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飘香丨即便微若尘埃,也要发出光来——《长安的荔枝》

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04-01 16:25 浏览量: 314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提起荔枝,我们都能想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但我们往往只是猜中了结局,却没有猜中开始。翻遍二十四史,皆是帝王将相,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就化作一粒尘埃,随风飞散。而马伯庸的这一本《长安的荔枝》,却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小人物身上的光辉,令人恍然大悟:即便微若尘埃,也要开出花来。

作|者|介|绍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2020年12月20日,马伯庸获得“茅盾新人奖”。

书籍内容介绍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在胡商等人的帮助下,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后一座大山,是官场。李善德还是运来了鲜荔枝,为此,他失去了朋友,又险些丢掉性命,却始终没有失去为人为官的本心。官场诡谲,而初心未改,使得他最终在乱世中得以保全。

君令如山,岂能不受

“皇帝一张嘴,官吏跑断腿”。当时贵妃吃到的新鲜荔枝是李善德和其他官吏跨山越海、出生入死送来的。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年过半百还居无定所的小官吏因为这一桩使差,从开始落契买房的欢欣雀跃,到接任“荔枝使”的欣喜若狂,再到不确定是“荔枝鲜”还是“荔枝煎”的惊恐无助,到最后决定亲赴岭南拼死一搏。通过反复的精打细算、排兵布阵、历千难经万险、最终在命悬一线的六月初一眼看着仅有的一骑两坛鲜荔枝送达。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迎来灭打击性的当头一棒,这种心理上的落差简直让人无法接受。上级动一下嘴皮,下属不知要为此付出多少人力、财力、物力。所以人们都在挤破头地想要坐在更高的位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人之常情,但希望最终走到上面的人能常忆苦,多权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为持续发展之根本。

待人厚道,收获福报

作家李月亮说:“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善良。”李善德从官几十年,却没有沾染官场的恶臭腐败,一直保留着一份纯善。他到了岭南后,先后结识了胡商苏谅和经营荔枝庄园的阿僮。虽然他们社会地位低下,李善德不但没有区别相待过,相反,一番相处下,他们成为了朋友。运转荔枝时,苏谅借给李善德可以保质的双层瓮,阿僮告诉他长久保持荔枝新鲜的独家秘方,这为李善德帮了不少忙。

《坛经》里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世间的一切功德福报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内心,只有净化我们的内心,断恶修善,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善念,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想通的了。做人厚道诚善,多做好事,便会有福气上门,给予庇护。李善德不以权贵为重,对谁都真诚大方。一路中得到朋友的真诚相助,这使他窘迫无助境遇变得更加缓和。

写在最后

如何才能冲破条件的桎梏,找到人生的出路呢?书中李善德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保持赤诚的真心,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光同尘。

END

撰稿/排版丨黄文聪

编辑丨陈敬晗

责任编辑丨李亚霏

终审丨张艳娥

部分内容来源于樊登读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