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PA精彩课程 | 碳中和与公共部门治理

北大MPA
2022-10-26 19:35 浏览量: 3572

为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指导MPA同学们深入理解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重大战略决策对公共部门治理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把握政策前沿,首次开设《碳中和与公共部门治理课程。

本次课程邀请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陶雪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志攀、北京正合绿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杰、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王镝等七位专家学者共同授课,60多名MPA集中班同学参加学习。

陶雪良的报告以“政府公共部门双碳治理的政策体系”为题,包括碳中和的本质意义、国内外碳中和政策体系现状、政府机构的“双碳”管理等三部分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碳中和及相关重要概念,讲解了全球生态背景、人类价值理念、碳中和的发展阶段等。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态度,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碳中和战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国家层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和实现路径,以及政府双碳管理的目标、原则、重点内容、意义和政策演变等内容。

吴志攀的讲授围绕“政府公共机构双碳工作的意义”展开。从国内来看,这是我国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空气质量的需要、节能和改变能源的需要、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从国际大背景来看,他列举大量案例,从价值理念、发展必要性和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吴志攀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目标与现状切入,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强调要提高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对双碳的认识,发挥对社会和市场的引领作用,要将机关耗能与事务、效率联系起来考量,以此来推动“节约型机关”“效率型机关”的建设。

郝杰围绕“双碳的挑战和机会及公共机构碳管理体系的设立逻辑”做专题报告。碳中和存在四个维度:LPHI物种自救、国家能源独立革命下的竞争、国家内部碳中和落地模型、机构碳排放模型。他强调,碳双控、碳市场和碳关税是政府实现“碳新规”的重要方式,除了政府将碳作为度量和管理的标准,还应当推进整个经济体的脱碳。应当尽快激发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觉醒,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改革。郝杰将同学们分成碳排放市场上的“新”派和“旧”派,形象生动地说明碳排放市场的运行机制。

杨雷的讲授以“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与改革”为题,从能源视角出发,介绍了碳中和战略的外部环境、相关能源政策、能源转型的改革方向。碳中和是一场改变贸易规则重塑投资格局的国际竞争、升级发展模式开展技术创新的产业竞赛和重塑地缘政治关系与话语权的大国博弈。他介绍了能源相关的政策的顶层设计思路,我国正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而能效是第一能源,储能对现代能源体系至关重要。科技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原动力,数字技术推动能源改革势在必行,碳中和与能源革命首先需要的是思想革命。

王灿做了题为“碳中和技术体系及协同管理”的报告。对碳中和的四种技术的规模、作用、范围、技术方向和成熟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他指出,技术正在取代资源成为能源的基石,在所有碳中和的路径中,存在若干关键性技术,它们在支撑传统行业转型的同时又衍生出新兴行业。要妥善利用创新体系,以激励所需的、广泛的技术进步。从当前技术水平发展到碳中和所需的技术体系,需要解决不同形式的技术差距。这些差距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成熟度、降低技术成本、建立技术上下游产业链和支撑基础设施逐渐缩小。

查道炯的讲座以“碳中和与中外经济关系”为题。为同学们介绍了“碳中和”的目标与结构性挑战、矿产跨国供应链政治风险管理等问题。他对中外碳中和的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国际关系视角出发,引出“地缘政治”思维中的“碳中和”相关问题。他分析了光伏发电、海上风力发电对“碳中和”的贡献,以及发电环节中能源成本的动态变化。介绍了我国关键性矿产的现状及其政策工具。讲座最后,查老师就同学们关心的国际问题给出了基于能源视角的合理解释。

王镝围绕“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挑战”做了深入的讲解。在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大量的公开数据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并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多重问题。此外,王镝指出,碳排放问题,本质是经济问题;碳排放权,本质是发展权。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双碳问题,正努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建立并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此次课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七位专家学者围绕双碳治理这一基本主题,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多元视角,探讨了实施双碳治理的重要意义、作用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大MP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