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副院长殷志文:商学院如何做“波段”

MBAChina
2013-08-29 09:11 浏览量: 1876

  中国如今正面临转型的态势,外部的变化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众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学院的教育也在面临新的思考。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看来,经济增长的拐点与IT技术的革新让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学生对商学院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最终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而是那些对环境变化反应最迅速的物种。”达尔文的这句话如今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亟需通过技术、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抵抗冲击。那么,这对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又意味着什么?


  这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近期时常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经济增长的拐点与IT技术的革新让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学生对商学院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商学院同样需要创新,即用新的教学思路帮助企业实现组织与管理的跨越。


  顺势而变


  记者:如今,外部的经济环境正在迅速变化,中国企业也试图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持续的发展。这种趋势是否对传统的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殷志文:中国如今正面临转型的态势,2008年后,有些企业起来了,有些消失了,有些在增长,未来企业的大方向到底怎么走?外部的变化为企业的管理带来许多挑战,比如现在谈的3D打印技术,有人十分看好,也有人完全持反对的意见,认为它不会带来任何革命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学院的教育就面临较大的挑战。


  第一个大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新的变化?我们传统的教学重心还是围绕比较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提出来的,实际现在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像京东、亚马逊等企业都需要好好研究;第二个大问题是产业融合,比如现在的企业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企业对金融业的依赖越来越大,在产业融合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第三个大问题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眼下,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间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了,许多中国企业都会去海外进行收购,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国际舞台上。比如联想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跨国企业,将来,我们称一家企业时往往会说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哪里的企业。那么中国企业在派驻人员去国外的分支机构时,往往会涉及到许多问题,包括当地的法律、企业运作模式、文化甚至宗教等等。派驻国外的人员必须对这些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那这样的人目前很难找。如果在当地找,那么他对总部又不那么了解。因此,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后都碰到了人才问题,这种人才需求也给商学院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


  记者: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压力比以往都大。这种情况下,商学院应该为企业家们提供哪些养分”?


  殷志文:如今,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我觉得商学院可以从几方面着手,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增长。首先,我们要把企业家们吸引过来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给他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启发和智慧。除了老师的授课,企业家们相互间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商学院要着重对企业家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不仅包括经营企业的能力,也包括他们的战略思维。在经济好的时候,一个好的点子就可能让企业家把生意做成功,但在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是否擅于战略思考就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复旦管院在EMBA教育中,不仅教授商学的内容,也向企业家传授哲学、人文的内容,这是复旦的优势学科,希望以此帮助企业家提升综合素质;第三,在外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精细化运营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会特别强调这个内容。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和台湾大学合办了一个EMBA项目,台湾企业擅长精细化管理,让他们和内地的企业家在课堂上争论、碰撞,可以给内地企业家不少启发。


  学生走出去


  记者:目前,不少领先的商学院都开始新一轮的创新,涉及师资引进、课程体系的革新等方面,您如何看待这种课程创新?复旦管院又是如何做的?


  殷志文:目前,不少商学院正在推进创新和创业的教育,我们不是刚刚才开始做这件事情,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创新教育。而且我们不仅在管理学院内部发展创新教育,也希望将这部分教育延伸到上海其他的一些学生群体中,乃至社会上的年轻创业者。


  另外,现在许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职业经理人也必须具备创新和创业的理念。进一步说,企业内部也存在创业,开拓一个新业务的环境和创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创新创业的部分是课程调整中的一块新内容,商学院在教育梳理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重大的机会。


  另外一部分是国际化课程的创新。一方面,我们的老师会讲授全球化的内容,我们也会引进一些师资,更多地介绍国外的优秀企业。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把同学介绍到国外的高校去,培养他们国际化的视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扩展国际化”的内涵,国际化并不单纯指美国化、欧洲化甚至是西欧化,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宽,不仅和美国、西欧的企业做生意,也要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中的企业合作。比如我最近在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学生送到巴西、印度或者是土耳其?这些都是当下经济发展很快的地方。


  记者:您觉得在课程的创新或改革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殷志文:以创新创业的课程为例,这个教育中会牵扯到很多跨行业、跨领域甚至跨学科的东西,单凭管理学院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个事情。因此,我们现在只能在整个教育体系下做一些小尝试。在国外,高等院校内会有一些跨行业的教学方案,但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毕业时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专业,这同样也给管理学教育带来了障碍。


  当然,课程改革需要一点点地进行,有些同行会认为复旦在改革中显得比较保守,我一方面接受这个事实,可能我们内部确实有一些保守。但另一方面,我不希望课程改革是一个一夜间发生的事情,短时间内就出现全新的设计,把学生当成试验品,我还是希望改革能够循序渐进。


  欲了解更多商学院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