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以当地企业文化为基础开发商学院案例

MBAChina
2012-01-10 16:58 浏览量: 1338


 

  1月7至8日,“第三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在上外成功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MBA教指委、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承办。来自全国MBA培养院校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MBAChina网作为最具影响力的MBA行业媒体,参与并对此次大赛进行了跟踪报道,同时邀请到了全国MBA培养院校代表参与了MBAChina网嘉宾访谈。


  以下为MBAChina网对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传播中心张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传播中心张黎


酷播迷你(CuPlayerMiniV2.0) 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点此进行播放器升级
 

  MBAChina网:张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参加第三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国际论坛,暨MBAChina网嘉宾访谈。请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复旦大学的MBA教育中心案例的开发和推广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张黎: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来说,我们没有专门成立单独的案例中心部门,我们案例的归属在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叫做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在这个中心下面,分为三大块,其中的一块就是案例,另外两块一个是商业知识在线,还包括英文频道,将来可能还会有一些类似的商业知识杂志的出版。


  为什么会把这几个版块和我们的案例中心放在一起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在我们做案例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商业知识不是单独的、独立的存在,必须要有一个有机的环境,这个环境实际上是从企业到教授、到学生,再到我们学校,是一个互动非常频繁的商业活动体。


  所以我们从一个商业知识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倾向于把一个看起来很晦涩的理论知识,用各种各样的渠道或者途径进行一个解读,通过教授对于整个商业知识和商业逻辑的学术角度由深到浅这样一个解读的过程分享给大家进行一个传播。所以案例只是我们一个比较专业的学术的、或者是说程度上来讲相对而言比较深入的这么一个学术的分类。


  但是我们还包括其他的,比如说更面向于普罗大众的商业知识的传播,就是我们的在线,包括我们将来还有对外的英文频道。所以这是我们一个整个大的有机体,而不是单独的把案例作为一个割裂开来的单独的部门在做。


  MBAChina网:您认为目前中国MBA商学院中最需要什么样的案例,或者什么样的案例最吸引咱们的MBA学生?


  张黎:我觉得目前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来讲,对于职业经理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对于速度的要求也是非常高。MBA这个概念是起源于国外的,所以现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好,或者整个的教学习惯也好,都逐步在适应MBA教学这样一个大环境。


  对于案例来说,因为原来也是国外顶级商学院提出了这么一个案例教学的概念,现在整个中国也在进行这样的一个积极的改革。要说什么样的案例最适合中国,首先在一个意义上来说,要把国外先进的经验本地化,首先要进行一个教学的本地化和使用方式的本地化。


  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本地化,就是企业的本地化。因为在相当多的国外经典案例当中,有非常多的当地文化的痕迹在里面。但是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来讲,其实并不完全符合。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写出一些比较经典的,符合中国发展历程,包括在整个中国的大文化背景或者包括有些中国的地域背景,比如说像现在很出名的浙商、晋商、闽商、徽商等等,在这样一些人文环境、商业环境和整个大的国情环境下,什么样的案例是最适合我们的、最适合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我们最关注的,包括学生、年轻人最关注的,可能是做中国自己本土的东西。


  MBAChina网:谢谢张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

(本文转载自MBA中国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