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管理新知 | 葛建华:白手起家,为何难上加难?企业家社会“出身”的双重约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22-09-30 17:19 浏览量: 2359

葛建华 副教授

· 组织与人力资源系 ·

白手起家,为何难上加难?企业家社会“出身”的双重约束

在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成为研究者追逐的焦点。但即便共享同一身份标签,企业家群体内部实则社会来源繁杂,地位分化凸显,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体都可以投身市场浪潮,找寻创业出路。2018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中不乏草根出身的农民、工匠和下岗工人等,他们多数白手起家却将一家家小作坊经营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时至今日仍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创业者的社会“出身”会深刻影响其创业过程与结果,那么相较于那些出身优越的创业者,这些草根企业家创业途中会面临哪些约束?他们又是如何才能“破茧成蝶”?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葛建华老师和博士生杨繁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合作者Eric Zhao和Joanna Li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出身的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创业领域顶级期刊

一方面,相比之下,低社会出身的企业家所拥有的人力、财务和社会资本更加有限。为了突破资源约束,创业者可以借助特定的“智谋”(resourcefulness)来策略性地调动和编排手头资源以捕获新的的价值来源。研究团队提出,如何有效分配企业家的注意力资源(时间)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分析发现,不同社会出身的企业家在内部管理、外部公关以及自我提升三项活动上所投入时间的边际收益差异显著:相比于高社会出身的企业家(如干部和管理人员),低社会出身企业家(如农民和工人)在外部公关和自我提升方面的时间投入有助于他们填补发展所需的社会和人力资本的空缺,进而提升企业绩效;而他们在内部管理活动上过度的时间投入反而会因为挤占其它活动时间,导致错失积累资源的机会,使企业业绩受损。一言以蔽之,如果能够策略性地配置自己的时间或注意力资源,草根企业家则能一定程度上突破先天资源困境,逐渐累积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即使存在这种可能性,但现实中这些创业者真能顺利破局吗?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社会出身可能通过资源和认知的双重机制影响企业家的创业活动。除资源约束外,受制于低社会阶层情境中更差的成长环境和更少的发展机会,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所形成的阶层特定的认知模式也会持续性约束其创业决策行为,并且这种认知印记的影响更为隐蔽和难以克服。囿于认知能力和先前职业背景的约束,低社会出身的企业家更易形成“现实导向”的时间观并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意识,当获取和维护所需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需要大量时间资源投入而回报周期又存在不确定性时,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分配重心偏向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而抑制公关和自我提升时间的投入,反而陷企业于更糟糕的发展境地。

通过揭示草根企业家面临的资源和认知的双重“约束”,研究团队认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破局,除了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提供政策帮扶和资源支持,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技术创新支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更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帮助企业家群体突破固有认知约束、打破思维桎梏,推动理念更新和升级。就此而言,通过培养必备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更新升级认知模式,工商管理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帮助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克服认知障碍、提振企业家精神和助力企业成长方面大有可为!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