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频道|MBA报名中心|《MBA周刊》

本期导读:上海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一直坚持以发扬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校长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上海大学办学特色。上海大学所致力培养的Global Local人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本期嘉宾上海大学MBA中心主任Tony。

本期嘉宾

Tony Koo
上海大学MBA中心主任

Tony Koo,现任上海大学MBA中心主任。【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访谈预约MBA项目详情
热点问题

值得考试报考的MBA项目

Tony:没有最好的MBA,也没有最差的MBA,只有合适你的MBA。我们讲right program,对MBA教育来讲,没有最好的学生,也没有最差的学生。

MBA需要的人才

Tony:我们需要培养拥有国际化技能的人才,但是不等于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人才,而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不等于能够成为我们所讲的global local人才。

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Tony:global local这种,做人做事做学问三种结合起来全面发展。而这种全面发展又带出一种批判性思考,创新能力,逻辑性比较高的素质人才。

校友对MBA的作用

Tony:上海大学提出“三个捐”的校友计划。第一个捐叫捐学位。 第二个捐叫捐机会。第三个如果你捐过了学位,捐过了机会,你可以捐钱。

MBAChina网: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对话中国MBA,我是宇飞。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上海大学MBA中心主任Tony老师。Tony老师,你好。我们知道现在2013年的招生季已经开始了,各个学校都推出了自己的招生政策,可谓让考生们眼花缭乱。那么在众多的这些院校当中,您认为什么样的MBA才值得考生去关注,去报考的呢?


  Tony:谢谢你给我们上海大学MBA一个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的机会。刚刚你这个问题,我们从04年就已经有一个属于上海大学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没有最好的MBA,也没有最差的MBA,只有合适你的MBA。所以我们讲的right program,合适的项目,对项目来讲,对MBA教育来讲,没有最好的学生,也没有最差的学生,学生不应该用分数来分高低,只是一个参考,而只有合适的学生。你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找一个合适你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项目,就是找一些合适你未来发展的学生。


  MBAChina网:Tony老师,认识您的人都知道,您是一个很有国际范儿的MBA中心主任,我们知道国际化进程现在在商学院中大家都很注重,贵校在国际化进程上有怎样的举措,它自身有哪些优势呢?


  Tony:中国MBA已经接近21年,我在中国MBA里面工作了接近12年,后期快速发展的时候我进入这个行业。中国MBA国际化可以分几个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国际化的MBA等于英语教学,如果有英语教学就是国际化,但是最近开始有一些反思,包括上海大学,我们对上海大学MBA国际化有一种新的看法。什么意思呢?我们需要培养拥有国际化技能的人才,但是这些国际化技能的人才不等于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人才,而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不等于他能够成为我们所讲的global local人才。这三个我们所讲的国际化、全球化、全国化它们是相互的关系,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是没有关系。


  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不少人他有非常好的国际化技能,例如国际语言英语,他有很好的国际经验,他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发现这种人他不一定产生国际间的合作,因为他缺少全球化的视野,全球化的价值观。也有一些人他英语不好,但是他拥有全球化的思维,这样他依然能够推动国际间的合作。


  我们如果拥有商业技能,拥有跨文化能力,还有国际经验,对他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是有帮助的。但是拥有全球化视野和思维,最后他不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国家把它转化应用起来,那么这个全球化视野也有一定的问题。


  我们培养的是一种Global Local人才,我们叫它全球化,有国际化的技能与全球化的视野,所以我们MBA里面有很多的项目是全英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拥有国际化的语言技能。我们一千多个学生这几年下来近一半人都出去交流过,交换过。有半年的国际交换,读海外院校的课程,体验国际生活;也有一个星期的游学,我们去过美国、英国、新加坡很多地方,比如:去美国游学是早上参观,晚上住在美国家庭。


