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信息分析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1-11-15 14:47 浏览量: 3080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网络新闻中心出品

2021年11月13日上午,2021中国信息分析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新时期的信息分析变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顾涛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邀请四位专家致辞、六位专家作主旨演讲。

线下会场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卢小宾主持。顾涛副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祝贺以卢小宾教授为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新一届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成立。顾涛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信息分析学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要求,信息分析从业者应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为积极回应、解决现实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做担当有为的实干家。

顾涛副校长致辞

卢小宾教授主持开幕式

专家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戴国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监事长、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费成,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等四位专家作专家致辞。

戴国强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对新一届专委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盛赞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独树一帜的地位,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对学会的长期支持。戴国强表示,“十四五”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分析工作。在当今社会,信息处于支配性地位,完善信息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是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丰富专业内涵、充实骨干力量,提升信息分析业务能力,构建信息分析领域新发展格局。

戴国强研究员致辞

马费成教授表示,新一届专委会的成立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中国人民大学拥有我国唯一以信息分析命名的二级学科和研究团队,将情报研究的边缘拓展延伸至更广阔领域,与情报学相互协同,始终面向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前沿、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当下,我国已具有坚实的科技、经济实力,但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国际环境。应当立足中国情报学发展现状,深入无人区、突破国外限制,勇于承担新任务、新使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费成教授致辞

冯惠玲教授感谢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对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信任,并祝贺专委会成立。她指出,“十四五”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时期,在数据爆炸、信息泛化的时代下,如何自如驾驭变化的信息和数据是时代的难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应提炼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在挖掘信息价值上狠下功夫,针对性发展关乎国家安全的“卡脖子技术”;促进政、产、学、研、用各领域通力合作,将研究成果高效转化,惠及社会与人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冯惠玲一级教授致辞

刘越男教授感谢学会、专委会和与会专家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关心和支持。她认为,社会对信息和数据的关注达到空前的程度,图情档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图情档一级学科的发展应遵循“内容”与“外扩”两大路径:一方面,促进二级学科彼此交融发展;另一方面,输出我们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拓展学科边界。信息分析学科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阵地,其方法、实践与经济文化高度融合,助力学院打造具有人大特色的一级学科。希望新一届专委会能够整合优势资源,为情报学科建设和情报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刘越男院长致辞

专家致辞结束后,开幕式主持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卢小宾教授宣读新一届专委会副主任及秘书长名单。

卢小宾教授宣读专委会名单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延飞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安璐教授,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海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陈峰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副院长王琳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郭亚军教授等六位专家依次发言。

钱明辉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王延飞教授以“情报理论探索中的基本认知问题”为题作首场主旨演讲。认知问题可总结为情报学术探索中的7个抓手:第一,理解情报基本概念,明确情报的宗旨是解决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一宗旨下的术语多态性;第二,知悉情报任务类型,情报感知是继信息服务、信息共享、情报响应之后的第四种基本任务,帮助用户了解特定决策的关注对象;第三,厘清情报评估诉求,围绕“早醒远眺”的情报特色使命,意识到对未知问题的感知探索才是情报的真正价值,遵循开放思路,避免形式主义做法;第四,解析情报分析方法,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尊重稳定习惯性做法相结合,运用制度化手段解决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第五,把握情报理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避免脱离实际的伪创新和急功近利的跟风短视;第六,提升情报体系能力,处理好“战”与“学”的融合问题以及“道”与“术”的驾驭问题;第七,规划情报学科建设的目标、标准和自省,妥善、慎重施加主观干预。

王延飞教授作主旨演讲

安璐教授以“危机情境下的网络信息分析”为题作主旨演讲。她首先以香农的名言“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开场,并指出危机事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而将面向应急响应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知识服务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智慧应急,正是网络信息分析的用武之地。危机情境下的网络信息分析遵循危机预警-危机响应-危机预测的流程,可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并通过案例研究形式呈现:第一,关于事件特征的网络信息分析,例如突发事件严重性评估和预警机制研究、突发事件次生衍生事件探测;第二,关于事件规律的网络信息分析,例如突发事件情境下冲突观点与重叠共识研究、危机情境下网络谣言识别与预警;第三,关于用户属性的网络信息分析,例如危机事件情境下网民对政务微博信任度的测度、公共应急信息需求的网络表达与满足程度研究。最后,以突发重大疫情下的应急舆情分析与管理应对为例,展示了基于网络信息分析的智慧应急框架。

安璐教授作主旨演讲

马海群教授以“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的构想与实施”为题作主旨演讲,该演讲也是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中期进展的高度浓缩呈现。该研究的总思路为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角度,构建适应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情报工作制度体系;总定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情报场景映射;以“大情报观”为总结构中心,以数智情报学为理论基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行动理念,以南京共识为行动纲领,加速制订国内外安全战略和网络安全战略,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情报参考。马海群教授的报告从理论、方法、技术三个维度为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提供视角,重点关注中美科技对抗下的国家情报战略研究,并已发表或将发表若干研究成果,拥有众多衍生项目,并关联到其团队博士生、博士后开题选题。最后,他以“科学研究需要积累、方法维度需要加强”作总结。

