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ONE

MBA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项目,在职学习两年,周末上课。自创立以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在全国及世界各地众多行业和领域,很多已经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MBA项目以中文授课为主,课程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渊博、实战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严谨务实的师资队伍。项目实行双导师制,整合了管理、外语和经贸等多个学科最顶级专家资源作为学术导师,同时聘请了一大批企业界的领军人物作为产业导师,通过全面校企合作,移动课堂,增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丰富的实战性传授。


MBA课程充分考虑课程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和对全球市场发展的前瞻性,致力于培养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精英。项目学生群体优秀,多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行业与企业背景多元。在职攻读的形式使得学生们在积累学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互相借鉴、切磋,相互促进,并将课程所学结合实际操作予以印证,从而加速职业提升,实现人生突破式成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国家首批旅游管理硕士学位(MTA)培养院校,获得了世界旅游组织的最高认证。项目成立以来,一直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旅游资源整合能力、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素质的未来旅游产业领袖”为己任,致力于通过新视野、新思维、新格局、新境界,打造全球旅游领域的前沿文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项目旨在把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机遇,通过积极响应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国家战略选择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从而建设国内一流的MTA教育基地。


MTA项目通过打造以旅游产业领袖为特色的产业导师队伍,搭建覆盖全国全行业开放共享的旅游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推行以“旅游产业领袖大讲堂”+“流动课堂”+“案例教学”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小学期”式国际游学活动,力图通过两年的系统培养,加速学生的职业提升,实现人生突破式成长,从而造就一大批未来旅游界的产业领袖。

MTA

项目特色

TWO

MBA

项目特色

国际企业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为特色

突出的国际化特色

高端的培养目标,特色的培养理念

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与众多国际知名商学院合作,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昆士兰大学、中弗罗里达大学······

国外4所、国内32所实践教学基地

MTA

项目特色

国家首批MTA培养院校

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TedQual)最高级别认证

1983-2000年直属于国家旅游局

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PATA学院中国分院

与众多国际知名商学院合作,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昆士兰大学、中弗罗里达大学······

国外4所、国内32所实践教学基地

报名条件

THREE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大专毕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的人员报考,须于2021年现场确认最后日期之前向我校研招办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 文凭及学制非全日制,周末授课,学制两年,双证
  • 学费两年合计8万元,分两次缴清

报名流程

FOUR

  • 01

    网上报名

  • 02

    网上确认

  • 03

    初试

  • 04

    复试

  • 05

    录取

01 网上报名

2021年10月5日-10月25日,每天9:00-22:00,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填写本人报考信息并牢记报名编号和密码,并在研招网上缴纳报名费。

02 网上确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点(1131)采用网上确认方式,考生不必再到现场进行材料审核,考生须按照要求,按时上传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则须按时重传),待报名系统提示确认成功,方可完成网上确认流程。

网上确认时间及流程详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考点(1131)202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及确认须知》https://zs.bisu.edu.cn/art/2021/9/23/art_6204_276848.html

03 初试

(1)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准考证:2021年12月18日—27日),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参加初试。

(2)初试科目:

管理类综合能力

英语二、日语、俄语(选其一)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04 复试

(1)复试时间2022年3月-4月(详见复试通知),复试名单及具体复试要求将在我校研究生处主页及中心官网上公布,请考生自行查询并下载相关材料。

(2)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5)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05 录取

(1)所有考生需参加复试方能被录取。

(2)复试成绩合格的,按考生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排序录取。

备考心得

FIVE

查看详情>

程梦雪

2021级MTA

考研的“道”和“术”

查看详情>

樊荣昌

2021级MBA

英语和作文是“上岸”的关键

查看详情>

田鑫

2021级MBA

考研的收获与感悟

查看详情>

张琳洁

2021级MBA

致过去的2021年备考

查看详情>

钱志光

2021级MBA

备考管理学联考的一些体会

考研的“道”和“术”

