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嫁接中国市场的全球资产配置不是好的海外并购

MBAChina
2016-06-14 10:16 浏览量: 2109

MBAChina网讯】六年前,吉利收购北欧最大汽车企业瑞典沃尔沃的举动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这个在当时被称为“蛇吞象”的并购至今仍然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教科书案例。无论该并购是否成功,由此进入大众视野范围内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显然已经汹涌而来。


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跨境并购的案例数量和交易金额大幅攀升,并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今年1月,青岛海尔拟斥资54亿美元买下GE家电业务;3月,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已通过收购获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控股权。中国化工集团斥资430亿美元收购全球农化巨头先正达,成为迄今为止国内企业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例。


然而,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在跨境并购时遭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才能化解矛盾?怎样轮动国内市场与国外资源以实现最佳资产配置?




上周,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在北京举办的“SAIF金融管理论坛暨SAIF金融E沙龙”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长富汇银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SAIF EMBA校友张保国就这一系列问题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随后的圆桌环节中,万达金融集团CFO王韻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周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SAIF EMBA校友刘景伟;中伦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部一级合伙人、SAIF EMBA校友朱颖和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并购基金部总经理、SAIF EMBA学员、MBA校友潘星安则与钱军教授、张保国董事长一起,围绕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践”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新华社知名财经主持人、SAIF EMBA校友李欣励

应邀担任活动主持


什么是好的投资标的?--“好人遭难!”


“好的并购是企业发展的捷径。”SAIF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钱军率先为并购行为定性。“行业成熟后会进入萎缩状态,比如中国当前的去产能化,企业老化、破产、清算,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但好的并购能使企业找到一条捷径,在这个周期中去获得新的市场”。


而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跨国并购行为,钱军强调,“买买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购成功只是企业“出海”的开始。而后,企业文化就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的绊脚石。“我们的很多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遇到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境外的监管环境不了解,对境外的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税收体系的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导致了一些失误,或者都了解了,但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够。”


钱军以欧洲为例,许多中国企业远赴欧洲实施并购前,对当地企业文化认识不足,致使欧洲企业现有的员工态度和员工福利,让中国企业大呼“无法适应”。



SAIF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钱军


“与金融行业普遍强调风险一致,对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而言,对并购地区或国家的判断也是一种风险控制。标的所在地区或国家的不确定性越少,风险就少,对企业而言,这种并购才靠谱。”钱军表示。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SAIF EMBA校友刘景伟对此有着切身的感触,作为一家在澳洲的中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他见证了许多中国企业从雄心勃勃到败走异乡的过程。他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交学费,对当地的环境真正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慢慢地走入阳光大道。”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SAIF EMBA校友刘景伟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周雷对此也表示认同,他指出,并购是一件“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并购的时候一见钟情的事很少,不适合的企业并购,该走的就要转身就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周雷


钱军教授总结认为,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是整个并购行为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其中,对境外标的所处监管环境、宏观环境的评估尤为关键。


那么,对于想要“出海”的企业而言,什么才是好的并购标的呢?钱军教授以生动形象的四个字——“好人遭难”对此做出了解答。他以能源型资产为例。如果企业以中东、拉美的石油资产为标的,尽管其考虑到了这些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但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动荡等不确定因素却也相对较多,风险也就随之较大。相比起这些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更符合“好人”的标准: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企业的专利技术也相对成熟。


“安全和技术,尤其是非常规资源的开发技术,在企业并购能源型资产时,应被看作是关键。”钱军表示。


探究海外并购热的背后:经济下行危机


“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潮流的现象之下,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中国企业纷纷布局海外,现象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在长富汇银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国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定律:每次经济增速下行或者经济遇到风险、危机之时,都是并购业务高发期。



长富汇银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国


张保国指出,从金融角度看,中国企业的“出海热”背后,是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担忧。他表示,人民币在短期内仍会维持贬值,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人民币下行或将持续三年,而人民币的下行必然会触动更多个人和企业进行相应的海外资产配置。”


此外,张保国认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和国内投资渠道依旧过窄也是推动企业“出海”的重要因素。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进军海外是一个正常现象。”张保国指出,资产配置的原理,是以不同资产的对冲来实现收益。而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国内投资渠道不足,是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动因之一。


另一方面,张保国表示,对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型企业而言,在经济下行通道中“出海”能实现两大目的,即快速布局海外市场,并有效实现转型。他以海尔为例,海尔想直接打开美国市场绝非易事,但通过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却能使其迅速在美国进行相应布局。与此同时,对海尔本身的去产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张保国预判,未来并购行为会变得更加频繁,并且,其涉及到的行业范围会更加多元化。而对企业来说,这中间也必然将蕴藏着更多机会。


国内V.S.国外 嫁接市场与资源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无论是对自身产业链条的并购还是对外的并购从未停止,并且保持着较高频率。张保国指出,这是由于社会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影响着企业决策。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理念也正在被颠覆,理性消费、有品质的生活成为消费的主流。在他看来,任何企业的行为必须跟随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并购也不例外。


“海外有很好的机会,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中国本身的制造业又可能无法满足新生中产阶级的需求,那么,嫁接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张保国表示。对此,钱军和张保国不约而同地在演讲中提到了SAIF校友企业——复星集团。两人都表示,复星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做法符合当下市场趋势。




无独有偶,从现场SAIF校友的分享来看,以海外技术嫁接中国市场也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选择海外并购的目的和做法之一,由此,不仅能够产生出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也可谋求更合理的全球资源配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mbachinaV。


更多财经资讯推荐:


MBA财经大变局!中国经济走向产生前所未有分歧!


2016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 阿里京东等上榜


精彩推荐:


上海交大安泰MBA2017年招生专题


全国各院校2017MBA提前面试时间汇总


第5届MBA暨管理类专业学位招生论坛会后专题


欲了解更多财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cjxw/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