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南审人开发的系统,服务雄安新区

南京审计大学
2021-11-09 16:44 浏览量: 2429

最近,南审开发出个超硬核的系统。有了它,审计工作也可以很“炫”!

它曾服务过雄安新区审计中心,喏,就是这个界面。

它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包括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文档审查、智能检索、疑点挖掘及风险预警等几个子系统。

这也是它的界面之一

它围绕“科技强审”目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由我校党委书记晏维龙领衔设计,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保珍主持开发,旨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人工智能+审计,南审人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开启智能审计新时代!

“自动炒菜机”,一键生成审计报告

“审计项目数据是原材料,业务逻辑和算法模型是菜谱,最后自动炒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审计报告。”李保珍教授把“智能审计平台”系统运行过程比作炒菜。

李保珍教授

众所周知,传统审计方法主要采用手工审计手段,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提供的纸质资料进行获取、审查和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南京审计大学“智能审计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秒读”海量文件,包括非结构化文字和数据信息,大幅度提升信息处理效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在规模庞大的非结构化文字信息面前,传统审计模式只能采取抽样审计的难题,最大程度覆盖被审单位的全部业务和风险。那么,这个系统是怎么运行的呢?通俗点讲,就是系统已经把标准化和共性的操作都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审计人员只需针对特殊性和个性化的业务数据进行操作,然后导入系统,一键生成审计报告。

“智能审计平台”系统界面

再也不用熬夜写报告!审计人的头发保住了,快乐回来了!

怎么做到的?据李保珍教授介绍,“智能审计平台”系统应用了OCR文字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可实现非结构化信息的识别和提取,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实现审计要素的依存分析及报告生成。

此外,他前期与校内专家一起,梳理了不同领域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形成了领域性审计报告模版及要素表格,为共性审计问题的自动化审计判断和审计报告自动生成提供了专业支撑。

“智能审计平台”系统一旦大面积投入使用,一方面,将解决审计行业“事多人少”的困扰,有效规避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判风险,做到审计全覆盖;另一方面,通过非接触式审计,可减少传统审计取证单及审计工作底稿的成本,进而提高审计业务的效率和效果。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厉害?该系统已于2019年3月拿到系统软著及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

科技强审,我们是认真的。

审计车,发车了!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说智能软件的出现,主要是解决审计数据分析模型运行、审计业务处理模型运行的问题。那么,移动硬件的存在,则侧重于审计数据采集、存储及传输,基于人机交互界面的审计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审计车了解一下?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车搭载了多种移动审计设备,形成了审计移动平台,它的功能可以用“一链、两网、三环境”来概括。

审计车内部

一链指平台配备边缘审计服务器,可依托审计行业系统超级节点及各省市节点,构建完整的审计区块链。

审计证据固化平台

两网是指挥信息网和数据交互网,即移动工作平台可以通过外网、4G/5G、卫星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全域全时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审计机关与平台之间可以实现网络互联、数据互通、人员互动,能够实时掌握外出审计人员工作动态,及时实施指挥调度。

审计移动平台管理系统

三环境包括移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全域数据支撑环境,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工作设施与生活应急物资,可配套的各种定制化审计信息化软件保证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有了它们,审计工作也可以很“酷炫”!

这些业务集成移动装置的知识产权由南审获得和拥有。

在上述研发的基础上,晏维龙教授、李保珍教授团队又推出了其他两个系统。一个是“十四五规划政策跟踪审计主题指数”系统,可基于经济及环境指标体系及政府网站、地方日报及社交媒体等多源数据,自动生成区域经济的监督报告,目前已经实现了长三角26个地级市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定期监督,并可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另一个是“文档审查与追溯定责”系统,可基于工作流程或任务清单的标准及其观测点,自动核查相关单位或人员实际完成的情况,重点关注缺失或不一致等问题。该系统目前已经应用于我校巡视巡察工作,助力相关工作提质增效,开始“智慧巡察”新时代。

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也是认真的。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这一系列系统背后的神秘专家就是李保珍教授。2008年,他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信息管理工程方向博士学位,先后到美国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访学。

2017年,他来到南审,主要从事网络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审计、区块链审计等方向的研究及应用。南审四年,他始终致力于借助科技手段,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别看李教授做出了这么多审计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审计,在来南审之前,他也是门外汉。不过也不稀奇,从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到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再到大数据审计研究,他一直在探索新领域,“毕竟学无止境”他说。

来到南审后,我校党委书记晏维龙跟李保珍分享了关于智慧审计等一系列畅想,李保珍深表认同,他决定将自己20多年来在数据分析领域的积累,应用于审计工作。他认为,利用智能推理技术确定合理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向,是在做正确的事;而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减少审计时间及人工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是帮助审计人员正确地做事。

经过探讨,团队将系统研发目标定位如下:

就这样,他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学习审计领域知识,买了很多书,也听了许多课。不过真正让他弄清楚审计究竟在做什么,是在2019年,他参与的一些工程投资审计项目。从审计署投资司对全国286个机场的运营绩效审计项目开始,通过深圳龙华审计局、奉化交投集团等一系列智能数据分析功能的研发,他陆续接触到了一线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了解到审前调查、数据采集分析、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核实问题取证、督促问题整改等审计工作流程。

与此同时,他也清晰地认识到,审计工作是一项经验性较强的工作,有必要将老一辈审计人的经验与智慧用软件固化下来,让新一代审计人少走弯路。

几年来,他与校内专家梳理了预算审计、金融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责审计、公共工程投资审计等领域的共性问题、审计依据及分析流程,开发了一系列聚焦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应用系统,目前已经申请和授权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相关系统或功能模块已经应用在审计署投资司、雄安新区审计中心、深圳市龙华区审计局、南京审计大学巡察办等。

后续,晏维龙教授、李保珍教授团队将根据研究型审计的实践需求,开发不同功能模块,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他们团队表示,将深入开展智能化人才培养工作,并对相关系统进行业务培训及产业化推广,让前沿技术惠及更多审计人。

业务需求导向,聚焦审计问题,

数据技术驱动,提高审计效率。

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审计,

未来已来,南审人准备好了!

文| 门闯

图 | 本人提供

编辑 |四月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