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思政风采展 | 浙江大学《自动化前沿》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11-26 16:41 浏览量: 3397

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做法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中国研究生》杂志,面向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广大研究生群体宣传“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今天,“研究生课程思政风采展”专栏推出第四篇——浙江大学《自动化前沿》

课程简介

本课程自2010年起开设,是控制学院研究生必修课。重点面向未来经济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向,针对感知分析、检测和诊断、数据建模、优化调控、高端系统、网络控制等自动化领域前沿方向开展问题解剖、案例分析、原理介绍,让学院内不同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的研究生了解前沿、提高站位、开拓视野,传导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使学生对工信深度融合、提质降本增效、工业强国、中国智造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先进感知与分析、过程检测和诊断、大数据分析与认知网络、系统建模与优化、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网络化系统控制、供应链系统优化等有全局性认识。

课程团队课程团队由学院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

课程团队负责人邵之江教授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流程生产质量优化与控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副主任。长期从事工业智能和优化控制、智能无人系统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专家。

孙优贤院士是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在本课程中,孙院士亲自走上讲台,充满激情给学生授课,极大影响和激励了广大学生。

课程教学团队注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和产业化的链条式、滚动式推进,在工业控制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和技术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中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面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先进感知与特种检测、系统工程与优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控制装备与系统等学科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开拓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新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以及国防军工领域、企业横向合作领域的一系列高级别研究开发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项。

教学团队成员一贯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科教深度融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常态化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鲜活的思政元素。从历史维度和发展维度,从国内外比较和工业强国内涵挖掘角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团队通过不断挖掘探究精神、强化辩证思考,在围绕国家和行业战略目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解决关键难题的同时,始终将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思政教案组织、思政教学实践、思政价值引导紧密结合,以历史传承、学科高地、研究特色、技术辐射展现学科核心理念价值,展现“工匠精神”“十年磨一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等创新创业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立志高远、久久为功、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勇气热情和使命担当。

团队成员近年获得的教学奖励包括:2016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度浙江省自动化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度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本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思政触点

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为战略导向,围绕“创新科学思想、研发前沿技术、服务国家战略”的学科建设整体目标,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更高的政治站位。从国家战略、社会和行业迫切需求出发,了解国家的心腹大患、行业的卡脖子难题、社会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建立攻坚克难、立志奋发的决心、勇气、信心,在新发展格局中定位研究目标和选题。

开阔的学科视野。对自动化相关的感知与分析、检测和诊断、数据分析、认知网络、系统建模、优化控制、协同调度等前沿领域有全面的了解。

先进的研究理念。重点剖析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的链条式衔接关系,对前沿技术的发展契机、发展脉络、发展态势形成深刻理解。

主动的交叉能力。培养学生主动交叉、积极融合、创新集成的思维方式,打破现有的研究惯性和研究模式,积极拓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与各知识点紧密关联的课程思政“触点”和预期教学成效包括:

典型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发展历程

孙优贤院士深刻分析了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在现代工业装备与重大工程的“大脑”和“神经”作用。从国内外技术对比、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历史进程等角度,对我国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重点剖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性能高可靠控制装置及多变量优化控制系统、全集成大规模控制装置及全流程动态优化系统、新一代高性能现场总线及相关国内外技术标准、高安全/高端控制装置及高性能运行控制系统、广域协同的控制装置及多目标智能优化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演化和进步。使学生对我国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重要性、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报国之志,培养忧患意识,激发奋斗精神,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根本追求。

教学案例2: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

苏宏业教授以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流程工业的典型代表,围绕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展开讨论。介绍石化生产装置运行中的效益与控制、优化面临的技术难点,探讨在设计优化与传统PID控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以常压塔、催化裂化反应再生部分等石化生产装置作为实例讲解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原理,比对说明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对石化生产过程效益提升与操作管控带来的助益,提出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面临市场供需、生产过程变化时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一方面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技术自信;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其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

教学案例3:工业智能与人机融合

邵之江教授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为牵引,以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围绕工业智能为重点展开讨论。明确智能的内涵与深度融合的层次,结合流程工业的行业特点、技术源头、行业目标与生产运行需求说明智能自动化对工业生产过程的促进作用。深入工业智能的内核,充分挖掘流程工业生产中现阶段下设计型技术与运行型技术分别存在的关键难点,引入工业实例进一步深化说明工业智能的核心技术特征与未来发展态势,人机物融合协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加强学生对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交叉融合的科研思维,增进学生钻研进取的实干意识与立志报国的担当意识。

课程特色与成效

课程浓缩自动化领域前沿问题和研究精华,大量采用照片、视频、热点新闻等,深入浅出讲授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平时持续投入, 采用网络“小纸条”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进行课后调研阅读、撰写科普论文等。

控制学科涉及到多领域、不同背景的学科知识储备。针对学科属性和研究生背景差异化特点,特别安排嘉宾参与的开放式讨论,将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互动、讨论、总结,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研究思路。

根据2018-2020课程问卷调查情况,本课程整体上课专注度超过75%,理解掌握程度超过85%,研究生认为对自己的技术视野、方向选题、研究理念、综合交叉等“极有帮助”或“大有裨益”的超过83%。课程通过不断创新和迭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思政育人。

课程在明确思政建设目标、把握好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关系、打造强有力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进行课程思政要素挖掘、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于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在传承学科优秀文化,弘扬科技人员勇担责任、甘于奉献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为同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借鉴。

图文|浙江大学

编辑|王斯后

责编|雅琨

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