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读华农】华农“四个一”的特色发展故事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9-06-11 22:34 浏览量: 2857

MBAChina网讯】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来读华农,带你走进华农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讲述的是华农“四个一”的特色发展故事。

2007年10月25日,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视察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参观校史馆时,讲解员提到了学校的标志性成果“六个一”,陈至立问:“‘六个一’是什么?”陪同视察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一旁说:“我知道。”然后,他临时“客串”讲解员,向陈至立一一解释了“六个一”所代表的华中农业大学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第二天,在去宜昌视察途中,陈至立同教育部和湖北省负责人在车上谈起高等学校发展模式的话题。陈至立说,高等学校发展还是要走特色之路,华中农业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看他们主要是围绕一个领军人才,带领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

后来,高教界就都知道了华中农业大学有一个“四个一”的特色发展模式,有人把它称为“华农模式”。

半个世纪以来,华中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在“顶天”抱负引领下,在“立地”情怀激励下,仰望天空,扎根大地,一代一代、一步一步走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这也感染和影响着狮子山下的每个学子。每年暑期,全校有数千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几百支志愿服务队,开赴全国各地。从荆楚大地到黄土高原,从云贵山寨到江南水乡,他们把科技、文化、教育送到农家,也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汲取人生的养分。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了整整18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累计培训乡镇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达4 000多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民超过100万人次。

在一般人心目中,最羡慕老师的是每年有一个长长的暑假,而在华中农业大学,老师们都把暑假叫做暑期。你要是问这个学校的老师,一年中最忙的是什么时候,每个人都会说:“暑期”。暑期了8个字:“档次很高,全国一流”。

暑期,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专家行动路线是南下,来到广西贵港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翔集团,双方商定共同建立一个研究院,围绕种猪、饲料、林业等产业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暑期一结束,学院派出的教授和博士就走马上任,到企业兼职,长期驻厂驻场开展技术服务。

暑期结束了,繁忙却没有结束。国庆长假他们又下去了,看看暑期的工作进展如何。

2 0 0 9 年 1 1 月的一天,文法学院研究生钟颖去一家大型超市购物,走过一排货架时,她突然惊叫了一声,惹得周围的人直往这边看。原来,她看到了货架上摆放着自己设计的产品包装。钟颖是多次在国内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广告学专业高材生,暑期来到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一个村子,为一家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设计新的产品包装。在这个异常炎热的暑期,她在村里住了一个月,免费为企业设计了30多个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几个月后,在超市与自己的设计作品不期而遇,她觉得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

离钟颖暑期所住村子不远的地方,是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集市,集市前面的小广场上就矗立着“菇神”杨新美教授的铜像。离这尊铜像300多公里远,是闻名天下的三峡,那里矗立着另一尊铜像,是“橘翁”章文才教授的铜像。两尊铜像相距遥远,却有三个相同之处:同是农民自发捐资塑造,同为纪念一所大学的教授,同在他们生前为农民服务的地方。

杨新美铜像所在地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也是楚文化代表性文物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炎帝神农是华夏的人文始祖,农耕文明的开创者。章文才铜像所在的湖北宜昌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华中农业大学历代学人“顶天立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并发展成为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所表达的大学精神。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