马海群教授作主旨演讲

陈峰研究员以“加强调查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打通‘信息(Information)’与‘情报(Intelligence)’的壁垒”为题作主旨演讲。首先从三重视角看待两者的壁垒:一是情报这一名词常被误解为国家安全情报;二是“图书情报”与“情报研究”两派的对立;三是科技情报产品供给与决策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他以浑水做空瑞幸咖啡、高价购买秘鲁铁矿石、日本“末次资料”以及近代在我国的非法测绘为例,生动形象而深刻地体现了调查行为的实质是从信息开始到情报结束的活动,横跨军事与安全口、民口两大主线,侧面证明信息与情报本质相通;指出应当以问题导向集聚信息、把握决策者偏好,并最大程度呈现还原真实情景,力求做到可据此采取行动。最后,陈峰研究员从理论层面指出加强调查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能够有效打通“信息”与“情报”的壁垒,对于新形势下中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创新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陈峰研究员作主旨演讲

王琳教授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创新”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首先,科技情报工作与情报学拥有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传统,情报一直在发挥“耳目、尖兵、参谋、引领”的作用;第二,新时期情报学主要服务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在全面树立和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第三,情报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使命是情报学与情报工作两手抓、为我国取得打破新冷战封锁的战略大周旋最终胜利做出贡献;第四,军民融合的新“大情报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地融合信息与情报,并将情报学发展成具有智库功能的学科;第五,以“Infotelligence”的多元研究范式进行情报学研究,并在情报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思维和视角,深入讨论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融合贯通的原理,将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纳入思维科学的学科框架内。最后,王琳教授提出基于综合集成思想的情报、数据科学双融与情报工程智慧化:在基础科学层面引入综合集成原理和方法,将情报理论间的关联由信息链的链状结构演变为知识宝塔式综合集成结构;在工程技术层面引入基于空间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实现情报智慧工程化,用思维系统工程思想指导情报工程体系的建立。

王琳教授作主旨演讲

郭亚军教授以“信息无障碍:演进历程、研究热点与发展前瞻”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将信息无障碍的演进历程、研究热点和发展前瞻形象地比喻为“昨天、今天、明天”:“昨天”的演进历程方面,“信息无障碍”是由日常生活中“无障碍”引出的概念,经历了从“去障碍”到“无障碍”、从“特殊对待”到“通用设计”的演化,最终定义为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信息;“今天”的研究热点方面,他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应用场景四个视角详细介绍了针对数字鸿沟、环境建设、网页和图书馆等目标的无障碍研究;“明天”的发展前瞻方面,他从技术、产品、服务、环境四个方面展望了信息无障碍的发展方向,包括运用高新科技实现信息无障碍、扩大信息无障碍产品终端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人人信息无障碍世界的美好愿景。

郭亚军教授作主旨演讲

闭幕式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教授主持。他首先感谢各位与会嘉宾奉上的精彩致辞与演讲,并以“具象、抽象、意象”总结会议内容:“具象”既代表演讲中提及的情报学三个具体应用场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危机信息分析和公益信息管理,又可总结为信息分析应当重点关注的国用、急用、商用、民用等四个应用场景;“抽象”则体现为情报学理论体系;“意象”则代指通过情报分析方法打通具象和抽象之间的“隧道”。他以产学研视角归纳启示:对于“研”,需抓住对象、流程、价值三个视角,思考如何实现研究者、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融合,思考为什么、为谁以及如何实现我们的使命。对于“学”和“产”,则需要回到“具象、抽象、意象”三点,思考如何打破信息与情报、用户与信息、决策者与情报、常态与非常态之间的障碍,如何实现具象和抽象、强势和弱势、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危机和机遇、冷板凳和热心肠之间的通融。“具象者,如花照水,历历分明得之。抽象者,若枝有影,得之在仿佛间。意象者,见鸟知云,见鹿知林。”新时期的从业者需要受得住具象的诱惑,耐得住抽象的寂寞,经得起意象的质疑。

闫慧教授在闭幕式做总结发言

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近100名师生线下参会,超过7700人线上收看会议直播。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新一届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与情报学学科群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于1964年2月开始筹建,是全国科技信息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注册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1978年2月正式成立时最早设立的专业委员会之一,从1980年至今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涉及到情报理论、情报研究方法、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战略、情报政策、情报服务方法、信息经济等。2021年新一届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会议主题为“新时期的信息分析变革与发展”,在延续了专委会历史传统基础上,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发展新时期情报学与信息分析等学科群的发展前沿与趋势。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名单

主任:卢小宾

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海群王延飞安璐陈峰钱明辉

秘书长:闫慧

撰稿:鲁国轩

审核:闫慧卢小宾

排版:杨媛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