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态 |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好书荐读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21-02-02 21:35 浏览量: 453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院组织同学们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同学们翻开红色经典书籍,致敬前辈字里行间,将自己的所读所思分享给大家。让我们重温红色经典,走进光荣岁月,为建党百年献上华丽的赞歌。

《浴血荣光》

《浴血荣光》——一部通过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录,无疑可以让我们读到很多当年的历史痕迹。与其说它是在讲述历史,更可以归纳为是通过历史的史实剖析着那时候的中共领导人物。不可否认的是,不管这些人物现今如何,但是他们当年的某些行为决断确实对中国的政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8地科 田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和林彪同志对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悲观错误思想,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深入的、系统性的思想教育。

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比较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经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必须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仅有认清现实情景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都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争夺不休,蒋桂冯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生存的持续考验下,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逐渐消失,从而支持能够带领他们创造新生活的共产党。

——18地信 朱万田

《光辉的旗帜》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岁月磨砺出祖国辉煌的成就。回望祖国以往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光辉的旗帜》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一本书。这面旗帜被中国共产党高高的举起,在旗帜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从南昌城头到井岗山上,这面旗帜高高飘扬;从大渡河到雪山草原,这面旗帜任凭风雨吹打;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这面旗帜让法西斯胆寒;三大战役、攻克南京,这面旗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光辉的旗帜带领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走出了黑暗。

经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倒下;经历曲折道路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偏向。

——18地科 刘特

《红旗谱》

《红旗谱》讲述了在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的危急年代,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再现了社会最底层的农村村民复杂真实的形象,展现出几代人誓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无畏品质,人物形象鲜明。从他们的革命斗争方式上可以明显看出一代比一代进步。

自从他们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才取得了反割头税的胜利。这说明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就拿其中的人物严江涛来说,他往往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稳妥慎重,与张嘉庆较“左”的革命观点有所不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清澈响亮的歌声回荡在耳际,这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是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的曲折历史。冀中平原的风云不仅成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革命党写照,而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

——17地信 严紫嫣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哲理是深厚的。就像文章当中所说的那样,50岁以下的人说他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肯定是欺人之谈。当我读到李大钊先生这句话的时候,从这个生动的语句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浩瀚学理。想要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就需要不停地去阅读,不停地去思考,去积累。

李大钊先生是我国最早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先生在1919年于《新青年》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李大钊论述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他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国内存在可行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首先,文章当中提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大致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价值。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在其他途径对绝对剩余价值以及相对剩余价值的学习,我明晰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在经济价值当中的理论区别,懂得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中的剥削性。正因为这区别,就产生了资本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最后,李大钊先生在文章当中提到了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个人史观不同于英雄史观,从工人的力量出发,李大钊在文章中给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

——17遥感刘雨鑫

资环学院和地信国际学院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资环校友圈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