程梦雪-2021级MTA

我是2021级MTA新生程梦雪,去年8月底决定考研以来,备考过程中的迷茫,纠结,瓶颈,顿悟再瓶颈,甚至最终考场出来后的不确定性,我也一样的经历过,于是将在备考过程中个人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考生给予一些帮助。

再次说明,每个人的基础背景,求学目标,目标院校甚至专业的倾向都不尽相同,请多方参考后,从个人实际角度出发做好院校专业选择及备考进度计划。

在旅游业工作3年的我,因疫情中断行业,继而选择来北二外进修MTA,因此目标院校,专业选择是比大部分人要明确的:首选是旅游行业的领先院校,其次是在职研究生,工作多年后的我个人更看重和产业结合的教育。那么,被誉为“旅游界黄埔军校”的北二外MTA便是我的首选。由于在目标选择和确定方面我比大部分人要明确,所以这也节省了院校专业的迷茫和纠结的过程,继而只需要将注意力和精力专注于:研究管理类联考是什么,怎么备考,以及如何考个高分。

(目标要明确,选择前需要慎重考虑,参考多方信息和考虑个人实际情况,一旦选择了,尽量坚持到最后,因为心态的起伏和院校选择的纠结可能是比准备考试更耗人让人泄气的过程。)

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出成绩后,很多人可惜我考了一个较高的分数却没有选择Mpacc或是MBA等专业,但是如果没有对目标院校和专业的热爱和执着,我也是不可能考到这个分数的。

目标确定后,精力就可以完全聚焦于:要考的考试是什么,以及如何备考。只拿管理类联考作为例,我身边没有朋友考过它,于是我花了2周左右时间从网络各个渠道去了解科目划分,各个科目平均分,院校分数线以及众人对于各个科目的备考经验,这个过程和院校选择并不矛盾可同步。

所谓“知己知彼,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买参考书和正式开始看书做题之前,我很大部分精力是边思考这个考试的特性,边去结合个人的基础能力来计划备考过程。做备考计划之前,我给一位多年好友也是我高中同桌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他本人当年在高中就是学霸,经历过2次考研现就读于北大计算机系,对学习和考研有一定心得,我提炼了几点他提出的,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帮助的“道”。

1、只要是考试,就有套路,有模版,即使号称外国科学的的GRE,IELES等等也并不例外,所以紧紧抓住往年真题,真题,真题。思考这个考卷的目的,套路,以及为了考察学生什么?

管理类联考分为:管理类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难度和其他研究生考卷比起来不高,但是时间紧,所以目标在于在同等时间下,看谁能最快的把每道题的模型看出来,平时训练到位,能尽快套模型解答以及提高正确率。

举例逻辑题,如果时间无限谁都可以做出来,所以平时备考和考场出来后说时间不够的考生,是一开始就没有get到考卷人的目的,它并不需要你会所有的知识以及做对某道题,知识无穷无尽人也会遗忘,这个考试是在考察一种通用能力,通过你的分数来反映考生平时对真题的模型总结和限时套模型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生理学角度,人的智商差异并不大,而且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大部分考生都是第一次考这类考试,考研过程也都是同样孤独。在几个月的备考过程中经常走到某些节点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迷雾中行走,没有人能告诉你方向,进度。唯有坚持,因为总有人坚持不下去,你只要按部就班坚持到最后一刻,结果都不会太差。

除了“道”,再具体说说“术”

1、数学题我考的并不算太好,发现当完成简单题,争取到中层题,难度题提分很难,如果时间足够也可以攻破,但是我选择去提高其他科目这样时间性价比更高,而且我难其他人也难。后期尽可能通过前期的知识点积累和真题训练将错误题数目控制在一定程度即可。

2、逻辑,全程尽量教学视频/教材/模拟题全部跟同一个老师,每个老师的解题思路不同,只学习一种逻辑解题模式训练到位即可,我个人使用的是赵鑫全老师的课程,逻辑是考的最好的一门。

