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师语 | 山东建筑大学张玉华: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2022-12-13 17:57 浏览量: 3073

张玉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会员,维多利亚大学交流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山东省六部委“优秀指导教师”、校“公开示范课”和“优秀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12项,发表CSSCI等期刊10余篇,科研获奖多项。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特聘监督员,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战“疫”情创新论坛公益讲座志愿者。聚焦于中国企业本土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企业成本管理、税收管理。2001年,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参加工作至山东建筑大学任教至今;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学专业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9月担任商学院财务管理党支部书记;2019年8月获聘副教授。

工作简介科研工作:聚焦中国企业本土化发展问题研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分析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效率,长期在公司治理和成本管理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教学工作:长期承担高年级专业课工作,主讲课程《跨国公司财务》获评山东建筑大学公开示范课,本人被评为2015-2017年度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教师。近年来,不断开发并挖掘课程思政要素融入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发展。

服务社会:多次承担省厅级企业发展评审工作任务,多次走访调研山东省优秀企业,了解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新趋势,理论服务实践,并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充实课程授课内容体系。2020年3月2日,在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战“疫”情创新论坛,聚焦“企业应对疫情的财务策略”,志愿为山东省12000多名企业管理相关人员进行线上授课。

创新创业方面学生指导与实践基地建设:(1)与潍坊、济南等地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财务工作为桥梁,聚焦双方业务需求,探索合作互利发展模式。(2)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在企业发展的实践模拟中,立足专业优势,分析企业发展特征,诊断企业发展瓶颈与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在服务企业发展中锤炼个人专业素养和技能,提升学生迅速融入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能力。作为党支部书记,聚焦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目标。财务管理党支部多次获评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基层党支部,张玉华本人获评2018年度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获评2020年度山东建筑大学教书育人楷模等。

1.每个老师最难忘的就是初登讲台的时候,您能通过回忆和我们分享一下刚来学校当老师时的心情和感受吗?

答:用三个词来总结就是,紧张,幸福,责任重大。

“紧张”体现在角色的转换,由学生到教师进行角色转变,需要将知识由分散到体系化、全面化、精通化,然后进行讲解。转变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具有挑战和压力,这就要求我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从知识的体系化、分解点、知识结构的拆解、逻辑化和语言的逻辑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幸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过程中对提升执教能力和执教素养的需求,这也是我个人不断学习的过程。回过头来看,我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当时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扎实、丰富,也有意识地拓展多元化的相关的专业资料。通过付出努力,得到收获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二是在和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学、问答、相处,比较自然,同学们在疑惑得到解决后表现出来的收获与尊重,也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责任重大”是由于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打牢,还要及时快速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动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筑基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思维。眼光放长远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式,也就是今天“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了解到您在202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段博士求学经历对您的教学工作方面带来了什么?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就用人大商学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来回答。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它设定的自己的使命是“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全球领袖人才”。愿景,是“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价值观,就是“追求卓越,持续创新”。在进入人大之前,我个人的教学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导致我在做优化课堂设计的时候,设计思路也不是很清楚,知识体系相对表现比较零散化。但是我在进入到人大商学院学习之后,商学院的院长给我们讲人大商学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所以我长期思考疑惑的一个问题,在遇到点拨之后一下子就有了自己清晰的答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从教学的设计,教案资料,课堂的引导启发等各个环节。非常明确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并扩展知识发展背景和历程,利用课堂互动,强化知识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人才定位,逐渐形成这样的一种模式。

3.在多年的任教过程中,您曾获得过“省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教师”、“校公开示范课”等奖项,在您的心目中您认为目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您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和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答: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理念和模式下,我主讲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受到了校级教学督导员们的认可,并被推荐评定为校级公开示范课。从我教学过的商学院的学生来看,他们的知识触觉越来越丰富,触类旁通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系统化、逻辑化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需提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和引导。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我在与学生的沟通中,首先认同学生们的优点,也尊重学生们的很多疑惑,激励和鼓励学生进行主动交流。在专业上做学生们的引路人,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建设。同时也借助他们触类旁通的优势,引导学生提升对具体知识、议题的学习理解和分析能力,我个人理解就是要尊重学生,认同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这样的一种相处模式。

4.在您的教学工作中,比较注重将思政融入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想请问一下您是怎么理解思政融入课堂这个概念的?

答:我认为目前课程思政,强调基于一种新的课程观,就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我认为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和思政课程中的“思政”,它的含义是不同的。思政课里面的思政,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课程思政里面,它主要强调育人,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的第二部分,就讲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二十大报告里也提到了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所以在专业课程中我总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这种方式为学生们教学并答疑指惑。同时我们开发出了非常经典的两堂党课,第一个就是苏维埃时期的金融工作管理智慧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个就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他们独立自主、自我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非常生动的案例,在我们后续的课程里都是进行有效结合的。我们立足于这个课程思政发展的要求,在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立德树人。

5.您将思政融入课堂,您觉得这对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对于以后学生的发展有怎样的提升潜力?

答:首先我认为我们将思政融入课堂就是要看我们在专业课里面融入思政的素材是什么。在我的财务课里,更注重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经济建设、推进市场经济发展这些角度去汲取素材,将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智慧融入到专业课程。这样首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二个就是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学生的触动感也是非常强的,这有助于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对于我们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们学生个人来讲,当心中拥有了正能量和坚挺的内核,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6.您多次走访调研山东省优秀企业、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中您是如何理论服务实践,并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将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的呢?

答:对走访企业调研企业的这种方式,我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以一个专业教师的身份,多次走访调研企业,把企业里最新的实践经验和他们最新凝练出来的商业模式进行学习和认知。第二个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所经历的这些会反过来强化我对专业知识理解,专业老师走进实践以后,它产生的一个直接效果让我在课堂中把我的这种理解、见识、认知的转变直接带给学生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实践的最新鲜的气息。第三个方面,在这样的一种实践转变过程中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对我们的科研提出很多新的命题,这些问题我们也会给学生们进行转达。这就需要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去讨论去寻找解决办法。这样的一种模式,对于学生们来讲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为他们今后工作的发展提前注入了相应的目标。

7.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实践的意义?

答:我们大学生高质量的实践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正向的意义,对于今后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的积极性,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性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是低质量地去进行大学生实践,我认为意义不大。

怎么样叫做高质量的大学生实践呢?首先在实践之前要相对了解实践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要有规划,然后带着一定的目标去实践。对行业、工作、实践最新需求的认知可能会构筑成实践目标的不同层次。有目标有层次之后,再去寻找实践单位,这时候实践意义就比较高。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带动今后专业素养的,这才是大学生实践应该有的积极的意义。

8.您与多地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当代大学生在考公、考研、就业创业有多种选择,在选择中不免迷茫,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对于他们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就考公、创业和就业这三个来讲,它代表着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首先你要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判断自己适合做哪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果不是特别了解的话,建议和自己的家长、老师聊一聊。谈到考研和直接就业,我认为这是两个类型。考研相当于在专业素养上进一步提升,然后考公、就业和创业,我认为考研代表着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大学生有时会迷茫,是因为我们认知、准备不充分,过了适应期以后就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并开始有一定的准备和储备,等到大四的时候再去思考可能会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我个人核心观点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对职业发展的认知,这个认知不仅仅是职业规划,更关键的是对行业发展和工作实践要有提前的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们来说特别重要。

老师,以灯传灯我们,心灯不灭悉听老师的教诲采撷人生的果实今不忘点灯人后必传灯共燃华夏天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