  我们也有不出去也可以体验国际化的方式,我们有非常多的国际学生,学生可以跟他们交流,我们叫Buddy program,如果有一年时间,你可以去国外跟我们的合作学校:排名位于世界第67位的大学,拿第二个学位,学费非常优惠,而且只有上海大学推荐的他才能进去。我们用这种国际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化技能,除了拥有国际化技能我们还有课程教育,跟企业家交流,全球化交流,产生国际化的视野。但国际化的视野,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真正能体会的学生不是全部。而后通过不断的思考怎么把这个全球化视野运用在本土上,我们讲的Global Local人才。最后可能这个班里有一批人的国际化视野不错,有一批人拥有国际化技能、拥有全球化视野,有一批人有国际化技能缺乏视野,还有一批人是Global Local的人才。这是我们上海大学对国际化的解读,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方法。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讲,第三个Global Local全世界我相信没有一个学校讲,我们可以一边顾着教育,一边顾着Global Local,但是上海大学的MBA创造一种Global Local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环境,最后可能会变成Global Local人才。这个环境就是Global Local的老师,Global Local的学生组合,Global Local的教学内容,Global Local的学生活动。如果有机会看看我们上海大学的微博,不管是国际还是本土都非常多,但是关键还是学生自己,这是我们对国际人才的一种看法。 这里再补充一点,最近我看美国商会在上海刚刚开了国会,全中国拥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领袖人才只有七千多,但是中国需要七到八万人,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化人才很有市场,能够成为全球化人才更加有竞争力,能够成为Global Local人才,还是领导阶层,你将会是世界上最缺的人才。


  MBAChina网:管理学教父彼德?德鲁克说过21世纪是有两种经理人,一种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经理人,另一类是下岗的经理人。那么结合中国的管理教育,您怎样看待这句话?


  Tony:你这个问题跟我之前讲的中国很缺全球化领导人才是吻合的。他这句话是比较极端的,只有黑与白。但世界没有黑与白那么简单。没错,如果你不能够成为全球化人才,你可能很难成为比较重要而缺少的人才,或者你很难帮助这个企业走出国际,或者帮助国际企业走进一个国家。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很难成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


  我们培养MBA不是培养了马上成为领导者,可能只是一个经理人,但是经理人多年之后他有机会成为领导者。所以这句话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你不是国际人才,你可能很难成为国际企业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国际的CEO、领军者。如果你只有做这个CEO你才能工作,那么你就可能只有工作,否则下岗。当然是下岗CEO这个位置,他可以做回经理人,他甚至可以做回技术人员。


  所以对他这个话我是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我不觉得是一跟零的关系,黑与白的关系,而是相对来讲哪一种人更有竞争力,哪一种人更有可能走入企业的顶尖。


  还有我们有非常丰富的一些第二课堂,包括企业博学讲堂,这是我们品牌化的活动。博学讲堂分成不同的模块,比如这个学期博学讲堂主要主题是关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现在是朝阳行业,方兴未艾,发展非常迅猛,这两个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点也越来越清晰。


  MBAChina网:管理学教育在中国发展只有短短20余年,那么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你可否为我们大家谈谈中国管理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Tony:我这样理解你的话,第一,其实管理就是管人,管一些心与思想,而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而管理学是从西方国家进来的一种现代管理学,在中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比较短。我们把这个题目再舒展一点,管理教育其实有很多种,包括普研、博士、具体的管理教育。但是我们现在稍微再窄一点点,就是管理教育里面的MBA教育。MBA教育跟普研的管理学教育很不一样,现在很多人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普研是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最后成为一个博士、教授,一个研究创作知识体的。


  而MBA教育我们不是培养博士,我们培养的是企业、社会的管理者、领导者。它是一个专业学位,如果我们针对MBA教育,我们就会明白它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要的跟社会的发展相关联。什么意思?未来MBA教育的发展应该是跟未来中国与教育所在地的社会发展非常有关系。


