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提升心理韧性 乐观面对挫折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2-05-09 17:00 浏览量: 2781

案例一

小海(化名),高一女生。初中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较好。进入高中后,一时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心理压力很大,上课经常走神。刚开始,她的刻苦努力还能使学习成绩保持在不错的水平,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她变得怕听到同学们的讨论,更害怕看到老师和父母期待的目光。她开始拒绝与人交流,上课期间在校园闲逛,甚至出现极端行为,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

小鹏(化名),升入高三后,虽十分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小鹏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老师交流,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允许自己丝毫放松。高三学习压力骤然增加,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总感觉同学们在嘲笑他,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引发矛盾。

上述是两个相似的案例,有着共同的特点: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想获得好成绩,但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中。

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断乳期”,其生理开始发育变化的同时,性格也开始形成与发展,尤其体现在智力、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上。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虽然自主性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加,但具有思想幼稚、易冲动、身心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任务繁重和学习竞争激烈,高中生面临着学习内容大幅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以及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等众多压力,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焦虑。这种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事件的能力便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高心理韧性的青少年能更好地战胜逆境与挫折,追求人生的自我实现。

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呢?

一、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与活动场所,是促进学生心理韧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并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竞争和锻炼的机会,打造展示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平台。

教育者可通过制定各种相关的教育管理措施,强调理想的行为规范,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如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海报展览,宣传具有坚韧人格品质的榜样人物和事迹,营造具有高心理韧性的积极校园氛围,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树立积极的信念;也可以举办以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为主题的大型团体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与合作能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用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去面对问题,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增强自信心,提高他们应对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事件的能力,提升心理韧性。同时,学校应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经历挫折体验,体会生活的艰辛,从而有效提升心理韧性,使自己变得更坚强。

三、推行挑战式教学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挑战式教学就是一种追求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不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教师创设的挑战主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具备一定的难度。在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不管学生最终能否挑战成功,教师都应鼓励和支持,不可随意打击学生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避免思维固化

成长型思维并不是解决了某一件事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元素。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良好的心理特质相关。

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哪些科目需要我投入更多时间;如果我能学到知识,是否失败也无所谓;如果想在某些学科或活动中表现更优秀,我是否可以更加努力?

在固定思维出现时,我们需要警示自己,要学习,要转变,用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比如找出失败的原因,或者告诉自己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然后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就能够从所谓的“绝对”失败中,看到一些积极的方面。

作为学生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学会管理情绪,保持冷静,主动承担责任

稳定的情绪能使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关注问题本身,寻求解决方法。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烦的时候,恨不能清空一切,回归最简单的自己。但这是不可能的,生活中虽然充满烦恼,但我们想尽办法去解决。随着解决的烦恼越来越多,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慢慢得到提升。

二、寻求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

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在内部需要有合理的观念、强大的心理韧性,而在外部,则需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关爱、肯定和支持。这样,才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长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

当自己遇到生活或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不愿意与家长、老师交流,那可以与同学讲。当你可以积极主动与家长、老师或是同伴做一些分享与交流,或者共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时,便会慢慢找回自控力和安全感。当拥有更强的人际支持系统时,你的内心也会更有力量。

原文刊载于《考试与招生》2022年第3期,作者潘宿奎。

《考试与招生》杂志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主办,是河北省优秀期刊。杂志秉承权威、专业、实用的办刊宗旨,以高中生、考生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各级考试管理、教学教研人员等,是广大读者了解招生考试政策、获取招生考试信息的重要途径。杂志为月刊,64页,每月10日出版,定价5元。

如何订阅?看这里!

每年9月开学期间可通过设区市教育考试院(招生办公室)、县(区)招生办公室及所在学校统一征订。

通过各地邮局订购。国内统一刊号为CN13-1384/G4,国内邮发代号18-4。

到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资料发行部直接购买杂志,地址:石家庄市石铜路2号,咨询电话:0311-83823367、83857898

供稿 / 审核 科研评价部

主编 | 许静一一编辑 | 白志刚

美编 | 赵会强崔欢欢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