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人生底层技能,才是送给孩子们受益终生的礼物 | E起成长

长江商学院EMBA
2022-06-02 12:30 浏览量: 3015

作者:丹尼尔

来源:丹尼尔先生(MRDANIEL777)

编者按

教育的起点不是金钱,终点也不是成功。因为教育绝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培养,更是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及学习方式的培养。

父母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远超学校和社会。不同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如何面对自我,以及如何探索世界。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儿童节,特别探讨七项最需要的人生底层必备技能,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因为这些精神的馈赠,远超物质的奖励,是真正足以支撑孩子远行的能力。这也是送给孩子们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专注能力

Focus

专注力是指能够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充分感知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也意味着成功的概率。

孩子会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整合,理解思考,这些都是专注力的表现方式。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创造环境,让孩子沉浸其中。

最能够直接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养育态度。

父母可以尽量营造整洁且安静的活动空间。过于丰富的书籍、玩具以及各种娱乐和视听设备,都很容易让孩子受到诱惑而注意力涣散。

其次,孩子在活动或学习时,尽量不要干扰他们的注意力以及学习思路。如果频繁打断或给予指导,很容易让孩子分心或失去信心。

与此同时,尽量不要安排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任务;或强迫他们放下正享受的活动,做你认为重要的事。这都会使注意力转移和松懈。

尽管生活充满变幻,但规律的作息节奏,良好的生活环境及要求明确的清晰指令,都能培养专注力。

孩子只有在生活中拥有掌控感和专注力,才能够将这份专注运用到其他领域。主动探索未知、寻求解决方法,拥有信心、恒心和毅力。

自控能力

Self-Control

世界诱惑无处不在,欲望时刻相伴。而时间精力有限,得到总会伴随失去。而自控力代表着克制,唯有明确取舍,方能有所成就。

能够拥有持久专注力的孩子,不仅会对自我和生活更有安全感与掌控感,还能够逐渐学会在专注基础上的自我约束,即「控制力」。

自控力即控制行为、情绪和欲望的能力。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下,调节和掌控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从而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自控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比智商更有助于获取知识,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意味着良好的品质和稳定的性格。

自控力并非生来就有,而是随着认知发展和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既可以通过刻意锻炼而提高,也可以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最初侧重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比如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用完物品及时归位等生活习惯,逐渐发展孩子的自觉性,培养意志力。

随着年龄增长,当孩子进入自主控制阶段,就可以重点关注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可以渗透到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等。

应该引导孩子独立自主,既不越界去控制,和剥夺孩子的掌控感,也不随意放任。而是帮助孩子充分了解不同选择背后需要承担的结果。

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开始孩子会有不适应,但如果长期坚持且一贯要求,不作原则上的任何迁就,孩子就会逐步拥有自控力。

共情能力

Perspective-Taking

共情能力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是指走出自我视角,理解和考虑他人眼里世界的能力。正如传统文化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孩子而言,思考他人的观点并非与生俱来,却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换位思考的基础,是理解以及分享情感的能力。对孩子而言,只有在物质和情感需求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可能顾及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有耐心的体察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情感需求。越积极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和理解,孩子更容易体量他人。

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主动和孩子讨论情绪和感受。强调人物的不同观点,鼓励他换位思考,温和地引导孩子对他人的感同身受。

然后,更多和孩子强调共同利益和情感需求。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去找到与他人之间相似的利益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别人,就更容易做到换位思考。

孩子拥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就有足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不仅能够理解他人处境,也能够调节自己情绪,更容易融入环境,屏蔽伤害。

沟通和社交能力

Communication

作为相互理解的基础,沟通能力是指孩子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愿望,从而进行社交的能力。

沟通能力通常也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能积极有效的与他人建立联系,更喜欢参与团体活动,并能轻松获取帮助和友情。

天性、遗传、父母个性及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而后天的教养方式影响更大。

积极的亲子互动、游戏和交流,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尽量以开放、理解和鼓励的态度,激发孩子表达自我,以及与外界沟通的愿望。

其次,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通过日常对话及绘本和故事等,增强孩子感知情绪和表达感受的能力,理解言行和情绪间的关系。

