果展现的外延,学术研究的内涵,在于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及知识边界的拓展。在这方面,陈国青老师时常向我们强调,要做有意识、有意义的“二有”研究。对于每一个选题,每一次进展,我们时常要留意追问:“有意思吗?有意义吗?有意思的点在哪里?有意义的点在哪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锻造更为纯粹的学术志趣。

第三个层面,是培育“学者”内涵。博士生作为学者的成长过程,其外延表现为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类型的科研交流活动,参与团队、学科、学术领域的服务工作,以及作为助教参与教学工作。这些活动所体现的内涵,是学生以“合法的外围参与”的方式,实现情境式的学习,获得学术共同体当中的身份构建。更重要的是,完成其作为一名学者的价值塑造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风修养的培育,居于核心的地位。“平凡见卓越,简约映品格”,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把陈国青老师的这句话,放在团队每个学期开学初的学术计划表中,以及学期结束时的工作总结上。我们相信,对学风修养的注重,将能够帮助博士生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稳健、更长远。

内容来源:清华文科

编辑:符怡

审核:任仲希

责编:卫敏丽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