3、写作,逻辑学好,写作是要应用到逻辑的知识,考前一个月开始看教材,考前突击模版,事实证明,也是训练速度。(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备考写作)

4、英语,因为之前做过英语导游,没有花费太多精力,所以这块我的备考过程对大部分人没有参考意义。我后期主要用真题卷看考卷模式和保持手感,英语是个慢功夫,推荐大家从备考一开始就积累英语词汇,不间断做英语真题,重视英语单卷。

5、所有真题我刷了至少3遍,我是速度和数量积累型选手,我同桌当年是一道道题吃透只做一遍型选手,所以牢牢抓住真题,按照个人的学习习惯来总结真题和限时训练,以及,坚持到最后。

当考完试那一瞬间,我对自己说,尽力了,即使没考上,考研过程中对一个目标的追逐过程也让我思考,淬炼了许多。考研并不简单,甚至偶尔漫长而煎熬,但我坚持下来了,在未来人生路上可以坦然的将这种精神和毅力应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我最大的收获,而分数和录取通知,则是这段经历的附加产品。

祝各位考生在备考中找到自己的“道”和“术”,迈向你热爱的目标院校。

英语和作文是“上岸”的关键

樊荣昌-2021级MBA

我的情况是:已经工作16年,文科生,大学时考了英语4级,高数补考过,作文水平较好。

考前两周内,我总共花了20个小时,刷了十套历年英语真题卷,查了一些单词。逻辑题就做了一套逻辑真题,分数出来后,书上建议我不用看书了,于是就没看了。数学总共花了大约10小时做了几套模拟卷和真题,回忆起了一些几何解题方法,并放弃函数复习和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题。写作对于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相对简单,不必费时间。

考试结果是208分,英语78(原以为有84),综合130。2021年逻辑题比较难,没做完,数学题也没做完,这两项分数低。

总之,我的心得是,把英语分数提上去,写一篇好作文,这两个做到了就能过。

这里重点说下英语。

个人认为考研英语比较好的一点是,不用考恼人的语法。比较难的一点是大量生词等着你去猜。我一开始做模拟题时,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后来觉得麻烦,干脆自己先猜着它的意思,如果语句逻辑通顺了,那十有八九就对了,后来用这个方法做完题最后再查词典核实,还挺有效果。

这次做英语题,我总结了一个小窍门,所有考试中涉及的你中学、大学没学过的词,要么是形容词,要么是动词。而这两个词,要么是干,要么是不干。要么是干坏事,要么是干好事,也就是说,你只要判断对这个词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就能大大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判断的依据,就是去默读它,听起来比较大方的词是好的,听起来刻薄的就是坏的。比如grand和mean,区别就很大。如果你平时会看一些美剧、原声电影,稍加注意角色的语气,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工作多年的同学们,其实也是有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行业、经验优势的。英语阅读理解题所说的所有话题,实际上都见过类似的新闻、观点。假想自己是出题人,你会怎么选材,怎么“为难”考生呢?

最后,我个人认为完全不用理会网上那些英语作文套路,说什么要背一些句式、高端单词,我看还是算了吧。能用大白话英语把观点表达清楚,且比写一堆没用的凑数要强。

以上是我这个菜鸟的一些不着调的想法,仅供参考。

考研的收获与感悟

田鑫-2021级MBA

考研备考的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憧憬、气馁、坚持再到成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备考的征途肯定会经历风雨,就看我们是否坚强,是否坚定。好友们周末相聚外出旅行时,我选择在图书馆背诵冗长的单词;同事们在下班之后享受大餐时,我选择回家做几道复杂的数学题;家人亲戚们共度佳节时,我选择去自习室复习枯燥的逻辑题;不过我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就要全力以赴。因为选择了考研,我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如果决定考研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

