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经济学访谈

教育部学位中心
2021-11-10 15:50 浏览量: 2247
赵沁平,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原会长、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生》杂志编委会主任。

赵沁平教授多年来一直推动和致力于研究生教育学研究,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近期,《中国研究生》杂志围绕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对赵沁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研究生》:您为什么要建议进行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经济学要研究什么?

赵沁平:我是经济学外行,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实践,主要考虑的是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效益及其发展问题,后来希望对研究生教育的经济效益也做一些分析,但缺少这方面可资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希望我们的教育经济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专家们能对此开展一些研究。

就研究生教育学的内涵而言,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研究经济学必然会涉及效益,效益即效果和收益。效益的分类有多种,按性质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时间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按范围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这几种效益与大学建设和研究生人才培养都有关系。

评价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四个维度,即: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需求,也就是社会对研究生就业的吸纳容量,以及能确保质量的培养条件等密切相关。对规模的研究工作比较多,政府也很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问题,比如人才培养质量、科技产出水平等进行研究的工作就更多了,许多大学和学科评估也涉及对质量的评价;所谓结构,包括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层次,培养单位和学科的布局等,相关研究也不少。唯独对研究生教育效益的研究工作很少,而且基本限于对其社会效益的定性分析,关于经济效益的研究工作,我个人还未检索到。我们希望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但对研究生教育的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缺少研究分析,要真正做到效益与前三者协调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研究生教育经济学,要研究大学经济,前提是大学有经济属性,大学可以被看作一个经济实体。国外有很多关于教育属性的研究,比如教育的公共性、私有性等。所谓公共性,是非竞争,不排他的,义务教育就是非竞争性的,人人都可以上,也必须上。什么是竞争性?就是空间有限,供小于求,需选拔进入,一个人进入以后占据了一个位置,别人就无法再占有这个位置,这就是排他性、竞争性。义务教育具有完全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高中阶段教育既有公益性、公共性,也有私有性,就是有一定的排他性,大学也是这样,研究生教育更是这样。我认为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还多了经济性。

大学可以产生几方面的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大学培养的人才、创造的知识,对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长远影响,这是大学的社会效益。此外大学还有经济效益,体现为所发明、研发技术的转让收益,衍生的企业,以及社会服务,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办学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可见大学是有经济效益的。因此,办大学,办教育,一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关注其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 ( 或资金占用 ) 与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之比,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劳动耗费包括活性劳动和物化劳动(生产资料)的耗费。活性劳动指人的劳动,包括人的体力和脑力。物化劳动指资产,过去劳动形成的成果、产品,例如房子、耗材等。劳动成果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以及运输、邮电、商业等部门提供的生产性劳务。从产出角度看,以同样的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创造和实现的劳动成果多,效用大,经济效益就高,反之则低。

《中国研究生》:为什么说大学具有经济实体的属性?

赵沁平:经济实体指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拥有一定自留资金,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能同其他经济组织建立经济联系和签订经济合同,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首先投入,产出商品,商品进入市场,获得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再投入,一部分交政府,即上税,还包括向金融借贷投入获利后付利息。经济实体在这样的循环中发展壮大,做出经济贡献。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有产出,包括科技研发成果和社会服务,并获得收入,收入的一部分可用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这与一般企业实体相同。不同的是,大学还有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和经费来源用于研究生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培养人才获得的收入。由此,大学从整体看具有经济实体的属性。

前面提到经济效益指数指有用成果和资金占用(劳动耗费)之比。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有用成果包括培养的人才、产出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等;资金占用包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人员、教师、支撑服务人员等活性劳动,以及设备用房、直接资料耗材等物化劳动。研究生教育的经济效益指数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例如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果是培养的人才,只看数量比较容易,但不能完全反映情况,如果考虑人才质量,就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产出的科研成果,也存在同样问题,同时还有间接效益。因此,研究生教育经济学、效益学研究有许多理论和方法问题有待探索、解决。

《中国研究生》:开展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应从什么角度切入?

赵沁平:开展研究生教育经济学及其效益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工业企业朝着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化,国家制定了一套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风险大小、再生产循环速度、降低成本获得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产销衔接情况等7个方面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总量指标,可以用于考核和评价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实际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反映整个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全貌。

研究生教育经济学可以从研究生教育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开展研究,微观角度就是大学经济学。经济学在宏观领域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微观领域有涉及经济的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也应该有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的大学经济与效益两个方面。这涉及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有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成本、投入和收益等。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我是经济学外行,所谈必有谬误,提出一些问题,抛砖引玉。

《中国研究生》: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过个人接受教育所能带来的回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

赵沁平: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的三位学者,理由是他们开创了一种自然的实证研究方法,可以得出完全基于因果关系的结论,并提供了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这非常重要,劳动力市场必然涉及教育,他们的研究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的许多人文社科研究忽略了这点,往往把相关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不高。

这几位学者用他们“干净的因果关系”方法研究过一些教育相关问题,很有意思,比如:多读一年书能带来多少收入的增加?上名牌大学是否比普通大学回报更高等?相信这都是大家想知道的,可以查阅有关文章。他们的研究工作启发我们也可以从个人收益角度研究教育经济学,我们的专家不妨用“干净的”因果关系研究一下在我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能带来的回报。

内容 | 《中国研究生》2021年10月刊

作者 | 赵沁平图片 | 网络,可侵删编辑 |王斯后责编 |雅琨转载 |中国研究生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