  我最近跑了中国很多地方,我发现中国真的是太大了,原来同一个中国在不同地方它的地区经济发展与它的经济发展依靠非常不一样,所以在中国绝对没有一种答案未来的MBA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它可能有很多个答案。所以不能够把上海大学的MBA教育复制到其他学校,也不能随便把其他学校的MBA教育复制到上海大学,即使是最好的学校也复制不了。/p>


  所以一定要思考好你这个学校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里边到底你是扮演什么角色,第二要思考好整个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未来发展什么样。如果把这个问题再舒展一点,到底未来上海与它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是什么样,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了。


  根据去年我们上海市领导要求那些跨国企业做的一个报告,很多很著名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一把手对上海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这样,未来跨国企业会把上海作为亚洲的首选之地。有些人还讲上海会成为未来世界前五位的城市,大家都预计在二十年内发生。那么非常缺人才,所以这个报告第三点提到中国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GDP是全世界第二,但是中国人才排到全世界56,我相信需求那么大的国际化人才在上海生存空间更加大。我们学生的工资由04年05年平均年薪7万,现在我们MBA学生平均年薪接近22万,你就看到这种国际化人才在这个社会需求是多么的紧俏。


  所以在上海未来的MBA教育必须要重视企业对这些国际化、全球化人才的期望。但是他们不是因为一个报告,我看manpower报告,全世界的经济从06年往下走,06年开始西方经济不好,全世界的商学院,包括中国的商学院MBA学位人数越来越多,需求减少,供应增多,但是管理人才的不足从06年排在第十位,现在提升到2011年的第六位。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但是现在企业觉得越来越找不到人才。


  这个代表什么呢?有蛮多的管理教育,MBA教育它提供的教育与企业要的东西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得搞清楚上海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走进来。第二,企业不但需要Global Local人才,还需要懂做人,懂做事,也懂理论基础的人才,这三个都有用,只懂理论不懂做事,只懂做事不懂做人,都不行,大部分企业家讲做人第一。现在上海需要全面发展,全面教育。这两个我们相信是未来MBA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海大学在04年就锁定这两个趋势。


     第三个趋势就是企业家从怀疑中国MBA教育开始,到改变并参与中国的MBA教育,现在我们所讲的校企合作,上海大学的ECO,Education 教育,community社区与社会,Organization企业与组织,校企合作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最后让企业家不只是来做一个讲座,拿个什么荣誉教授,而让企业家有一个承担,参与MBA的设计,甚至去教育。这是第三种未来管理MBA教育在上海与周边地区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讲,国际化人才但是是Global Local这种,第二做人做事做学问三种结合起来全面发展。而这种全面发展又带出一种批判性思考,创新能力,逻辑性比较高的素质人才。第三个就是企业参与,了解企业需要的这种技能人才。这三个是未来MBA教育发展趋势。哪个MBA教育把握好这三点,我相信它在上海是有需求的。


  MBAChina网:谈到优秀人才,我们想问Tony老师,上海大学MBA教育到底希望吸纳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同时又能给这些优秀人才什么样的帮助?


  Tony:最近我们上海大学提出“三个捐”的校友计划。第一校友毕业之后,他学过的MBA怎么能够在工作上,把他的经验捐出来分享给在读的MBA学生,甚至本科学生。我们叫捐学位。


  第二个捐叫捐机会。我们整天讲MBA扩大人际关系,结果是花钱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就讲捐工作机会,这个机会可以给MBA学生,也可以给上海大学本科。


  第三个如果你捐过了学位,捐过了机会,你可以捐钱。钱不要捐给我们MBA中心,我们不富有,但是不至于缺钱。我们希望他捐给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捐给母校帮助学校有需要的学生,这个是感恩。


  所以从这三捐带出答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这种人才他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他成为领导,并不是他自己过得好,而是他有更大的责任,权力越大,能力越大,他的责任更大,他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第二种人才他应该愿意把这个机会分享出来,推动社会发展,还有他会懂得感恩,感谢社会,而不只是为自己创造财富。所以这种人才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