除了有坚定的决心之外,还要有学习方法,分享一下我备考时的学习方法。首先,我在备考之初买了一本管理类联考的指导书、一本管理类联考的真题集以及一本英语二的真题集。我在一开始选择看数学和逻辑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同时背诵英语二的高频词汇,同时还要经常配套做一些所学知识点涉及的练习题,因为如果长时间不运用这个知识点,尤其是数学,只是看一遍就略过,时间长了很容易忘记这个知识点,所以这个阶段可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做少量的题目。在数学、逻辑和英语有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后,就进入了下一阶段,就要进行大量的真题练习,夯实基础,同时可以学习写一下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我学习作文是通过阅读范文以及听一些网上的授课。

第三阶段就是真题模拟,模拟考试,就假设自己在考场,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做对题不难,难的是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题目,由其是管理类联考,时间很紧张。在真题模拟的同时掐好时间,看看自己在做题时慢在哪。第三阶段最好在考前两个月开始进行,每天做一套管理类联考或者英语二的试卷。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看看自己的错题,再夯实一下英语和语文作文。

最后,考前好好休息,考场上把握好做题的时间,争取把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不要紧张。总之,回味这段经历,总是让我百感交集,也是因为这段难忘的考研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致过去的2021年备考

张琳洁-2021级MBA

当学信网公众号开始推送2022年考研报名的相关通知,我才意识到离自己考研结束的日子已经将近一年。

回想去年的最后三个月的备考状态,几乎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能支撑我在44岁决定考研因素之一是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母和兄长均毕业于中国著名学府。母亲教出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父亲则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做了母亲后,我面对着自己的孩子,经常告诉她“读书是最经济的,提升自己的方式”。为了能够像我父母给我非常正向的身教影响,我决定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女儿。

能支撑我决定考研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阅历的增加,我的困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意识到系统读书对一个人思维解惑和升维的重要性,只有经过系统地读书,思维框架才能建立,也才能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更清醒,更理性,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商业趋势。

对于44岁的我来说,我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就是一次上岸,所以从10月份开始,我就设定了非常明确的计划并且严格按计划执行:

数学:10月份扫完所有知识点,11月份到12月份做通近五年的真题,建立错题本,考前反复刷错题。

逻辑:类似数学的复习方法。10月计划是按照当时所用辅导书的总页数除以10月份总的天数,得出每天必须完成的页数。11月份到12月份做通近五年的真题,建立错题本,考前反复刷错题。

英语:买了10年的带有英中翻译的真题,直接用真题做英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再将自己不会的单词记录下来。(在有一定词汇基础上,英语用真题翻译来背单词的效果更好),英语作文只是考前背了背模板而已。

中文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部分主要理解逻辑漏洞的含义,而论说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累素材,素材积累可以通过看人民日报APP和《田然素材》来解决,考前写1-2篇范文。

此外,考前建议大家自己做整套的模考试题,因为模考可以让我们自己对考试的时间有整体的感知,从而制定考试策略。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数学我给自己订的两分半中必须出答案,如果没有,就先用笔做标记,写上答案后做标记以便于后面时间空余后复盘。

记得很久以前曾经看过摩西奶奶说的一句话“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开始了,就是现在。又到了一年考研季,希望以上比较潦草的文字能对即将考研的同学们有一些启发。相信选择考研,每个人都是跟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么,就以始为终,努力拼搏,不负韶华。

备考管理学联考的一些体会

钱志光-2021级MBA

备考在职研究生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大家都是在职人员,每天工作忙起来身心俱疲,然后还要在最不愿动脑子的时候去看书,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简单谈一谈几点个人感悟。

第一点:心态很重要。第一次备考时,心态有一些不够端正,从起初的积极应对,到后期备考乏力,经历了一个认真准备、疲于应付、被动放弃的过程,这个过程刚好和本人的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备考之初,熟悉了管理学联考的题型之后,觉得考个170分应该问题不大,正好赶上那段工作不是很忙,觉得应该可以静下心来看看书,但总想着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没有全面系统的去准备,重点放在了一些比较容易知识的回顾上。

