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第56期丨比较金融制度: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1-10 16:24 浏览量: 3323

11月8日,我院举行了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第56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沃顿商学院金融机构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钱美君以“比较金融制度: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挑战”为题,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作了演讲。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朱旭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俞樵教授担任点评嘉宾。院长江小涓,党委书记彭宗超,副院长王亚华、邓国胜,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谢矜,党委副书记周绍杰,以及学院师生等15人在302会议室现场参加讲座,近20位师生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参加了论坛。

会议现场

钱美君教授从经济、金融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这一视角出发,提出社会、文化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她从各国的制度比较入手,介绍了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和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钱教授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上讲解了比较方法的重要性,介绍了在文化历史影响和经济基础互动作用下形成的比较金融制度的多样化。她认为考虑到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西方的制度可以视为在个人主义和非此即彼倾向下的一个特例。一些追随西方的国家失败了,如巴西、马来西亚。而另一些国家没有效仿却成功了,比如中国。所以比较这些差异是意义重大的。其次,钱教授详细讲解了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英美式和德日式的金融体系为例,比较分析不同体系在实现金融体系的三大功能,即:资金中介、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担与管理这些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尤其以近年来的对中国的深入研究为例,对西方传统的法律先行金融随后才有增长的这样的理念,提出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质疑。思考了企业融资、所有制、政府关系等几个方面在引导经济人行为和制度设计方面,在中国的成功与不足,以及可能的原因。在探讨中国金融模式形成和成熟化的方向上,钱教授认为综合理解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有助于参透银行和市场的运作机制,但更要思考亚洲经验包括中国自身经历,以助于文化和人文价值与现代经济的融合。钱教授最后开放式地谈到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与开篇呼应强调人文和社会特质对于金融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制度、文化自信也能扩展到对经济金融制度产生影响。如何实现它们与现代经济结合是中国金融制度现阶段的关键课题。

钱美君主讲

朱旭峰主持会议

在点评环节,俞樵指出演讲主题视野很广,涉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未来研究中考虑以下问题尤为关键:一是一般经济规律和特定文化价值带来的特殊性;二是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于中国而言是否有普遍可循的经验,在追赶完善的基础上如何创新;三是法律和经济的互动作用可以有更多的实证观察;四是替代金融与平台经济的关系,平台经济是否可以促进替代金融。

俞樵点评

周绍杰、高宇宁、张鹏龙、朱旭峰老师也先后就相关问题,从各自的理解和思考与主讲人进行了互动交流,认为该研究未来会更有现实意义。

朱旭峰老师在总结中提到,本次讲座以比较的视角,围绕金融制度的发展,从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挑战生动介绍了中国故事,阐释了中国发展,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学理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供稿丨科研办

排版发布丨发展办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