  回到我们的教育里面,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可相信与可共事的人才,他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结合,他是Global Local的结合,还有最关键的就是可相信与可共事,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你怎么让人家愿意共事,而不是靠你的权力,靠你的钱财。而可相信就是你能够让人家相信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全面发展,可相信可共事,而我们的教育特色就是全面发展,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三种课程结合起来成为我们的MBA课程,这是全世界第一个。我们不单学商业学,还有做人做事,这需要企业家的帮忙,所以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结合。我们刚刚讲的Global Local的师资,Global Local的学生组合,Global Local的教学内容,Global Local的教材,还有Global Local的学生活动,我们在一年内举办的活动差不多有一两百,我们讲MBA学习不是自己坐在教室里,而是三分之一自己学,三分之一跟老师学,三分之一跟同学学。课堂的学习在整个学习里面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课前学,三分之一课中学,三分之一课后学,还有三分之一可能国外学,三分之一是国内与国外的结合,有很多的三分之一,产生我们所讲的一个真正MBA学生旅途的环节。现在很多MBA学生很急功近利,课程学完了,学分拿完了,讲座活动我都不参加,他就觉得我MBA学好了。我觉得他适合去读普研,不是MBA。MBA课程第一年扎扎实实学完,第二年积极参与活动,第三年不是毕业,是刚刚开始正常回学校补充你的学位,还要参与学校的讲座活动。上海大学跟校友实现一种终身学习,你常常回来听讲座,欢迎不收费。你学习成功了,我们也成功。这是第二个。


  最后一个,刚才是可相信可共事,这个希望他们做到,做不做得到我们没办法决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非常严格管理,让你尽量做得到。这是上海大学。


  我们今年刚刚毕业的这批校友平均年薪是22万左右,最高的接近80万,在他们读上海大学之前平均年薪15万,最高的是40万,所以你看到他工资增长很厉害,80%是在外企或者民企工作。而整个毕业的学生里边40%是在世界五百强工作,可能大家都没想到上海大学的学生现在是这种情况,而且我们的企业导师都是来自著名企业的高管,他们不是跟学生做几堂讲座就走了,很多都是一个企业家跟六七个学生吃晚饭紧密交流,然后他们还私底下教有些学生怎么做事与做人,甚至带他们参加活动,我们的老师并不是传统的MBA只来自高校,我们的老师有一半是来自企业家。


  刚刚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你怎么让这些企业家愿意来帮助学生,我跟你讲你如果用钱永远都不可能让他们来。我们有一批企业家在中国他其实愿意帮助社会,学校并不是为他们脸上贴光,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多做些贡献,所以他们也很感谢我们,他们即使多忙都愿意去帮助学生。学校扮演这种角色,给社会企业家一个平台,这些企业家并不是他的名气多大,他有多闪亮,他的企业多好,而是他的心在那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做MBA教育,包括上海大学的MBA教育非常注意的是希望能够培养一些不但只是懂得管理的人,而是真正懂得贡献社会的人。这是我们上海大学MBA。


  MBAChina网:感谢Tony老师与广大考生朋友们分享上海大学的MBA,分享自己对管理学教育的一些看法。谢谢。

精彩访谈

上海外国语大学 潘聪

上外依托外语和跨文化教育的优势、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国际型人才创新平台上的深厚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MBA项目旨在培养源自于东方的新一代复合型"无国界管理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 杨学成

历时两年改革和试验,北邮推出新版MBA培养方案,开创性提出“培养具有领导潜力和创造性执行力人才”的新培养理念,以满足信息和智能化时代,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缺口。

中国农业大学 谷征

2012年8月14日,京东、苏宁、国美等多家电商高层掀起的电商大战拉开序幕。随着当当、易迅等企业的“乱入”,最终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行业的混战。

浙江大学 寿涌毅

2006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成功通过了AMBA国际MBA质量认证,在办学水平上走上了国际新台阶。近几年来,浙大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著名海外高校合作交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