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考试一个一战690到二战710的真实感想

MBAChina
2009-05-11 10:09 浏览量: 3568

 

以下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两战GMAT的真实感想,虽然没有论坛中有些贴所说的有750的高分,但是我觉得这是在我身边最真实的事情,而这位好友的感想对各位G友来说都是很有用的。这位好友是学习GMAT,在经得她的同意后,我将把这一战与二战的感想发到论坛上,希望能帮到各位G友。
 
我的GMAT一战和备考总结(1)
 
8月22日上午第一次考GMAT,成绩690,数学50,语文32,还有7题没做完。考前自己估计,如果把可能得到的分数画成正态分布曲线的话,中间的山峰大概是650~720, 理想的750分在右边山脚下坡度平缓的地方。而现在的690几乎正好是曲线的峰顶,但拿到这个成绩时的感觉还是很复杂。 现在把自己考试经过,考前心理和复习备考的一些心得总结下来,为了记住教训,为了下一战,并与G友们分享。
 
这里说明一下:在考场紧张的情况下,对于题目的风格,难易的判断是不完全准确的,事后的总结更难以还原考场上的真实心态。我只能尽量回忆,考友们要批判地看,不必认为自己肯定会遇到一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平时的复习中熟练掌握方法,提高做题速度,调整心态。
 
1. 考试经过
1)作文:考前我看了英老师的作文讲座和网上的一些作文准备心得,做了三四次计时作文练习,看了部分题库(主要是argument,担心到时看不出逻辑缺陷),感觉基本上能对付了。也没写模板,尝试写过的,后来觉得套模板还费劲,最后只是确定了一种简单的写作思路。考试的时候,两篇作文都是做过的,一篇是在GWD题见过,另一篇是好像是PREP里的,仿佛GMAC没打算在写作上设置难度。我没继续发展这种庆幸想法,就算没见过的题目我也相信自己能瞎掰出400字来。一个考友之前也建议我不要忽视作文,作文不顺利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心情。我考前对于作文的预想是:只要不停地打字,思路会跟着手指来。不追求遣词造句,只要写完和尽量减少错误。两篇作文都是提前写完的,还有时间检查。考完作文后休息果然心理比较轻松,对于我这种心理素质不高的人,开个好头减少压力也不错。
 
2)数学:以前一直觉得数学拿50就差不多了,没有特别追求满分,现在看着690分的成绩只觉得数学剩下的那2分非常宝贵,也拿下来的话总分会不会高一点?考前也看过机经,主要是看难题,考试的时候碰到了许多机经上的题。大部分题的难度和GWD差不多,只有一题题目有点看不懂,计算结果和选项不太一致,就猜了。 数学的问题主要是发现考试的时候有种可怕的感觉,就是想要有100%的把握。这种感觉降低了做题速度,简单的题也要多想一下。
 
3)语文:
语法。我的考试经历验证了一个事实:在GMAT考试中,每个人遇到的题目的难易组合是不同的,取决于这个人开始做题时所反映出来的弱点。之前听.的黄老师和其他同学考试后的反馈,了解到5月份以后的题风格有些变化:逻辑原文变短,选项中无关选项较明显,而语法则可能一致性更明显,阅读原文变难且选项区别比较大。我遇到的语法题没有特别明显的一致性,比如not...but, and, 等等,大部分都要从意思来判断。由于考前专门就语法练了读意思能力和看选项差别的能力,做语法时比较有信心凭自己读出的意思去选,拿不准意思的从选项的差异也能得到提示。语法是三种题中我用时间最少的。
 
逻辑。复习时我曾有针对性的练习读原文的能力,拿着逻辑单项的几百道题,看完原文就总结出说什么事,再看正确选项的相关性。在考试的时候,有些题做得紧张,导致看原文的速度下降,不能一遍看明白,或者感觉看的时候明白但看完好像没记住什么东西,又得回去再捋一次原文要点。这完全就是心态问题。而且考场上,这种紧张的心态不是持续的,而是随着做题的感觉而起伏。当我意识到紧张的时候,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定定神,再做,就能按正常的思路去做,连做一两道题都这样就能保持专心一阵子。过一会遇到一个稍难的题,又开始紧张了。这些细节描述出来就觉得是废话。我们从小到大考了这么多场考试,考场的这种心态起伏谁都经历过。但是为什么还会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就没有办法可以控制吗?也许又回到情商的老问题上,这个在下面讲考前心理调整的时候还会讲到。我的逻辑做得不如语法有把握,主要是在读选项时,脑袋里保存的原文讲那件事不清晰,这个不是说没记住,而是那种印象不鲜明,导致拿选项和这件事对比时有关无关的感觉比较弱,判断的速度下降了。而在平时练习中,心情平静头脑清晰的时候,就不太会有这种情况。总体上,我碰到的逻辑题的原文不比GWD的题难,原文逻辑关系比较清楚,选项差异也比较大。
 