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开放和丰富的环境,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并多给他们机会表达感受和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先天气质与独特性格,在沟通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应该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在积极的反馈中,逐渐打开心扉,建立与外界的沟通和理解。

逻辑思维能力

logical &Critical Thinking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过程。包括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原因与结果等。

作为底层能力,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直达要点。正如《教父》的经典台词:「半秒钟就看透本质的人,与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拥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能够从全局角度综合考虑信息,分析思考,整理归纳。即使遇到复杂的局面,也能够做出理性判断,找出解决对策,条理清晰,言辞准确。

任何阶段,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需要严格训练和主动的培养。

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创造思考环境,比如试着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孩子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和思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

而阅读的作用也止于增长知识和见识,更在于增强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对绘本内容的解读上。理解越深入透彻,越能够学会分析和思考。

还可以利用游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测量数据、购物游戏,更进一步则是逻辑推理游戏,都能够启发孩子思考和推理能力。

迎接挑战的勇气

Taking on Challenges

成长就是在尝试和挫折之中,不断前行的过程。教育学著作《终身成长》中,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遭遇失败的本能反应是自我怀疑,深陷痛苦无法自拔。担心努力得不到回报,因此不愿面对压力和挑战,畏惧失败。

成长型思维的人:始终相信自己有成长空间,面对挑战会迎难而上,即使遭遇失败也能调整心态,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摆脱困境。

常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要成大器,必然经过困难的磨炼。成长型思维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在思维模式形成的幼年时期,就通过言行不断激励,主动培养。

首先,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因为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自信才是取之不竭的内心能量,足以让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始终无所畏惧。

其次,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尽量跟自己比,而不是和其它的孩子比较,只要尝试不断超过自己,每天都会有所进步。

最后,不要以结果论成败,而是看到努力的价值。意识到不会有无偿的得到,也不会有无谓的付出。勇于挑战的人,注定拥有更多可能。

这样孩子就能够理性的看待困境和批评,主动从负面情绪中振奋。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够发现问题,在教训和经验中,收获心智的提升。

国际儿童发展协会研究表明:当孩子感受到信心和鼓励时,会激发探索世界的意愿,直接提升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应对世界的能力。

因此面对任何结果,肯定、鼓励和信任,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反馈。

尝试更多的关注努力和成就,让孩子意识到遇到困难时有后援支持,而不是孤军奋战;最终在尝试新事物中形成「我可以」的强烈认知。

自驱能力

Self-Directed, Engaged Learning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一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点燃一把火的能量,就是自驱力。是源自内心的渴望,对更加卓越的自己,更加精彩未来的向往,也是保持求知探索的深层动力。

强烈的动机比方法更根本。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内在驱动远比外在压迫更强大。点燃孩子对未知的渴望,拥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意愿和热情,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角度,影响自驱力的因素是归属、自主和能力。对应到教育中就是亲密感、掌控感和力量感。

学习属于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只有当生理、安全、归属和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因此驱动力的前提是满足底层需要。

当孩子拥有了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支持爱护,拥有身心健康,收获自信、价值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具备实现自我驱动力的基础。

当满足这些前提后,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主要靠以下三点:

首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就是在没有外界逼迫的情况下,发自内心的想要,这是内驱力的基础。

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对孩子采取控制和干预,辅助和监督。这些都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掌控权。

因此唤醒内驱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孩子,尽量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和表达。适量、正确的选择权非但不会宠坏孩子,反而会给他力量、信任感和责任感。能够最大限度的内化自己的行为,行动的意愿也更加充足。

其次,学习的难度,也要控制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才能在成就感和正向反馈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主动探索的热情、自信和勇气。

自信常伴随成就而来。可以从完成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提升难度,通过累计成就感,逐步提升孩子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掌控力。

最后,内心认同的目标同样重要。学习不应是为了升学或看似虚幻的美好未来,而应是孩子能够亲身感受到的,发自内心想要得到的。

因为愿望才是最深层的趋动力。

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永远无法挽回。

因此,尽己所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理解和关心,让他们能够在成长中收获自信、力量和勇气,才是不会留下遗憾的终极馈赠。

愿孩子们的智慧和身量,都能茁壮成长,都能成为闪耀的星星。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