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复习进入到倦怠期,虽然手机也设置了学习计划提醒,但总觉得差不多就行,后面冲刺应该就问题不大。等到临近考试才发现,没有计划好的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工作岗位最繁忙的时间,各种总结、计划、会务要准备,各种工作细节需要考虑,有时候忙起来根本无法落实学习计划,最后心态也变得焦躁起来,仅有的一点时间并没有进行针对性补差,而是做一些自己掌握比较好的题型来找自信,越做就越觉得就没什么意思,临近考试的大半个月基本上算是放弃了,完全没有临阵磨枪。最后成绩出来,以一分之差与复试失之交臂。

到第二次备考的时候,充分汲取了教训,早早地在不忙的时候全面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和学习,中途也不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制定了一个稍显轻松的复习计划。临考阶段,无论多忙,都坚持熟悉题型且勤加练习,最终考试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二点:学习计划一定要充分抓住点滴时间。这个是在职考生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有工作任务压着,很多还已经成家立业,所以要提前梳理出来,每天哪个时间段是可以拿出来学习的,每周哪个稍长点时间段是可以拿出来模拟考试的。例如,上下班途中、午间休息、睡前时间等等,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定不要放过,最好能具体到一些细节,落实起来不会那么难。

之前我是利用起床后洗漱吃饭那段时间来播放英文文章磨耳朵,上下班时间来背记单词,不是那种纯粹的单词背记,现在各种类似贝壳单词、百词斩等应用都挺好的,也能大致测试出单词掌握的水平,还能很好的把碎片时间用起来。中午和睡前空闲时间会用来看MBA大师中关于逻辑的相关内容,虽然也会经常被打断,但是对于不懂的内容,还是要多看几遍。

第三点: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备考重点。首先是认清自身优劣。拿我来说,因为数学基础较好,所以并没有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数学上,只是系统梳理一遍,把之前的知识点全捋一遍,尽可能做到75分的题能做到60分以上就行了。写作感觉也提升空间不大,能拿个平均分就心满意足了,重点放在了练字上,只要卷面看上去还行,观点比较突出,我觉得阅卷老师应该不会残忍到给咱们太低分数。比较麻烦的是英语,因为长期没有运用,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已经过去了16年了。再一个就是第一次备考忽略的逻辑,其实逻辑很容易拿分,掌握了方法之后既迅速也准确,但是如果没有学会逻辑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之前没学过逻辑的,建议还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一学,分数可能不会提高很多,但是做题速度绝对会蹭蹭上来,特别是在考试的应激状态下,一道逻辑题做不出来,可能会影响到好几道题没时间去做。

其次,合理摆布考试时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但大多数人综合能力考试一般时间不太够,有的人喜欢顺着卷子往下走,最后到写作。我觉得还是要卡好时间,特别是逻辑题,一旦陷入其中,很容易不能自拔,时间浪费太多。如果可以,建议以较快速度过题,对那些一看就很复杂的题,先略过,等写作结束后再来查漏补缺。当然,个人不建议写作用过长时间来构思,按照备考前的套路去做题就好,思考的过程尽可能短。英语正好相反,时间绝对是够的,所以不必要去赶时间,尽可能把卷面弄的整洁一些,然后翻译的思考时间可以长一些,可以打草稿,然后在斟酌好之后誊写到卷面上。

最后,尽可能多的做模拟卷。每次模拟卷做完之后都有一种要好好学习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定期练习,可以是一个月,可以是半个月,最后临近考试,最好是每周末有一次模考,这个模考要和实际考试的时间,甚至是氛围尽可能做到一致。模考虽然有时候觉得没什么用,但是总是在同一时间段大脑兴奋,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形成记忆的,最后正式考试的时候,也容易感觉到很适应。

总之,在这段特殊、痛苦的人生经历中,会更加认识到自己有多浮躁,静下来读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更能看清自己,也更能改进自己,用一段努力来填充自己的人生经历吧,或许回想起来,也还不错。至少,曾经也认真去对待过。

絮叨得既碎且杂,请见谅。

常见问题

SIX

  • 有关报考
  • 有关申请审核及预面试
  • 有关联考
  • 录取后
  • 二外MTA/MBA学习形式及学制?