阅读。考前我研究过机经,说服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是减少和GMAC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老师曾经建议阅读实在要看机经的话,就看那些写得比较详细的。我看的时候,如果一篇阅读有几个版本的机经,我就把共同点挑出来,只记这些共同点。如果有几个不同观点,只理解这些观点的逻辑关系,因为担心考试的时候看到几个观点之间反驳来反驳去就犯晕。我碰到至少有三篇阅读是机经里面有的,还有一篇想不起原文就不确定见过没有。开始的两篇阅读比较短,原文在一屏以内,且开始我时间没有控制好,做得慢,阅读就基本按照管氏方法做。没有能够完全按管氏方法,我总还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追求踏实,当追求踏实的时候就用了充分性思维,做题的速度也慢,因为总想求证。个人觉得阅读题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思维是否追求充分了。做第三篇阅读的时候,原文很长,5段共2屏。 那时后时间只剩下20多分钟,而我才做了不到30题,紧张的程度骤然提高了一级,而且意识到我追求的那个分数彻底没戏(我了解自己的速度),瞬间心凉了一下。马上决定要提高速度,使劲振作起精神继续做。这篇文章的原文和选项都有点长。考前我就设想过,遇到这种原文很长段落很多的,中间的段落要尽量合并,别老想去读,其实这也是老师所教的。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这条原则也走样了,读得很粗略。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机经写的比较清楚,侥幸想依靠机经。后面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好回原文找的,就直接看选项,综合读到的信息和机经的信息来选。这个时候,机经的利弊真是难以评估。如果GMAT的成绩报告能像TOEFL那样同时给出一个能力分析报告就好了。现在想这个也没用,终究是平常没有训练出阅读所要的能力。等做到第四篇的时候,我已知道我这次GMAT考试将终止于这篇文章。强打起精神按正常方法把原文读完,原文不难,不满一屏,也是机经里有的,做到第二个问题时只有一分钟了,那时心里真的很紧张,问题长,看了两三次才确定问什么,然后看选项,大致扫了一遍,觉得差异很大,就像逻辑选项。只剩下几十秒,愣了几秒钟,勉强继续看选项,最后时间到,也没选出答案。
 
4)其它
在选送分学校的时候,我还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5所学校是在同一个屏幕里面选择的,就是说你得在州和学校的列表框里选5次,直到最后最下面的选中列表里面有5所学校了。我开始看那些列表框的排列感觉很别扭,就像看一个界面设计得不友好的软件一样,误以为一次选一所学校,下一所学校要在下一个屏选,结果点了next以后才发现错了。
 
我的GMAT一战和备考总结(2)考前心理
 
从第一天上管老师的课起我就开始重视心理的问题。我相信这个考试首先是考情商的,只因为它是商科的考试。我也知道知道自己严重追求完美,追求细节。我尝试了在生活中去改变,对待一些不太完美的事情,说服自己去接受。比如,个别做错的题目死活弄不明白,那就算了,再也不看这题。做模拟题的结果起起伏伏,正确率有时惨不忍睹,我也没有特别郁闷。我知道自己太看重这个考试,这样下去不行,听了一个考友的建议还特地给自己放假两天去玩。到考前的一周,我觉得心理上好像调节地差不多了,甚至想快点结束战斗。
 
考前一周最后的心理调试我是这么干的。我设想考场上可能碰到的困难,心理学上说如果人们能对引起压力的事情有所预见并有所准备,则可以减轻压力。我想地很仔细,比如:数学没思路则怎么办;阅读看到原文很长选项很长怎么办;紧张得读不进去怎么办,最糟糕的情况会怎样。 我都想出一些对策,其实也是上课学到的方法。我把这些情况写下来,考前几天反复看,想象自己在考场的情况。我知道不可能预想到所有状况,但是起码要有所预见。我也知道考试时一紧张很可能不会按事先想好的章法来做,但是告诉自己到时大部分的情况都能处理。最后,关于怎样看淡这个考试。 我发现自己无法看淡,我想拿高分,想去好学校,想申请奖学金,想我的所付出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构成压力。开始我曾试图摆脱压力,还特意回了一趟家。后来认识到压力是无所不在的,不如像管老师说的那样,享受有压力的状态。另外,我想那些高管们在做一个牵涉数千万乃至数亿的决定时,甚至关系公司存亡的决定时,能不看重结果吗?好像不可能,只是他们能高度集中精力于行动上吧。这么想,我不再试图抛开那些附加在考试上的愿望,寄希望于考试的时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于做题。
 
可是在考前一晚(昨晚)竟然失眠了。醒来了三回,过好久才能再睡着。中间还梦见我告诉管老师说我今天要考试了,不记得管老师什么表情,好像他只说了“好好考”。天气也热,小风扇似乎不起作用。我知道自己肯定紧张了,有些气恼,潜意识是如此强大,潜伏在不知什么地方却控制着你。我给自己打气,三更半夜自言自语,“我就是这个状态也要把GMAT拿下!”今天早上起来,左脑勺发紧,膝关节酸软,典型的熬夜不适症。这种生理状态的确影响影响到了考试,思维的速度明显比睡眠充足时慢。
 
总结心理这部分,我觉得真的必须重视心态问题。固然信心来自与于实力,但是到了考场上,实力因素已经不能改变。心态好能保证实力能够尽量发挥。况且,GMAT考试所需要的那些实力实际上是和心理素质相关的。比如阅读,有些地方读不懂的时候你还能坦然地做题吗?回原文找细节的时候,如果开始找到的句子好像不足以解题时,你是否会忍不住多看一点,直到自己记不住那么多信息为止?前面我提过说我不再试图抛开那些附加在考试上的愿望,寄希望于临场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于做题。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是一种情商,这种能力也许比做题方法本身更难获得。如果平时没有练出来,考场上就很难做到。我在考场上慌的时刻虽然知道给自己心理暗示却做不到坦然。
 
除了要重视心态以外,我没有更多的结论,暂时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我的GMAT一战和备考总结(3)复习备考
管老师在谈到情商时,说过这样的状态可以去考试了:1)没有方法了,2)对考试不再患得患失了。我想我自己的复习过程验证了第一点:开始的时候看着听课笔记做题,力求每一步都按照上课教的方法做;逐渐熟练后,自己做题,过了一阵感觉不像是用老师教的方法了,又去重听上课录音和复习笔记,再做题;最后把每种题的方法都简化成几个原则(从GMAT要考什么出发来简化原则),反复领会这些原则,在做题中把这些原则变成一种习惯,于是感觉好像没有方法了。这是基本的过程,但我还不能说自己百分百按照上课教的方法和原则去做了。在这里,我总结语文复习时的一些心得和走过的弯路吧
 
1)关于review做错的题
开始我根据Review错题的方法对语文所有的错题都详细review,并且把题目和review的内容都在电脑上打出来。开始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我比较精确地定位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加深对上课教的方法的体会,强化做题步骤。但是,如果对每一题都这么总结的话,一则很花时间(当时平均一题要10~15分钟),二则看这些review笔记也很花时间,三则,更可怕的是,这样会无意识地“一步步把自己逼向充分性,越来越远离GMAT考试的精神”。 后来,一位学友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她说把常犯的错误分成几个大类,总结的时候,把问题归到同一类就可以了,不必每题都详细写review过程,如果出现新的错误再添加新的分类。的确,当做到一定量的练习后,我发现许多错误是重复的。
 
2)阅读
上课教的方法最精髓之处就是选项比较法,而这也是我感觉最难执行的。如果每读一个选项都对信息做如下过滤:大写词不进脑子,时间地点不进脑子,原文见过的意思不进脑子...,肯定不够时间做题。我开始看选项时都是全部读进脑,力图记住整个意思。这样看的速度慢,记得东西多,感觉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提不上去。后来我反过来想,阅读不就考的是“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吗? 我就尝试坚决只看原文的观点信息,看选项时虽然还是整句读进脑,但对那些常规信息反应比较弱,基本属于看了就忘,而关注使这个选项特别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一定是主干,而是某个特别的意思点,或者说是管老师所讲的“选项要想成立的前提条件”。我用RC专项题目专门练习读问题和读选项的能力,不看原文,只分析问题问什么和选项特别的意思点。感觉这样做的确能提高对选项特殊意思点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判断速度和准确性。
 