    二外MTA/MBA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形式:非脱产。上课时间: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不上课),学制两年。

  • 二外MTA/MBA研究方向?

    二外MTA/MBA目前不区分研究方向。

  • 二外MTA/MBA要求申请人英语水平?

    二外MTA/MBA欢迎各类考生报考,对考生英语水平无特殊要求。

    (1)初试管理类联考,英语达到国家A线水平即可。

    国家A线(英语):2017年42分,2018年42分,2019年42分,2020年44分,2021年42分。

    (2)复试英语口试

    五分钟的个人英语介绍,考官随机抽问。

  • 申请二外MTA/MBA需要参加考试吗?

    需要参加每年12月的全国研究生招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

  • 二外MTA/MBA的复试资格?

    管理类联考总分过国家A线,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和管理类综合不低于单科线。

    2021MTA/MBA国A线:总分:170,综合84,英语42

    2020MTA/MBA国A线:总分:175,综合88,英语44

    2019MTA/MBA国A线:总分:170,综合84,英语42

    2018MTA/MBA国A线:总分:165,综合84,英语42

    2017MTA/MBA国A线:总分:170,综合84,英语42

  • 申请者的工作经历是如何计算的?

    从获得毕业证书(一般为每年7月份)的时间算起到被录取入学(每年9月份)的时间。如:申请者于2019年7月获得本科学历,准备报考2022年二外MTA/MBA。那么,他的工作经历为3年。

  • 报考MTA/MBA时,工作年限是否可以按开始工作时计算?

    工作年限一律以毕业证书上的毕业时间计算,不以参加工作年限计算。

  • 对专科毕业生报考是否有特殊要求和附加条件?

    二外MTA/MBA对专科毕业生报考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只要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专科学历、均可报考。

  • 拥有本科学历,未获学士学位的申请者可否报考MTA/MBA?

    只要有符合【第7条报考条件】的学历证书者均可报考,对学士学位没有要求。

  • 档案、户口、毕业派遣、定向就业?

    非全日制不转档案,不转户口,没有毕业派遣,要求定向就业。

  • 申请审核

    推出申请审核是为了选拔更多优质生源,以及增进考生对我校MTA/MBA项目的了解。每个考生每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通过申请审核的考生将安排预面试(综合能力测评)。申请审核的具体流程和要求请查看中心官网(http://mta.bisu.edu.cn/)及官微(北京二外MTAMBA)相关通知。

  • 预面试

    通过申请审核的考生将安排预面试(综合能力测评),具体预面试流程和安排,后续以MTA/MBA教育中心通知为准。

    预面试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评估,也是广大考生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项目培养文化与理念的进一步了解。通过预面试的考生仍需照常参加复试。

  • 考试科目

    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管理类综合能力(199)

    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100分

    管理类综合能力(199):200分

    总分:300分

  • 考前培训?

    按教育部规定我校一律不提供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培训。考生如有需求可咨询相关社会培训辅导机构。

  • 宿舍

    我校MTA/MBA专业(非全日制)不提供宿舍。

  • 教材

    教材请同学们按照任课教师要求自行准备。部分教材图书馆可借阅。

  • 课程设置

    MTA核心课程:旅游规划与战略、旅游营销、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服务管理、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旅游安全与法规、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

    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服务运营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企业纳税筹划。

联系我们

SEVE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定福庄南里1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
  • 邮政编码:
  • 100024

[ 中心官微 ]

[ 谭老师 ]

技术支持 MBA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