回顾自己所做得这些努力,我很困惑,为什么我的阅读还是这么差?考试的情况大概反映出这么几个问题:
  1. 不能坚持找有效信息的原则。在考场压力下,不再严格地判断原文句子是否观点句,想多读;不再认真研究问题究竟是问什么,读完问题只留下大概印象;不再关注选项的特殊意思点,而且因为原文读地粗略,信息杂,感觉选项与原文的意思差距也不明显了。
  2. 信息记不全,尤其出现几个不同观点的情况,感觉难以记住那些观点的内容以及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问题问的东西好像是细节,但是因为对象是全文都讲的东西,没法回原文找的,直接比选项就有点心里没底,这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原文中心读得不清楚。
  4. 觉得阅读难做时,想对付做过去,在相对较强的逻辑和语法上补回来。
  5. 因为有时间压力,不管是原文还是问题选项,看完以后都不再走“用中文助记,瞬间提一下意思”这一步,实际是依靠英文记忆做题
  6. 承压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现在理解了,为什么博*森*的复习方案里对阅读专项复习的建议是“详细分析个人在阅读上的细节的思维过程”。只说提高阅读能力实在太抽象,不知道自己思维过程在哪里制约了理解和速度,怎么提高?
 
3)逻辑
复习到后面阶段,我通常只用“找原文结论和直接论据”以及“范围更明确更接近”两个步骤,对上课教的方法有些改动,总之觉得有这两个能做出大部分的演绎题。这个变化同样来自于我去想了GMAT的逻辑到底考什么,考客观性和迅速判断无关的能力。我用CR单项的题专门练习读原文的能力,读完原文就捋一下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做题的时候用选项的中心对象或者事件与原文的论点论据比较来判断无关,剩下两个不好比的话看谁的范围更明确更接近。(管老师如果看到这些话会不会生气?痛批我改了他的原话。不管我的做法如何可笑,我现在只想找出自己的真正问题。)考场上我基本上还是用这种做法,只是当时紧张,有些题不能一遍拿下原文的意思,或者理解却记不住,致使拿选项和原文对比的时候那种距离感不明显。但是凭考场的情况,我现在还不能确定逻辑的问题在哪里。
 
4)语法
复习语法时,我曾经画了一张表格,统计主要做错的原因和每种原因做错的题数,发现52%的情况是因为用套路做题和没有真比,24.6%的情况是对一致性不敏感。一个同学指出我不必拘泥去找自己为什么错了,只要分析语法考什么,分析什么样的表达叫有一致性就行。这个建议真是一矢中的!就是说要从目的出发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我所惯用的用统计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是不行,统计的结果也指出我要去用原则,去提高对一致性的敏感度,只是这种方法是一种充分性思维,而不是必要性思维,充分性的做法可以查漏补缺却不足以指导大方向。语法我重听了上课的录音,语法就抓住几个事:意思的一致性,语言的精确度和语感。我用SC单项练习读题目那句话意思,看意思的一致性表现在哪里,是转折,因果,比较,还是...。 果然这样对意思一致性的敏感提高了。然后就很习惯地看完题目就从意思判断一致性,根据一致性先去掉一些选项。再后来,又发现偶尔自己理解的意思不一定是对的,需要根据选项的提示来检查第一遍理解的意思。最后发现不能拘泥于找一致性,因为有些题没有明显一致性,就只能直接去看选项。
 
另外,看选项的方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刚上完课时,老老实实地看头看尾看逗号找大差异;做了一段时间的题,不敢纯依靠那些头尾的差别做判断了,改成上来就看整个选项,找出所有差异,结果老是比错地方;到最后基本定型为先看头尾和有一致性问题的地方。改到最后这种做法原因是我想到管理者会先看全局。所以先看看选项有什么明显的大差异,根据真正的原则能确定则判断,但凡不确定再看其它差异。于是我又那SC单项练习看选项差异的能力,不看题目那句话,只看选项的头尾差异能反映出什么来。(看头尾的长度没有限制,从一个词到四五个词,取决选项。)语法练到最后,基本上看完题目第一步考一致性能排除两三个选项,第二步看更细微的差异排除一个或两个,也就是在两到三步之内找出答案。这也是一位学友的建议,她说你看网上答疑时,老师们做题的方法比较固定,总是上来就看什么什么,都是两三步就找出答案的,你也要练出这三板斧来。
 
考试的时候,语法是我比较有把握的部分,基本坚持了找一致性和比选项的原则。 而且考前我设想了如果紧张到读不出整体意思的话,那我就光找出题目那句话的主语谓语和有无基本的一致性问题(比如单复数一致),然后直接去比选项,这种情况也真的碰到了。我想这又一次证明了,只有平时的方法和做题习惯适应考试才能应对考试中那些新鲜的题目。
 
5)交流
 
我复习备考的最后一点心得,就是考友之间的交流。如果你看完了我这篇总结,会看到中间多处提到同学给我的建议,那些建议使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想出改进的方法。深深地感谢那些给予我建议和帮助的同学和朋友,这也是我要把自己的考试,备考经验教训写出来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原因。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